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推定原則

無罪推定原則(英語: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拉丁語:ei incumbit probatio qui dicit),意指一個人在法院上應該先被假定為無罪,除非被證實及判決有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3/01 | 法操FOLLAW

法律小教室:「偵查不公開」為何重要?

之所以訂定偵查不公開的原則,除了避免偵查秘密外洩導致犯罪嫌疑人逃亡藏匿、湮滅證據或勾串偽證,也是對於被告人權的充分保障。因為檢調一旦先公開偵查內容,再經媒體傳播,很容易形成全民公審被告,對被告未審先判。

2020/12/11 | 精選書摘

《被搶劫的人生》:嚴刑逼供、草率起訴、有罪推定……蘇炳坤這類冤案真的只是「時代產物」嗎?

本書記錄蘇炳坤三十年來為平反而奮鬥的漫長旅程。盼望這樣舊時代的冤獄,能在新時代的期許中真正地畫下句點,因為只有直視過去,重新串接記憶斷裂之處,才能在如霧般籠罩的現實中重新確立航道,找到未來的路。

2020/06/20 | 法操FOLLAW

《捍衛雅各》:人一旦被貼上「殺人犯」的標籤之後,就很難撕掉

當人一旦被貼上「殺人犯」的標籤之後就很難撕掉,如同書中的台詞:「你笑,他們說你沒把審判當回事;生氣,他說你脾氣暴躁、毫無悔意;你哭,他們說你在裝可憐」。許多冤案不就是這樣形成的嗎?

2019/12/30 | 法操FOLLAW

《陪審員們》:若被告一半機率有罪,一半機率無罪,那是有罪還是無罪?

本片以韓國2008年第一次人民參審的案件為主軸,雖然片名叫《陪審員們》,但事實上,韓國這套制度兼及參審和陪審制,並不完全和英美法國家的陪審制度相同。

2018/05/08 | 法操FOLLAW

法律小學堂:什麼是「緘默權」,何時能夠行使?

「緘默權」,白話來說,就是可以在應訊時不回答問題。緘默權源自「不自證己罪原則」,亦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沒有自己證明自己無罪的義務,而緘默權如此重要的權力,行使的時間點為何呢?

2017/12/11 | Joe

無罪推定與擱置判斷

無罪推定並非純粹以探求真相為目標,否則在雙方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應該不作判斷。

2017/12/11 | Joe

無罪推定與擱置判斷

無罪推定並非純粹以探求真相為目標,否則在雙方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應該不作判斷。

2017/10/28 | 法操FOLLAW

鄭性澤終於獲得「無罪」判決,而無罪的依據是什麼?

在2017年10月26日宣判,鄭性澤終於獲得「無罪」判決,推翻過去「死刑定讞」的結果。而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決?無罪的依據又是什麼呢?目前台中高分院,並沒有釋出新聞稿及判決書,讓《法操》先就過去的長期蒞庭旁聽的內容來告訴您!

2017/08/14 | TIME

專注於為執法機關創造收入、而不是打擊犯罪的「民事沒收」惡法

在執行民事沒收時,執法機關可以沒收公民和企業的財產,不需先將某人定罪,或提起刑事指控。

2017/08/14 | TIME

專注於為執法機關創造收入、而不是打擊犯罪的「民事沒收」惡法

在執行民事沒收時,執法機關可以沒收公民和企業的財產,不需先將某人定罪,或提起刑事指控。

2017/07/28 | Objection - 蕭奕辰

指控他人不需要負舉證責任——社會不會更安全,好人反而死得更快

要是無罪推定原則跟實質舉證責任拿掉,從此以後司法就以廣大鄉民的期待,通通用唯一一個標準來看到黑影就開槍,那會變成怎樣?結果只會有一個:相信我,你會死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