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

烏龍茶,青茶的一種,知名茶葉品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6 | 精選書摘

《訪茶》:台灣以烏龍茶聞名,它比無氧化的綠茶更複雜,卻還沒達到紅茶的幽暗深厚

洛弗爾領著讀者從蘇格蘭到福建,再從馬拉威到南非、尼泊爾、台灣,穿梭於不同時空地域,書寫她一路上遇見的茶葉、茶莊、茶人、茶事,甚至是倚賴茶來平心靜氣的僧侶。

2023/05/14 | 精選書摘

《減齡.抗發炎》:兒茶素有「天然人體保鮮劑」之稱,想要抗老化喝綠茶最有效

有「天然人體保鮮劑」之稱的兒茶素是茶類當中最重要的健康成分,約佔百分之十八至三十六的含量,是茶葉中最主要的抗氧化物質。除了具有抗氧化、降低血管硬化風險,穩定、控制血糖,部分研究還發現,兒茶素還有抗癌潛力。

2022/08/28 | 常春月刊

熱泡茶、冷泡茶,哪個好?喝茶雖有六大好處,但五族群不宜喝太多

喝茶最佳時間落在早晨9~11點,其餘時間淺嚐即可。陳詩婷說明,這是因為茶的咖啡因及茶鹼具有興奮的作用,若下午3點後喝,容易影響睡眠,而且茶鹼跟咖啡因本身有利尿的作用,晚上喝茶,容易夜尿過多,影響睡眠。

2022/03/06 | 葡萄酒斜槓人Leona

【專訪】科學家轉行茶商的林韋君博士:為什麼台灣烏龍茶不能跟「日本抹茶」一樣建立起國際形象?

英國茶的市場雖大,但英國人長久以來所喝的都是來自印度、斯里蘭卡與東非等區的紅茶,而且21世紀的普通英國人沒有太多「品茶」概念,96%的英國人喝茶時用茶包,98%的人一定加牛奶,其實就是把茶當水喝一般的概念。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推廣台灣烏龍茶,想當然爾是個大挑戰。

2021/10/18 | 精選書摘

《草山紅》:戰後台灣茶的蓬勃發展,得力於日本、北非、美國、歐洲與東南亞這五個主要消費市場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歷經三年計畫研究成果。師大台史所助理教授陳志豪研究撰寫,從清代土地契約、商業紀錄,日治時期土地與產業調查報告,加上田野調查、訪問地方耆老,完成這本貫通古今的陽明山茶業史。

2020/09/30 | 精選書摘

《一本就懂台灣史》:台灣人發明了蒙古沒有的「蒙古烤肉」以及「中秋烤肉節」

另一個台灣獨創是中秋節烤肉,所有慶祝中秋節的地區,唯獨台灣以烤肉過節,甚至全島一起大烤特烤,每條馬路旁都有人烤肉,這種特殊「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如今未有定論。

2018/07/12 | 廣編企劃

台式綠茶創新口味 拼國際三星肯定

iTQi有食品界米其林指南美譽之稱,要能拿下iTQi的三星肯定,代表美食愉悅程度、視覺、嗅覺、質地、味覺和入口感受等綜合評分都達到90分以上,更是代表著頂尖味蕾評審們對茶裏王台式綠茶的肯定。

2016/10/03 | STS多重奏

異域到茶鄉系列:II. 做茶「香」-雲霧茶與蟲咬茶

本篇要討論的是茶葉「香氣」的製造技藝,以及當中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在技術端上說明茶香製造的程序與化學變化,而是美斯樂茶家與遊客如何「理解」茶香、「製造」可被販售的茶香。

2016/10/03 | STS多重奏

異域到茶鄉系列:I. 茶葉製程-從紅烏龍到紅頂茶

本次《異域到茶鄉》的系列文章,特別著重於「茶」身上,從茶葉的製程、香氣與包裝三個環節,個別陳述臺灣茶在泰北美斯樂的發展樣貌,分享我在美斯樂的田野觀察後,對於技術與社會間互動的看法。

2016/10/02 | STS多重奏

異域到茶鄉系列:II. 做茶「香」-雲霧茶與蟲咬茶

本篇要討論的是茶葉「香氣」的製造技藝,以及當中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在技術端上說明茶香製造的程序與化學變化,而是美斯樂茶家與遊客如何「理解」茶香、「製造」可被販售的茶香。

2016/10/01 | STS多重奏

異域到茶鄉系列:I. 茶葉製程-從紅烏龍到紅頂茶

本次《異域到茶鄉》的系列文章,特別著重於「茶」身上,從茶葉的製程、香氣與包裝三個環節,個別陳述臺灣茶在泰北美斯樂的發展樣貌,分享我在美斯樂的田野觀察後,對於技術與社會間互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