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
《【牛津通識課14】暴力》:烏合之眾——到底有沒有「群眾心理」這一回事?
本書深入探討現代世界中各種暴力行為,包括人際暴力、性別暴力、集體暴力、宗教暴力、性暴力、政治暴力、網路暴力等等,同時解釋史前世界的暴力與現代世界有何不同,以及這些差異的重要性。透過研究暴力行為所涵蓋的觀念、價值觀和文化實踐,以及其所處的歷史或文化,理解暴力的本質。
2023/08/15 |
《【牛津通識課13】珊瑚礁》:珊瑚礁魚類的生物量、生產力和漁業捕撈之間如何衡量?
珊瑚礁在海洋面積僅占一%左右,但卻支持著約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而珊瑚礁本身就是由這些生命所建構出來的。隨著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的影響,肩負海洋生態多樣性重責的珊瑚礁正面臨極大威脅,該如何遏止珊瑚礁繼續死去,是人類即刻需要做出行動的重要議題。
2023/08/02 |
《【牛津通識課12】好萊塢》:百年來技術和文化變革帶來新挑戰,好萊塢如何回應網路時代?
本書從十九世紀愛迪生的電影放映機時代與鎳幣電影院開始說起,一直到現今無所不在的線上影音世界,透過眾多著名電影、明星和導演,描述好萊塢一個世紀以來的發展與樣貌。
2023/07/19 |
《【牛津通識課11】氣候變遷》:未來因海平面上升,全球被迫移居的人數將多達1.4億到5.6億之間
過去三十年來,透過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倍了,這代表世界各國領導人對於氣候危機的關注集體失敗。人類必須有共識做出改變,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能源轉型、促進永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等。作者提醒,人類必須意識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並採取行動來應對這個全球性挑戰。
2023/06/13 |
《【牛津通識課10】元素週期表》:原子研究與「物理學入侵元素週期表」
本書簡要介紹元素的發現與分類、週期系統的建立與演變,以及相關的重要科學家與軼事,並收錄了包括1871年門得列夫發表的第一版等多種具代表性的週期表版本,也討論一百五十多年來出現了近千種週期表,是否有最理想的版本?透過本書,你將全面認識週期表的重要性,了解週期表不僅是枯燥的背誦,還蘊藏了豐富的價值與無限的可能性。
2023/03/21 |
《【牛津通識課09】創造力》:創造力的典範轉移——從「他」到「我」,最後到「我們」
創造力是天生的嗎?具備鮮活的想像力、美感和好奇心就能有創意?為何如今難以出現像達文西這樣的偉大創造者?網路霸凌、陰謀論等惡意行為也都隱藏著創造性?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理解創造力如何賦予世界無限可能。
2022/12/08 |
《【牛津通識課06】閱讀》:每首詩的每一次閱讀,不管語言,都是一種翻譯行為
本書闡述閱讀的演變過程,從古代世界到數位文本,從色情書刊到焚燒書籍,從數位防火牆到哈利波特。還探討和閱讀有關的事:印刷、手稿、毛筆、甲骨文、造紙、閱讀障礙、圖書館、語言、翻譯、默讀、閱讀對大腦的影響等。
2022/12/07 |
《【牛津通識課05】馬雅》:馬雅文明從未遭遇過神祕的結束——無論是所謂的「崩潰」期或之後西班牙征服期都沒有
本書將依序從五個主題介紹馬雅文化:馬雅的身分認同、政治、世界觀與身後的世界、藝術表現和馬雅的「奧祕」。藉由各種考古佐證,化解百年以來世人對於馬雅的各種誤解,也還原在中美洲存在數千年至今的這個獨特文明。
2022/08/09 |
《【牛津通識課01】美學》:美感評判不是某種普世通用的標準,而是根深蒂固出自你的文化背景
本書精簡介紹了西方與非西方的美學傳統,你將明白美學遠遠超過藝術範圍,更包含了人們情緒展現的方式、感知改變的方式,以及美感欣賞與社會參與互動的方式。日常生活中那些能讓你感受到值得擁有、縈繞於心的體驗,都能稱之為美學。
2022/08/09 |
《【牛津通識課02】再生能源》:所有對環境衝擊的擔憂,都逐漸轉移到「第二代生質燃料」上
本書作者為牛津大學物理榮譽教授、諾貝爾獎獲獎實驗團隊成員,深入淺出介紹了世界能源使用的現況,以及各種再生能源的運作原理、特性、潛力及未來展望,輔以許多統計數據和產業現狀的佐證,顯示科學家們及各國政府已經準備好了,2050零碳排的目標並非天方夜譚,這些再生新能源確實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