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5/15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解析台灣通膨五大迷思:為何CPI與民眾感受度差異很大?

民生物價飆漲,然而台灣通膨卻可以逆勢持平在2~3%左右,最新台灣4月CPI也僅維持在與前值相同的2.35%,難道台灣的通膨數據也是包著糖衣的謊言?還是民眾其實並未搞懂CPI編製邏輯與實際涵義?本文為您解析台灣通膨的五大迷思。

TNL+ 2023/03/09 | 傅紀鋼

缺蛋並非今年才發生,民進黨支持者嗆「嫌蛋貴就不要吃蛋」更是缺乏同理心

「這次的雞蛋問題,許多事去年就該做,卻沒做。其實有虧職守。而民進黨支持者的各種仇恨言論,更是直逼馬英九『一個便當不夠,不會吃兩個?』」

2023/02/18 | 梁敏萱

【圖表】通膨吃掉購買力!2022年實質薪資減幅創10年新高

主計總處公布2022年全年平均實質薪資,倒退0.15%,創10年以來最大減幅,其中最關鍵的原因便是去年通膨高漲,導致民眾加薪幅度被通膨吃掉,反而落入負成長。然而,2022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僅漲2.95%,與民眾日常生活感受落差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2022/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薪水追不上物價,今年前7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6年來首見負成長

如果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代表薪資上漲的幅度追不上物價,薪水被通膨「吃掉了」。陳惠欣說明,近期累計實質經常性薪資多呈年減,但從這幾個月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到實質經常性薪資減幅已逐步收斂,「薪資購買力有在改善」。

2022/08/16 | Abby Huang

覺得自己國家通貨膨脹很嚴重嗎?看看阿根廷如何在通膨年增率90%下生活

阿根廷已經是拉丁美洲國家通膨最嚴重的國家,甚至超過了委內瑞拉;通膨年增率71%更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土耳其。阿根廷央行本月稍早預測,阿根廷今年的通膨率預期將達到90%,一些分析師對2022年的年度通膨率估計是三位數。

2022/07/27 | TNL 編輯

國內各廠牌鮮乳價格7月陸續調漲,光泉系列在超商通路漲幅約9%

光泉鮮乳今日將調整超商通路售價,漲幅約7%至9%。至於生乳漲價潮背後的原因,可能與5月農委會所召開的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有關。會議中決定從6月開始,生乳基礎乳價每公斤調漲2元。

2022/07/20 | BBC News 中文

斯里蘭卡陷入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令人擔憂的是,其他亞洲國家處在相似的軌道上

中國一直是好幾個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大債主,因此可以在一些至關重要的方面控制它們的命運。不過,北京之前的借貸條款如何,以及可以如何重組這些債務,很大程度上都是不明確的。

2022/07/08 | TNL 編輯

衛生紙、鮮奶價格喊漲,政府祭4大措施穩物價,國發會估下半年可望逐步走緩

近期鮮奶、衛生紙等民生用品漲聲響起,政府持續採取4大穩定物價措施,評估台灣下半年物價可望逐步走緩,後續持續密切關注國際能源等價格變化,審慎因應。

2022/07/07 | TNL 編輯

通貨膨脹加劇物價高漲,日本水族館放棄高價竹筴魚改餵鯖魚,遭企鵝、水獺拒吃

日本銀行總裁(相當於中央銀行總裁)黑田東彥6日演講時提到「家庭經濟對漲價容忍度正在增加」發言引發爭議,他雖出面致歉滅火,網路上罵聲依舊。NHK日前報導,民間信用調查公司5月針對日本主要105家食品及飲料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已調漲及將調漲商品總計8300多項。

2022/06/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全球能源與糧食通膨襲來,央行:台日韓自給率低,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在亞洲地區,央行分析,日本、韓國、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程度較高,不過由於亞洲經濟體多設有油價平穩機制,除了韓國外,油料費漲幅相對較低。此外,日本、韓國跟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且食物類商品權數相對較美、英、歐來得高,因此食物類價格上漲對通膨率的影響大。

2022/02/21 | 梁敏萱

【圖表】薪水又追不上通膨,實質薪資近10年第三次倒退

錢包變薄不是錯覺,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勞工薪資統計,發現2021年受疫情及物價影響,勞工實質薪資出現負成長,是近10年來第三次發生,其中又以服務業受到影響最大。

2022/0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物價上漲,盼降低餐飲業負擔,行政院:進口玉米黃豆小麥免營業稅、桶裝瓦斯凍漲至4月底

羅秉成說,天然氣民生用戶及桶裝瓦斯將凍漲至4月底,不但保障一般家戶不增加支出,也有助於廠商減輕營運成本負擔。為避免物價波動影響國內民生經濟,政府全力推動各項穩定物價措施。

2021/12/22 | TNL Research

物價上漲和振興五倍券有關? 民眾荷包為何縮水?

根據最新調查發現,民眾感到漲價的品項和使用五倍券消費的品項有相關性。還沒有使用完消費券的民眾,有超過五成在等待更划算的折扣優惠,只希望在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增加消費的同時,還是能省點荷包。

2021/11/19 | TNL 編輯

麥當勞調漲29個品項、鼎泰豐小菜漲15元、吉野家丼飯漲10元,行政院:滾動檢討物價平抑方法

針對國內物價上漲、餐飲業連環漲價,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已經開始討論平抑物價的降稅措施。這些措施包含機動調降黃豆、小麥、玉米等大宗物資的關稅及營業稅,以及調降油氣的貨物稅。而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表示,啟動降稅措施的時機,會視物價滾動檢討。

2021/11/09 | Roy Ngerng

基本工資與物價的迷思(下):物價攀高不是因為調漲基本工資,而是企業想賺更多

台灣需要轉變觀念,認識到如果物價無論如何都會上漲,那麼工資需要增加得更多以趕上物價,以維持台灣勞工的購買力。台灣的勞工需要知道:不是因爲工資上漲導致物價上漲,而是不管工資是否增加,企業無論如何都在調高物價。

2019/04/08 | 讀者投書

「台灣經濟很差所以去中國顧肚子」,這樣的主張有什麼問題?

韓國瑜市長前往中國拚經濟,依照前述,基本上開放中資或是在貨物以及服務類型的交易上「無限制的」依賴中國市場,都是在經濟戰略上犯了極大錯誤,過去的台灣經濟已經被出賣以及耽誤了,現在作為一個陸委會主委出來阻止,是為了救經濟而不是耽誤經濟,錯誤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