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8/28 | 方格子vocus

歐洲汽車製造業生存迫在眉睫,中國電動車產業為何如此具備競爭力?

電動車核心「三電系統」分為電池系統(電池模組)、電驅系統(功率半導體)、電控系統;中國在電池上成本和技術擁有絕對優勢,另外在經過投資入主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後,在電控的實力也已經不容小覷,可以區分成以下三點來進行說明:政策支持、市場競爭、創新能力。

2023/08/28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GP125超低價背後的隱憂:燃油機車銷售越多,台灣離「2050淨零排放」目標越遠

透過低價促銷手段使燃油機車銷售增長,政策上將對台灣的淨零轉型之路帶來莫大危機,因為燃油機車造成的大量碳排放,會使得台灣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更加困難,並延宕台灣交通轉型的時程。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市場競爭白熱化,「超新星車企」陷入經營困境,中國電動車產業臨新一波淘汰賽

報導引述平安證券發的報告指出,造車新勢力想要達到盈虧平衡,年營收規模預計為人民幣800億元(約新台幣3500億元)。按照目前每輛車價格在20到40萬元計算,年銷售量需要在20到40萬輛。「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資本市場趨於冷靜,融資難度增加,進一步加劇二線新勢力車企的生存危機。」

2023/04/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蔚小理」內捲式競爭+外國傳統車企叩關,中國電動車大夢「夢醒時分」?

越過了分水嶺進入了淘汰賽的環節後,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可能將面臨第一波的挑戰,在未來的3到5年內,能不能存活、如何存活,都是未知數。無怪乎有市場人士形容接下來的中國市場將如同「絞肉機」,對於這些「曾經的造車新勢力們」進行篩選。

2023/04/24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電動機車是淨零轉型的「Fast Pass」,政府應補貼電車使用成本才合理

2015年臺灣因為使用燃油運具,外部成本超過3750億台幣,意即每位民眾每年平均需費1.6萬元補貼燃油運具使用,但這些環境外部成本都沒有被反應在燃油機車的購車與使用費用上。相較於此,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鄭文燦副院長所說——將有望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2023/04/21 | 精選書摘

《ESG新價值投資》:睽違兩百年的電動車全盛時代,各國政府與國際投資人都拍手叫好

當綠色標的成為市場公認的利多趨勢,投資人該如何洞察企業競爭潛力,抓住未來的穩健獲利機會?本書讓你重新認識低碳的經濟影響力,從政府到金融圈;從歐美先行的案例到亞洲的市場改變;從科技業到餐飲零售業,介紹環境友善的投資標的。

2023/04/11 | 精選轉載

歐洲議會通過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反對者擔心出現「哈瓦那效應」

歐洲議會在2月14日,以340票贊成、279票反對、21票棄權,確定歐盟27國將在2035年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同意者認為這能推動歐洲電動車產業發展,在與中國競爭上不落人後。反對者則擔心,民眾因為買不到或買不起電動車,就繼續駕駛老舊燃油車,或是購買二手燃油車。

2022/10/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能源轉型迫在眉睫:歐盟投入鋰金屬爭奪戰,鋰電池回收技術可能是彎道超車的關鍵

相對於石油的「黑金」,鋰被法媒稱為「白金」。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自2015年起,全球鋰產量已成長為3倍,於2021年達到年產10萬噸,估計在2030年前產量還會成長為7倍。據比利時魯汶大學4月25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歐洲2050年對鋰的需求數量,將是目前的約35倍。

2022/08/25 | 黃皓筠

加州祭新規預計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專家憂通膨、供應鏈、電網壓力帶來巨大挑戰

除了俄烏戰爭的延燒,持續凸顯擺脫對石油市場依賴度的緊迫性,為應對氣候變遷而制定的減排政策,也促使美國最大汽車市場加州訂定新規定,預計於未來10年內逐步提升電動車使用率,並計畫在2035年全面禁售所有燃油車。

2022/01/03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COP26四字箴言「碳、錢、車、樹」,全球運具電動化目標再成討論焦點

COP26已經結束,台灣氣候變遷法的修法卻還在牛步不前,目前草案的內容並未看出能有效整合運具生態系的轉型方案,主責機關更是持續散落在不同的部會單位,未來的政策方向持續堪慮、尚待觀察。

2021/10/18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燃油機車大廠「髮夾彎」追捧電動車,來得及彌補「油電平權」下的失落兩年嗎?

電動機車在2019年一舉拿下年度銷售佔比18.68%的驚人紀錄,只可惜事與願違,當下燃油大廠非但沒有積極佈局加入轉型行列,更是力倡「油電平權」的假議題。至今,2021年是七期燃油機車補助到期的一年,看看內需及外銷市場的強烈對比,今年過後,傳統燃油大廠能夠破釜沈舟嗎?

2021/08/02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油車、電車開八年碳足跡相同」已被證實是不實訊息,誰在刻意誤導?

電動運具確實並非是完美的零污染、零排放,但現階段已超越燃油引擎,更重要的是,隨著電動運具規模擴大、製程進步,電動車輛的電池生產也將逐漸減少碳排,更不會如網路謠傳的資訊說的一樣,開八年汙染超過燃油車。

2021/05/05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淨零排放趨勢民調:民眾支持「運具電動化」,但對政策認識極為不足

調查中發現,有77.5%的民眾「完全不知道」國際上有關淨零排放的資訊,也有75.7%的民眾「完全不知道」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相關目標,然而在經由訪問人員說明後,多數受訪者皆同意支持相關政策的重要性。

2021/01/31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嘴上說「將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但2021年的台灣仍在補助燃油機車

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台灣在企圖心上落後國際太多,未來機車廠商恐將面臨各國碳稅的嚴厲挑戰,而政府對燃油機車的持續補助,也讓環保團體痛斥根本是動用預算買污染。

2020/12/09 | 綠學院

設定燃油車禁售時限後又暫緩,我們的政府真心想發展電動車嗎?

國際間電動車發展趨勢依賴政府相關政策甚為明顯,多管齊下促進電動車發展,反觀台灣的電動車政策反覆,先訂出全面禁售燃油車目標,又轉為推動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併行發展,想討好所有人的兩手策略卻害慘台灣。

2020/10/20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別聽信「油電平權」偽論述,政府應堅守「運具電動化」的原始目標

政府政策的搖擺不定,導致過去十年來累積的電動化浪潮面臨倒退,台灣甚至成為全球唯一補助燃油機車的國家,錯失將「機車王國」升級成為「電動機車王國」的珍貴機會。

2020/09/10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闢謠那些「反空污為何要針對油車?」的偽論述

有論者時常引用各類資訊,指出為何「貌似」佔比只有5.5%不到的燃油機車,必須加入空污防制的行列?其實若仔細觀察「油車派」提出的各項數據,你會發現其中有不少不實之處,也更展現台灣推動運具電動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