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羅馬化:Ukrayina)是位於東歐的共和制國家,南接黑海和亞速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軍三面圍攻巴赫姆特,烏軍矢言堅守;俄軍彈藥短缺,前線士兵帶老式鐵鏟血腥肉搏戰

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創辦人普里戈任表示,部隊現正加強對烏克蘭城市巴赫姆特的控制,不過他們缺乏彈藥,如果被迫撤退,整個前線就會崩潰。英國國防部認為,前線俄軍持續將鐵鏟當作武器,突顯俄烏戰爭已淪為一場血腥且低技術的肉搏戰。

2023/03/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NN:俄烏戰爭使美國更易孤立中國,專家:若親西方政權取代普亭將是北京惡夢

外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將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亭,兩國親密的關係備受矚目,陳寒士說,中國利用購買能源和提供科技、人民幣流動性等方式協助普亭撐過難關,目標是讓一個友好又專制的俄羅斯逐漸成為中國的小弟。這位專精中國地緣政治的專家指出,如果俄羅斯戰敗,導致普亭垮台,一個親西方政權取而代之,將是北京的惡夢。

2023/03/05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俄羅斯東正教稱「撒旦主義侵蝕烏克蘭」,普亭自認在打一場「聖戰」嗎?

按照俄羅斯東正教內部高層管理層——也是俄羅斯國家領導層的邏輯,這是一場自衛戰,而烏克蘭人民則被看做是受到「邪惡的西方勢力」所迷惑的民眾。這為這場戰爭的合理性從神學和意識形態上做出了解釋,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牧首基里爾才能理所當然地將這一切說成是一場聖戰。

2023/03/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札波利沙公寓遭俄飛彈襲擊釀11死;俄軍續攻巴赫姆特,華府再供4億美元軍援烏克蘭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報導,除豹2戰車之外,德國軍火商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還希望向瑞士國防公司RUAG購買96輛豹1戰車,以送往烏克蘭。豹1戰車較豹2更輕,引擎較小,射程也較短,但據信足以抵抗俄羅斯T-72坦克。根據瑞士法律,該國不能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

2023/03/04 | TNL 編輯

美國宣布再對烏克蘭提供4億美元軍援,英、美主導「烏克蘭重建計畫」排除華為等5家中企

去年11月,基於國家安全理由,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宣布禁止進口或銷售華為、中興通訊、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浙江大華及其子公司和分支供應的資通訊產品。相關禁令是為了落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1年簽署生效的「安全設備法」(Secure Equipment Act)。

2023/03/03 | BBC News 中文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中會習近平,兩國對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極感興趣」

中國外交部的聲明將兩國的關係描述為「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這是北京一個罕見的外交詞語,目前它只用於另一個國家——巴基斯坦。根據BBC國際媒體觀察部的分析,這意味著現在白羅斯在中國對外國際關係盟友中,排名很靠前,僅次於俄羅斯。

2023/03/03 | 方格子vocus

俄羅斯的野心與謊言:不論北約東不東擴,普亭的目標就是要重建蘇聯帝國

帝俄本來就是以悲劇之姿崛起,在血腥革命與內戰中建立紅色帝國,挺過了二戰的毀滅攻勢,卻在共產黨的愚昧專制下,走向崩潰,最後又毀在普亭手中。這個民族的苦難,不曾因為國家的強盛而有所減少,甚至那些偉大的幻影,都是建立在無數人民的痛苦之上。

2023/03/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開戰以來最高層級,美俄外長G20短暫會面;民調顯示美國公眾挺烏出現鬆動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在俄烏戰爭屆滿一年前夕閃電出訪基輔,彰顯對烏克蘭相挺到底,但美國國內的烏克蘭政治議題正出現顯著變化,恐非白宮所樂見。已有民調顯示,美國公眾對全力軍援烏克蘭的支持度有所軟化,而共和黨內有意角逐白宮大位的領先人選也更公開反對陷入俄烏泥淖。

2023/03/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藝文界戰火下揮別俄羅斯陰影,在國際舞台上走出自我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許多藝文機構都開始正視兩國差別。2月稍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將19世紀畫家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庫因芝(Arkhyp Kuindzhi)、芮賓(Ilya Repin)重新標示為烏克蘭人,而非俄羅斯人。其中一幅畫的說明提及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毀壞文化資產。

