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親本(英語:parent)指的是生成新個體的生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8 | 讀者投書

資深心理師:面對爸媽偏心或重男輕女,先別急著控訴或要求公平

如果你的爸媽偏心(你是不被偏愛的那一位)或是爸媽重男輕女(你是女的),你該用什麼心態及行為去面對?不同於控訴爸媽的偏心或要求爸媽平等公平對待,首先,我認為個人自己應及早認清、認識及接受這項事實。

2023/04/18 | 精選書摘

《爸媽這樣說最有效!》:在某些事情上「冷漠以對」,才能真正成為好父母

在某些事情上「冷漠以對」才是真正的好父母,即使孩子很辛苦,家長也應該克制自己的行為,用眼神支持孩子即可。適時擁有冷靜心態的父母,才能成為稱職的父母,培養出自我效能感極高且滿懷學習自信心的孩子。

2023/04/17 | 雞湯來了

【電影】《夢遊樂園》:「等孩子大一點再離婚」,真的比較好嗎?

使美樂感到痛苦的或許不是爸媽離婚本身,而是自己在過程中未曾被聆聽、考慮與告知,這往往導致孩子對爸媽有更多的憤怒與不諒解。如果自己或身邊有人正處在離婚風暴中,可以把握3個要點,讓我們即使無法跟伴侶繼續走下去,仍能成為給孩子最少傷害的家長。

2023/03/19 | 精選書摘

《委屈是一道隔夜菜》:近鄰是最好的親情距離,既守得住秘密,又能相互馳援

兩代之間要取得成年後的和諧,在長輩方是比較吃力的,因為他生活繁忙程度不似過往,況且孩子是他一輩子全力以赴的投資,就算沒有期待回報,在情感上的依賴還是會由弱轉強,當雙方謹守一些默契時,父母尤其要先健全自己的生活。

2023/03/10 | 精選書摘

《教養是合作》:孩子出生確實會干擾婚姻關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若等孩子出生後再來討論,困境正要一波接著一波來襲,就好像敵軍已經攻打到了門口,國家才要討論戰略,總是緩不濟急。但,如果即時開始,亡羊補牢還是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所以不論孩子多大,伴侶溝通與經營越早越好。

2023/03/07 | 雪影劇場

韓劇《浪漫速成班》:怪物都是怪獸家長養出來的

「把孩子逼入絕境的,都是我們這些大人吧?」面對孩子應付考試,《浪漫速成班》中不同家長有著不同態度,而這也正正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3/03/02 | 精選書摘

《明天,我想重新喜歡上自己》:勸大家趁早遠離有毒的原生家庭,從精神上戒奶

我身邊每個獨自在外面漂泊打拚不愛回家,尤其是逢年過節不愛回家的朋友,都有各自的細密心事,他們多半跟父母之間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沒辦法好好說話,沒辦法互相理解,只好選擇逃避,免得沒說幾句就不歡而散,互相傷害。

2023/02/10 | 精選書摘

《失控的愛》:別讓模糊假性的「我們」打破彼此真摯的感情

全面控制型虐愛,其實表示這段關係已經失去親密關係的本質了。當我們忘了親密關係的本質,很容易一不小心,把自己變成親密關係中的「虎爸」、「虎媽」,甚至是「教練」,進入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歷程,和彼此的互動中做了很多檢討、督促、提醒和要求,忘記了去關心、尊重、扶持和陪伴。

2023/01/06 | 好眠師姜珮

管理孩童焦慮感的八個概念: 孩子擔心的事情或許不是真的,但感受是真的

有時候孩子害怕、擔心的事情乍聽之下很微不足道,或者是超現實。像是「怕妖怪」、「怕衣櫃裡的東西」。大人通常會很自然的去「解釋」這些東西是假的,不需要害怕。但對小小的腦袋來說,恐懼情緒依然存在時,他很難用理性思維來判斷。這是孩子大腦處理事情的結構,感性在前,理性在後。

2023/01/05 | 《科學人》粉絲團

親子互動治療對於「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有什麼幫助?

親子互動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PCIT)主要是針對2~7歲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的兒童和其父母所設計。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會一再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倔強、具敵意、不聽話和對抗的行為模式,或是出現嚴重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2022/1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義大利法院裁定身分證須劃分「父親」「母親」,LGBT家庭陷入兩難抉擇

義大利家庭與平等部長羅切拉說:「這是個案的判決」。這項判決一定有很多批評聲音,但這是一個個案判決,並不適用所有人,其他人可以上訴。每位法官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決結果。羅切拉補充說,雖身分證上仍註明著母親和父親的姓名,但如果是兩個媽媽或爸爸組成的同性夫妻,「他們總是可以上訴的」。

2022/12/11 | 精選書摘

《為管教立界線》:孩子真正的快樂來自成就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爸媽的夢想

我們不需要讓孩子覺得他被勉強,但也不要讓自己太委屈。說真的,像個聖誕老公公般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其實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教養方式,但所有的捷徑都會產生代價,是需要日後再去彌補與承擔的。

2022/11/11 | 勵馨基金會

非預期懷孕,對於多數少女來說並不是一件單純的意外

「很明顯,法律理想與社會現實出現了斷裂。」社工諮商部專員陳品蓉以《優生保健法》第9條為例,「很多情況是少女有意願為自己負責,但有許多行為卻還是要法定代理人或配偶同意才能生效,而是否選擇人工流產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青少年的表意權和受保護權已形成相互消長的對立關係。

2022/10/29 | 精選書摘

《我們沒有好好道別》:我坐在兒子的棺木旁,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煙消雲散

現在我坐在他的棺木旁,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是一種自然而然又讓人安心的連結感。我一開口,想說的話便滔滔不絕流瀉而出。我告訴他,我知道他並不好過。我也告訴他,我原諒他了—這麼多年來的衝突和難堪、他嚴重的成癮問題,還有他自殺的事。

2022/10/23 | 精選書摘

《語言治療師的兒童溝通課》:父母必須維持教養天秤上的重心,避免落入學齡手足的競爭圈套

父母的一句話:「明明是從同一個肚子裡生出來的,怎麼就你不一樣?」往往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創傷。這句話會讓孩子在心裡產生熊熊燃燒的怒火,不信任感也隨之萌芽。孩子的怒火會化為傷口,留下傷痕,一直延續到成年之後。

2022/10/12 | 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

如何對應子女的青春期風暴?掌握他們成長密碼事半功倍

青春期像一個風暴,充滿着危機,但正所謂有危必有機,這就是你的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契機,及將來能否展翅飛翔的一個重要階段。孩子能否得到適當引導固然是關鍵,因為他們絕對需要我們明白、耐心的聆聽,與富有啟發性的引導才能順利過渡。

2022/09/27 | 法扶報報

單親媽媽育兒困境(下):「理想工作者」與「密集母職」交互作用下的照顧者貧窮現象

相較男性,女性單人育兒的被期待的照顧標準會更高,因此找到有發展性又穩地的工作。再加上舊時觀念視嫁出去的女兒為潑出去的水,女性單親所能獲得的原生家庭奧援又更少,再再顯示出女性單人育兒的多重交織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