烏克蘭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羅馬化:Ukrayina)是位於東歐的共和制國家,南接黑海和亞速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友台立場鮮明,25日將率史上最大訪團來台

捷克眾院議長艾達莫娃指出,雖然捷克跟台灣地理距離很遠,她有信心兩國人民彼此能互相了解,因為捷克被強權佔領過,知道如何爭取自由和民主,雙方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針對北京要求取消台灣行,艾達莫娃回應說,「捷克是民主國家,有自己的外交政策,沒人可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2023/03/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際刑事法院以「戰爭罪」對普亭發布逮捕令,俄稱無效、烏克蘭歡呼,相關影響一次看

國際刑事法院今日對俄羅斯總統普亭將烏克蘭兒童「非法遣送」至俄羅斯的行為發布逮捕令,烏克蘭官員對此決定歡呼稱慶。然而國際刑事法院沒有法警,得依靠123個成員國合作來執法,但成員國有時並不願配合,意味普亭不太可能短期內就站上被告席。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波蘭提供烏克蘭4架米格-29戰機創北約首例,美國稱不提供F-16立場暫無改變

在運送更多裝備援烏方面,波蘭持續打頭陣,並說服西方跟進。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伊格納特(Yuriy Ignat)表示,「米格機無法解決任務,我們需要F-16,但米格機確實有助強化我方戰力」,對此烏克蘭向夥伴表達謝意。

2023/03/16 | 德國之聲

【專訪】對西方來說,重點是別被中國促成的沙烏地-伊朗復交所迷惑

沙烏地與伊朗在中國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被視為北京的外交成功。接著又傳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下週出訪俄羅斯的消息。中國可能在烏克蘭戰爭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嗎?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S)亞洲部的資深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

2023/03/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批俄羅斯綁架、強迫收養、再教育烏克蘭孩童,犯下戰爭罪;俄稱只是收留「難民」兒童

負責兒童權利的烏克蘭總統府專員格拉西姆楚克(Daria Gerasymchuk)告訴記者,「俄羅斯人把我們的孩子藏起來」,基輔至今已帶回308名孩童,「一大批政府官員正為此努力」。烏克蘭掌握「來自不同城市的許多證據」,並已查明俄羅斯境內有43座兒童收容營,但孩子們「一直被遷來遷去」。

2023/03/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史上首次軍火聯合採購即將成形:20億歐元、三路並進,加速支援烏克蘭並補充各國彈藥庫存

歐盟早在2009年就提出武器聯合採購的構想,希望透過整合來降低成本、提高集體配置互補性;但直到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危機,才帶來改變契機。去年11月歐盟防長會議也同意,今年到2025年要從各國預估的國防預算總和再增加700億歐元,並提高武器聯合採購占比從目前的18%到35%。

2023/03/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稱黑海穀物倡議已延長60天,烏克蘭堅持依約展期120天

俄羅斯副外交部長格魯希科(Alexander Grushko)14日表示,促進烏克蘭農產品出口的黑海穀物協議已獲延長60天。但一名烏克蘭高階官員告訴《路透社》,烏方將堅持去年協議同意的120天延長期限。

2023/03/14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事故頻傳行為不受控制,峇里島宣布外國遊客禁止租用摩托車和自駕

身為全球熱門度假景點,印尼峇里島在今年每個月都有人因為摩托車事故傷亡,峇里島省長Wayan Koster因而在12日記者會上表示「他們(外國人)毫無秩序,行為不當」,宣布外國人不能再自駕交通工具,禁止外國遊客在島上租用摩托車和自駕,以確保旅遊品質。

2023/03/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軍在巴赫姆特不到一週陣亡破千,俄羅斯婦女籲普亭「別把我們的親人送進屠宰場」

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承認,他的部隊試圖奪下市中心時,遭遇頑強抵抗。他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稱:「巴赫姆特的狀況很艱難、非常艱難。敵人寸土必爭。……我們愈逼近市中心,戰鬥就愈艱難,砲火就愈猛烈……烏克蘭無盡投入後備部隊。」