2023/03/02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俄烏戰爭一週年,預測「中立瑞士」可能發生的五個政策轉變

從沒收俄羅斯私人資產到放棄中立: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瑞士面臨著過去無法想像的挑戰。但是,對於這個穩定的阿爾卑斯山國來說,變革的現實性有多大?我們從5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

2023/03/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彈藥毒素遍布烏克蘭25%農地,「歐洲糧倉」恐遭受永久性破壞、地力難復原

科學家們指出,砲擊同時會打亂脆弱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戰車輾壓土壤則會導致植物根部更難以成長茁壯。微生物生態系統將土壤物質轉化為諸如氮等作物所需的養分。有些地區布滿地雷,並因挖掘坑洞和壕溝完全變了樣。一些專家表示,猶如某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那些農地恐怕已經萬劫不復,不可能再有農產了。

2023/03/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鐵路屹立不搖護送領袖、撤離難民,成力抗俄羅斯戰火的精神象徵

在拜登前往烏克蘭的旅程中,也許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烏鐵在戰火延燒下還能順利運作。烏鐵董事長卡梅辛(Oleksandr Kamyshin)當時還發推文向大家道歉說,由於拜登行程複雜,「昨天我們的火車只有90%準點」。這則推文令美國汗顏,因為美國鐵路公司(Amtrak)的火車誤點情況臭名昭彰。

TNL+ 2023/03/02 | 黎蝸藤

中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攻擊美國,在歐洲國家眼裡就是枉作小人的挑撥離間罷了

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國家,大部分都在聲討俄國侵略,支持烏克蘭,更希望中國能勸服普亭,充當調停人。王毅到俄國出訪,本是最好的行動機會,然而,大家只看到普亭的深情張臂,以及王毅強調「中俄關係成熟堅韌,穩如泰山。」在中國推出所謂沒有新意的「和平立場」之後,被西方冷遇,也就不奇怪了。

2023/03/01 | Abby Huang

美亞太助卿指中企提供瓦格納集團衛星影像,烏克蘭軍事總長:中國未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根據美方掌握消息,中國正在考慮提供俄羅斯致命性援助,引發外界關注;不過烏克蘭軍情總長日前表示,他「不認為中國會同意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他也沒有看到正在就這些事情進行談判的跡象,截至目前俄羅斯只有向伊朗購買武器。

2023/03/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布林肯:若中國援俄武器將受嚴懲,CNN:美中攤牌態勢迅速惡化

CNN指出,這是美國在此問題上對中國最直接的警告,也是布林肯最明確及公開的警告,凸顯美中兩大超級強國間的攤牌態勢迅速惡化。布林肯在哈薩克表示:「中國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問題上不能腳踏兩條船。它不能一方面提出和平方案,同時又助長俄羅斯點燃的戰火。」

2023/03/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財長葉倫突訪基輔加碼12億美元援助,專家稱軍火工業左右俄烏戰局

德國軍事專家朗吉(Nico Lange)分析,烏軍堅守巴赫姆特目的是消耗俄軍兵力,為反擊做準備,隨著戰事持續進行下去,軍火工業成了左右戰局關鍵。巴赫姆特拉鋸戰已經打了數月之久,可說是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一年來耗時最久、最血腥的一場戰鬥,朗吉說,俄軍死傷慘重但進展有限,除非再發動一次軍事動員,不然很難繼續這樣折損下去。

2023/02/28 | Patrick

中國、印度與英法德提出調解意願,俄羅斯回應目前俄烏沒有和平解決的前提

俄烏戰爭一週年,繼中國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英、法、德也提出由北約支撐烏克蘭的和平提案,印度總理也表態願意一起推動俄烏和平進程。但俄羅斯總統府發言人表示,目前俄烏沒有和平解決的前提。

2023/02/26 | 有關人類學

讀《暴露的生命》: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死,但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活下來的

在蘇聯統治時期的烏克蘭曾發生一次舉世知名的車諾比核災,在蘇聯政府的壓制下,許多消息被迅速的壓下,相關人士也都宣稱把傷害減到最低,但人類學家Petryna這樣說道:「我們至今不知道那些攝取了高輻射劑量的工作如何存活,我們也不知道那些居住在那片受污染的土地上的人們如何與長期輻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