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
【小說】基列系列《家園》選摘:基列鎮長老教會二十歲以上的教徒,大多曾在他肩上哭泣過
他們全都稱這裡為家,但他們從來不留下。婚約告吹的乖女兒、末路窮途的浪子,因無奈而返家的兄妹倆面對命懸一線的老父親,希冀能在彼此的珍重裡,尋得最終的和解、最後的希望。
2023/01/05 |
親子互動治療對於「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有什麼幫助?
親子互動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PCIT)主要是針對2~7歲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的兒童和其父母所設計。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會一再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倔強、具敵意、不聽話和對抗的行為模式,或是出現嚴重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2022/09/19 |
精神創傷的表觀遺傳學:雙親遭受的逆境經驗,會在孩子身上留下「生物痕跡」
表觀遺傳學應該可解釋為什麼精神創傷的影響會在當下威脅消失後仍然持續甚久,而且也指出了精神創傷影響後代子孫的多重路徑。
2022/09/18 |
《單親,我們可以的!》:關掉GPS系統的某一晚,我開車撞上了一名小女孩
意識到自己弄出了什麼事,讓我的胸口更加沉重。我不希望讓他們看到我在哭。我退開來,走到街區的盡頭,用雙手掩住臉孔。有人對新生活的快樂盼望粉碎了。都是因為我。兩隻小小溫暖的手臂抱住我的腰際。我轉身發現艾蒂娜的姊姊仰頭看著我,棕色眼眸在亮片頭巾下含著淚。
2022/08/13 |
《父親養成指南》:人都是當爸爸後才開始學怎麼當爸爸的⋯⋯是嗎?
過去十年,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演化人類學家安娜.麥菁(Anna Machin),勾勒出從受孕、蹣跚學步到以後的旅程中,小孩如何需要父親,其中包括異性戀和同性戀的父親。 這本書不是假設父親應該是什麼,不是本談「應然」的書,而是本談父親本來面目的書,探討的是「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