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權

在人類學,特權是特殊的權利、優勢或豁免權,只有特定的個人或群體才能獲得或享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9/09 | 法操FOLLAW

發生殺警案就要廢除「外役監」是因噎廢食,為什麼要讓受刑人可以返家探親?

在台南殺警案發生後,獄方第一時間稱嫌犯為「逾期未歸並非逃獄」,引發輿論譁然,這也證明了制度上出現明顯的缺漏需要被修正,但若沒有考量制度設計的初衷,因為重大刑案就廢除外役監制度,恐怕是因噎廢食。

2021/11/22 | 精選書摘

《偽歧視》:移民美國的猶太人、華人和日本人的歷史,是被「特權」一詞掃出歷史之外的典型例子

「白人特權」這個詞不是讓成就差異消失的唯一言詞戲法。十九世紀抵達美國的許多種族或民族族群,被迫生活在今日無法想像的赤貧和悲慘中,後來逐漸從慘況崛起,但他們終於達成的富裕成就,如今也被口語抹殺成「特權」。

2021/07/28 | 方格子vocus

比起自詡為「菁英」的左膠,我更害怕「悶聲發大財」的天龍人

在民主尚未成熟之時,比起自以為菁英,高聲疾呼公平正義的左膠;我更害怕的是明明握有社會資源,卻潛藏在民間獨善其身私自牟利,「悶聲發大財」的天龍人階級。

2021/07/06 | 長河

看似公平的中國高考,北京、上海的權貴考生卻能得到格外的「優待」

對於大部分寒門學子來說,高考的考場上,確實是少有的,以個人能力而不是以特權分高下的時候,遺憾的是,即使高考被稱為「最公平」的考試,依舊充滿了許多不公平。

2021/03/12 | 方格子vocus

築基在金錢上的「警察之友」:所長把那張紅單收起來「塞進自己口袋」

多久派出所所長就接到了電話,電話中一番唯唯諾諾之後,便恭敬地請對方(被開紅單的人)到派出所坐,由所長親自泡茶、接待。最重要的是把他那張紅單收起來,「塞進自己的口袋裡」。

2021/02/15 | TNL 編輯

立委爆「免高乘載管制通行證」遭濫用,高公局、國會主任、交警怎麼說?

立委鄭運鵬發文表示曾遇到朋友在年節期間要求「免高乘載管制通行證」,指出每個立委辦公室「似乎有五張的額度」,民代的壓力太大甚至還要影印冒充,已經形成濫用,對此高公局表示無濫用行為,關鍵評論網也實際訪問國會辦公室主任與員警,確認這項指控。

2019/10/18 | David Tang

警察平時鐵甲威龍,上庭卻要特別保護?

搞笑極了,平時一副鐵甲威龍,見人不是喝罵就是揮棍亂打的大漢,要上庭了,卻突然變成「容易受傷的女人」,要法庭特別保護?

2019/08/20 | 李律鋒

在那個國家,有人一生的志向就是拿到「京A8」開頭的車牌

在民主國家裏,人人平等,大家都不喜歡的事,只能一起擔待,因為誰都沒有特權。但是在集權國家裡,恰好你是有特權的人,你的日子可以過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爽。那你要選哪一種?

2019/05/29 | 精選書摘

《黑馬思維》:在「功績制度」限額下,卓越總是個負和遊戲

雖然我們以為功績制度只有這種形式,但實則不然,這只是一種初階的功績制度,以十九世紀末的思考、計算和價值觀為本。但我們能夠想像以二十一世紀對才能的觀念為本,打造出新的制度。

2019/04/08 | 精選轉載

【插畫】統一後,我可以賦予你原本就有的「特權」

對岸所說的「特權」到底有什麼「特別」的,難道現在的台灣沒有這些權利嗎?為何會有人不珍惜現有的美好,卻期待歸順之後由別人來給予呢?

2017/08/23 | 楊之瑜

紅牛創辦人32歲孫「Boss」,遭國際刑警組織發「紅色通緝令」

在泰國軍政府以打貪破舊呼喚民心之際,泰國權貴後代不斷出事卻引發民眾對當權政府的疑慮,於是,民眾都在觀察:2012年涉嫌酒駕撞死警察的沃拉育是否真的能被繩之以法。

2017/08/23 | 楊之瑜

紅牛飲料創辦人32歲孫「Boss」,遭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

在泰國軍政府以打貪破舊呼喚民心之際,泰國權貴後代不斷出事卻引發民眾對當權政府的疑慮,於是,民眾都在觀察:2012年涉嫌酒駕撞死警察的沃拉育是否真的能被繩之以法。

2017/08/21 | TIME

委內瑞拉馬杜羅政權「氣數已盡」的五個原因

馬杜洛為了把持軍權煞費苦心。他親自晉升了委國超過兩千名將軍中的數百位並給予他們特權,包括允諾未來的政治生涯。不幸的是,委內瑞拉可沒有這麼多職位讓馬杜洛來確保他的政治生涯。

2017/08/20 | TIME

委內瑞拉馬杜洛政權「氣數已盡」的五個原因

馬杜洛為了把持軍權煞費苦心。他親自晉升了委國超過兩千名將軍中的數百位並給予他們特權,包括允諾未來的政治生涯。不幸的是,委內瑞拉可沒有這麼多職位讓馬杜洛來確保他的政治生涯。

2017/05/28 | Mata Taiwan

這些照片若讓你感到不安,那它們正是讓我們理解社會的「去熟悉化眼鏡」

弱勢族群的文化一方面被以博物館展覽的分類方式看待,另一方面經常被推向展演「多元族群」的舞台,此時突顯的是,觀看與被觀看之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

2017/05/28 | Mata Taiwan

這些照片若讓你感到不安,那它們正是讓我們理解社會的「去熟悉化眼鏡」

弱勢族群的文化一方面被以博物館展覽的分類方式看待,另一方面經常被推向展演「多元族群」的舞台,此時突顯的是,觀看與被觀看之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