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物種

種(拉丁語:Species)或稱物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5 | 精選書摘

《此時此刻,我們相遇》:若要成功挽救地球上的生命根基,思維方式就必須發生哥白尼式的轉向

儘管如此,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仍然非以下莫屬:我們該如何保衛住人類文明,以及我們自己星球上的這套生命根基?那本我直到一九九一年都還在寫的哲學小說,其中沒有收錄到的就是這個問題。而就在發現這點後,我冒起了冷汗——我怎麼可以這麼盲目輕率哪?

2022/12/22 | 明日科學編輯群

冰原消融讓北極熊、棕熊生活圈重疊,混血「灰北極熊」增加可能造成什麼問題?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雪地消融出現新的土地和食物來源,棕熊也隨之向北移動,並逐漸與北極熊產生交集。根據一些研究估計,到2100年,北極熊可能會瀕臨滅絕,剩下在北極最高處的一些孤獨的亞種群。而如果北極熊當中有越來越多的個體與棕熊雜交,那麼純種的北極熊可能會消失的更快。

2022/11/25 | 精選書摘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生物有辦法分類嗎?蒲公英和蝴蝶和我,有哪裡不一樣?

現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這個小小的單細胞生物演化而來,從這個角度思考,一路演化而來的人類、狗、貓,甚至是蒲公英,彼此間都沒有明確的區別。因此,存在於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也沒有明確的分界,但想想似乎又會覺得有點彆扭,對吧?

TNL+ 2022/10/23 | TNL國際編譯

考古顯示尼安德塔人曾與智人共享物質文明,其滅絕並非因為「智商較低」

過去我們認為尼安德塔人的滅絕是因智人的崛起,搶奪其資源而造成。而近期考古研究發現,智人與尼安德塔人共同生活的洞穴,推斷雙方不只有基因交流,甚至在知識、文化與習俗上有一定程度相似性,打破了尼安德塔人是因智力較低下而滅絕的說法。

2022/08/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在滅絕近1世紀後,科學家正著手研究讓「袋狼」再次現身地球

帕斯克指出:「我們利用這項技術的終極目標是要將這些物種復育到野外,牠們在野外的生態系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的終極希望,是盼望有朝一日,你能在塔斯馬尼亞虎的叢林中再次看見牠們。」

2022/07/04 | BBC News 中文

烏干達山地大猩猩自然保護區探秘:我們願意投入多少能源和資源,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願意投入多少能源和資源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姆雷瑪女士發出了一個嚴厲的信息:生物多樣性危機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這是科學家的警告。

2022/05/02 | 港台電視31

城市演化的科學:物種急速演化,適應城市生活

在城市急速擴展下,大自然有不少物種正急速演化以適應城市生活,部分物種的演化過程,或許已縮短至不足廿年。

2021/07/25 | TNL 編輯

蘇格蘭離島謎之孤獨蘋果樹,植物學家:罕見原生純種,可能從冰河時期存活至今

科學家認為,這棵樹已經是生長在歐洲野蘋果樹地理分布範圍的最西北部邊界,類似案例只有一個——在昔德蘭群島(Shetland Islands)一處人跡罕至的懸崖上,發現的另一棵蘋果樹,兩棵樹距離超過200英里。

2020/05/22 | 《科學月刊》

讓達爾文「一看到就很難受」,公然違抗天擇的華麗雄性動物

鳥類中,雌雄之間的體色及羽飾有極大分野。這雖然讓人能極易區分性別,卻讓達爾文很是困擾,他曾說:「只要一看到公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我就覺得難受。」

2019/05/14 | 精選書摘

《下一個物種》:大自然偏好生物多樣性,那麼將會出現新的人種嗎?

物種形成,也就是所謂的種化(speciation),除了主要的異域種化(allopatric speciation)和同域種化(sympatric speciation)之外,還有邊域種化(peripatric speciation)及鄰域種化(parapatric speciation)兩種變化形式。

2019/05/13 | 精選書摘

《下一個物種》:大自然偏好生物多樣性,那麼,新的人種即將出現了嗎?

物種形成,也就是所謂的種化(speciation),除了主要的異域種化(allopatric speciation)和同域種化(sympatric speciation)之外,還有邊域種化(peripatric speciation)及鄰域種化(parapatric speciation)兩種變化形式。

2018/05/22 | 周雪君

保育不當,送極度瀕危娃娃魚最後一程? 中國科學家:調整策略

研究團隊以基因技術發現娃娃魚原來有5-8個物種,這意味中國的保護政策會出現重大改變,由物種保護級別、保護區佈局和管理,以至放歸計劃、人工養殖產業管理等都要相應調整。

2017/09/18 | 精選書摘

演化完全無法預測,「最好的」生物也可能在一次大災難中消失殆盡

大滅絕事件強烈提醒我們,演化並不如變形演化論所想,會穩定趨向更完美的結果,相反的,演化是完全無法預測的過程,有時看起來「最好的」生物,驟然就在一次大災難中消失殆盡。

2016/08/14 | 但唐謨

【但唐謨專欄】駛向彩虹的企業號:《星艦迷航記》的性別花園

身為一個幾十年的星艦迷,看《星際爭霸戰:浩瀚無限》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經驗,蘇魯的同志情節雖然只有短短一兩分鐘,仍然讓我緊張得透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