2023/03/12 | 歪脑|WHYNOT

「我有時覺得自己背叛了國家」:俄烏戰爭一年後,烏克蘭青年去與留的掙扎

離開、留下,都有不得不如此選擇的理由。在俄烏戰爭一週年過去後,我們與分別選擇留下及離開的烏克蘭青年聊天,在分岔路上他們有不同的選擇,但不論決定如何,都需要巨大勇氣,面對無數的掙扎。

2023/03/11 | 讀者投書

看新加坡因應地緣政治帶來的挑戰,台灣能有何借鏡之處?

聽完李顯龍2022年的國慶演說,我悟到身為地緣政治主角之一的台灣人,對於地緣政治的危機意識實在太低。政府沒有自己的一套印太戰略政策,國民對於印太一詞也過於陌生。新加坡所面臨的歷史與地理因素,相對台海局勢輕緩許多,卻能擁有高度危機意識,我認為是台灣人值得反思的議題。

2023/03/11 | TNL 編輯

【國際新聞圖輯】受害國韓國向作惡國日本下跪投降的日子、阿富汗戰爭身障美軍淚灑國會

2021年8月26日,喀布爾國際機場遭到自殺炸彈攻擊,瓦加斯-安德魯斯所屬的小隊正在協助疏散,他當場被嚴重炸傷,多個身體器官受損,還失去一條腿與一隻手,後續進行44次修復手術才保住性命。「這次撤退是場災難,包含不可饒恕的失職與被忽略的究責。」

2023/03/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東巴赫姆特非軍事重鎮、戰略價值不大,為何俄烏仍拚命攻奪?

巴赫姆特之戰最重要地方或許在於,俄烏雙方會有多少人折損,以及這對俄烏戰爭下一階段的意義是什麼。俄方是否很多人傷亡,導致發動進一步攻勢的能力減弱?或者烏方是否會折損許多軍人,以致於軍隊較無法在晚春時發動反攻?

2023/03/09 | 德國之聲

中國究竟會不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相關警告有多少根據?

對於普亭來說,如果能夠得到中國的武器裝備,肯定對俄軍在烏克蘭的戰爭大有幫助。然而北京究竟是否有這個計劃呢?西方國家深表擔憂並且保持警惕。

2023/03/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瓦格納集團宣稱已攻占巴赫姆特東部,歐盟緊急商討軍援;地雷遍布烏克蘭影響春播面積減少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出席歐洲聯盟國防部長會議的空檔告訴記者:「我們眼看俄羅斯出動了更多部隊和更多武力,也發現俄軍企圖以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他們死傷慘重,但另一方面,我們無法排除巴赫姆特在未來數天最終陷落的可能性。」

2023/03/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堅守巴赫姆特不退,分析:俄軍折損率高,破壞俄精英部隊大好良機

烏克蘭軍事指揮部7日通報過去24小時有創紀錄的1600名俄軍戰死,不過這種敵方陣亡數字無法查證,而且雙方都沒有公布己方傷亡數字。但是這與烏方過去於俄軍進襲出現重大失利之際通報俄軍陣亡激增的情況相符。

2023/03/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美情報顯示親烏團體炸毀北溪管線;德國檢調有進展但幕後主使未明

美國官員檢視的前述新情報資料將有助判定這項破壞行動的責任,但他們並未發現證據顯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或他的重要親信涉及此事,或者破壞分子是受烏克蘭政府官員的指示行動。

TNL+ 2023/03/08 | 劉威良

今年「世界公禱日」禱告主題國為台灣:因為俄國的惡,讓德國人看到台灣的好

因為俄國的惡,讓德國人看到台灣的好,因為與德國尚稱不遠的歐洲烏克蘭人民正在承受捍衛民主的苦難,德國人才知苦難將至。也正因為過去一年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才讓德國知道什麼是台灣,台灣對國際的重要性與台灣守護民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