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

艾薩克·牛頓爵士,PRS MP(英語: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語發音[ˈaɪzək ˈnjuːtn̩],[ 儒略曆: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是一位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05 | 精選書摘

《找到強項,偏才也會變天才》:伽利略是「你白目」派的宗師,跟人爭辯問題幾乎沒有輸過

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學會是義大利的猞猁之眼學院,很快發展成一個論壇──不是網路上的虛擬平臺,而是實體論壇,大家圍在一起談論問題,真人過招,每一句話都是實名制。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吵架專家伽利略,就是從猞猁之眼學院出道,練就一身舌戰群儒的好功夫。

2022/03/02 | 精選轉載

「牛頓的蘋果樹」被暴風雨吹倒了!劍橋大學植物園表示已經放棄治療

傳說中把一顆蘋果砸在我們物理學的大祖師爺牛頓的頭上,讓他頓悟出萬有引力定律的那棵「牛頓的蘋果樹」,2月19日被一場名為「Eunice」的暴風雨給吹倒了。

2021/10/12 | 方格子vocus

《世界觀》:火星真的繞著太陽轉嗎?這本書將改變你看待真實的角度

世界觀的演進,則讓我了解沒有任何「真實」是理所當然。許多現在看來莫名其妙的觀念,在當時是有充分理由相信的;而我們的許多認知,未來人回頭看可能也很愚蠢。

2020/12/26 | 物理雙月刊PSROC

太空人證明在月球上羽毛、鐵鎚會「同時」著地,但為什麼會這樣?

質量較大的物體,雖受到較大的重力吸引,但也因慣性較大因而有較小的加速度,兩相抵銷之後,在地表自由掉落的物體加速度大小與質量無關。

2020/02/12 | 物理雙月刊PSROC

面對物理公式不要先問「為什麼」,而要問「這是什麼意思?」

本篇專欄將從「學習定義」的方法出發,詳細說明除法與乘法的意義,以及單位的相關細節,希望能為大家展現「物理公式」的另一種面貌。

2019/03/02 | 精選書摘

《為神而辯》:牛頓坦承他從一開始就想為「神的存在」提出科學證明

到了一七〇四年牛頓開始認為,自然界裡一切生機都是神臨在的具顯。不過這個信念他只私下跟知交提過。沒有一股自然力能獨立於神發揮作用,神就臨在於祂所設計的法則裡。

2018/07/25 | 余海峯 David

一位科學家的自我介紹難題

我漸漸發現,如果想把對話延長一點,就要自稱科學家;如果我自稱天體物理學家,絕對是話題終結之選。

2018/07/24 | 余海峯 David

一位科學家的自我介紹難題

我漸漸發現,如果想把對話延長一點,就要自稱科學家;如果我自稱天體物理學家,絕對是話題終結之選。

2018/04/22 | 物理雙月刊PSROC

動畫《Princess Principal》裡的無重力球,真能讓人飛高高嗎?

2017的夏季動畫佳作《Princess Principal》裡,有個神奇的「Cball」可以使重力無效化。那沒有重力的作用後真的可以如動畫中一樣,簡簡單單就飛到空中嗎?

2018/03/21 | 周雪君

霍金長埋西敏寺,與牛頓達爾文為鄰

霍金的家人將於3月31日在劍橋聖瑪麗大教堂為他舉行私人告別儀式,之後霍金的骨灰會長埋西敏寺。

2018/01/23 | 精選書摘

科學驗證因果關係:相撲選手有沒有作弊?美國犯罪率降低主因為何?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結果,想找出其原因;有些時候,我們知道了起因,想預測其結果。怎樣追尋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是個既有趣也重要的課題。

2018/01/18 | 精選書摘

只要將地球半徑壓縮到小於「史瓦西半徑」,黑洞就形成了

我們稱它為「黑洞」,是因為沒有光可以從它裡面跑出來。這一塊質量將會繼續塌縮到更小,而重力會讓它更緊實的聚在一起,使脫離速度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