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獨居老人

獨居長者,亦稱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指單身一人或夫妻二人孤獨居住的老人,是現今社會問題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7/13 | 陳慶德

首爾直擊:「老而無法退,退而不敢休」,韓國老人為何越工作越窮?

那天是高溫30度左右的大熱天下,見她們全身穿防曬的觀光導覽制服與袖套,照顧著絡繹不絕的遊客,著實辛苦,但好奇為何她們還如是辛苦,不在家好好休息?我上前與之攀談幾句,只見她們都笑笑回答:「這沒辦法,退休後若每天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做,倒不如徵份約聘工作,出來接觸人群,看看年輕人,也比較不會這麼無聊。」

2023/07/05 | 張博丞

韓國少子高齡化嚴重,獨居老人128萬人,65歲以上43.2%「相對貧窮」為OECD最高

韓國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高達43.2%的人被列為「相對貧困」,是OECD最高的國家。此外,韓國約有128萬名老年人被發現是獨居老人,隨著人口持續高齡化,這些數字預計會繼續增加。鄭順鬥補充,韓國的育兒成本過於高昂,許多中年人在孩子身上花太多錢,甚至願意從退休金帳戶中取出錢來撫養子女,這導致他們無法在退休前存下足夠的積蓄,使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TNL+ 2023/05/28 | 劉威良

走進德國人的喪禮:只有三人參加,離世八年前她就把遺囑寫好了

德國遺產稅相當高,如果不是親人可以扣除的免稅額只有兩萬歐元,並要繳30%的遺產稅。配偶可以有50萬歐元的免稅額,直系親屬的兒女有40萬免稅額,孫輩如父母未亡可有20萬歐元的免稅。而少子化,也造成遠親繼承權訴訟越來越多......

2023/02/05 | 李秉芳

從火葬場到葬儀社,大師兄親自接走親人遺體時「沒辦法管眼淚掉在他身上會痛」

大師兄回想,收到爺爺死訊的時候,他剛好在火葬場處理一具剛火化完的遺體,陪著喪家撿骨;他一邊撿一邊忍不住哭出來,當時喪家還有點訝異對他開玩笑說,「難不成你是我爸爸在外面偷生的?怎麼比我們還要傷心?」

2021/12/25 | TNL特稿

公視紀錄片《極樂世界2-老,是這樣》:「獨居老人」一定是負面和貶義、需要被解決的社會問題嗎?

銀髮平權,一個幾乎完全沒有人關注的議題,比同性平權,或身心障礙者平權要還要冷門,因為我們總以為老人就由政府照顧就好了啊!老人哪來那麼多問題和想法?

2021/10/10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滿屋子耗能二手家電、電費單成最大夢魘,六成低收入家庭淪為「能源貧戶」

老舊家電、長期租屋、經濟弱勢,三個因素造成電費占比長期超過收入的10%。繳不起如此高額的電費,卻無力逃離這個惡性循環,是台灣許多「能源弱勢」家庭的困境。

2021/09/29 | 關鍵特務

在貧瘠的東部偏鄉,為長者帶來日照光輝: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的理想與現實

一粒麥子基金會的「多功能日照中心」有別於一般的安養中心或是日照中心,致力於提供更多功能、彈性化的支持性照顧活動,真正契合台灣花東地區長輩的生活需求與身心健康。

2021/07/13 | 潘柏翰

【老人送餐的難題】疫情升溫下的人力缺口:不是沒人煮,而是沒人送

「如果只依靠一群燃燒愛心的志工,當然是數字幾乎於零,當然缺工。」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表示,這反映了送餐服務長期以來不受重視,待遇也一直維持在不合理的情形。

2021/04/03 | 伊佳奇

獨居老人 vs. 極端氣候挑戰(下):善用科技照護,減少孤獨死與酷暑寒冬造成的生命傷害

科技照護已成為高齡化國家的重要趨勢,使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學習等結合到照護領域,以減少照護壓力與負荷,運用科技在尊重獨居老人隱私前提下,掌握極端氣候影響他們居住環境,避免與降低對其健康與生命的傷害。

2021/03/27 | 伊佳奇

獨居老人 vs. 極端氣候挑戰(上):節儉不再是美德,代價是酷暑與寒冬帶來的生命威脅

日本大部分長者的中暑出事地點,並不是在戶外,反而是在家中。日本媒體報導有關長者中暑死亡的新聞,也常常會提及,這位長者在家中有沒有冷氣機,又或事發時有沒有開冷氣。

2021/01/06 | 康健雜誌

王建煊打造理想長照機構「天使居」:終身照顧無子獨身長者,員工老後免費入住

王建煊與蘇法昭希望打造猶如天使家的長照機構,定名「天使居」。王建煊比手畫腳形容,「天使的家舒服得不得了,只比上帝差一點。希望住在這個地方的人能夠像天使那樣喜樂,直到離開人世」。

2020/12/19 | 潘柏翰

歡迎來到「孤寒大飯店」:飲食乏味、缺少娛樂,全台有多少獨居長輩過著這樣的生活?

「孤寒大飯店」場景當中甚至設置了陽台外的水盆,以及廁所裡只有兩張衛生紙。這樣的體驗看似極端,企劃黃筱婷與劉佳盈處長皆表示皆取材自弘道真實服務過的獨居長輩案例,反映出了有些長輩的節儉性格,以及罕為人知卻已持續多年的生活習慣。

2019/06/17 | 傅政瀚

一具風乾的屍體:談馬來西亞的「人口老化」

由於馬來西亞城鄉發展差距巨大,造成大量年輕人離鄉背井往城市移動謀生,留下父母在原鄉,形成空巢老人的現象,而這些老人往往在喪偶後便成獨居老人。有些獨居老人則是因子女經濟問題而無法撫養所導致。

2019/05/30 | julia

一個人的下半場:《日落之前》直視高齡台灣的獨老現況

《日落之前》是導演曾文珍前後花了大概2年的時間所拍出的作品,電影將目光轉向鮮少有人為他們發聲的獨居長者,要我們在電影的75分鐘之間,靜心專注於這些長者的下半場人生。

2019/05/28 | 眼底城事

走進公館蟾蜍山聚落,看見社區照顧和在地安老的重要

為什麼需要社區照顧和社會支持網絡?進安養機構不好嗎?走進蟾蜍山聚落的日常生活,我們能發現,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發展出來的自力照顧系統,或許才是更友善老年人的安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