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同溫層外的世界:不想依賴中國但又要加強經貿,如果中國打來怎麼辦?
問卷也問到如果中國與台灣開打,受訪者會怎麼辦?開放式的問題蒐集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包括「保衛國家」、「從軍」,也有人説「自殺」、「等死」,更有人回答「到時候再說」、「還能怎麼辦」、「祈禱」,但多數人的答案是「順其自然」。
烏克蘭想推動教會獨立「去俄國化」,可能造成更大爭端
烏克蘭的教會在被莫斯科支配上百年後,現任總統提出要「獨立」教會,但不僅立刻受到東正教主教的壓力,政客和主教人選的司馬昭之心也被提出檢討,大選前出現這種鬧劇佔據版面,人民的生計反而被忽略了。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20歲後半的「第二青春期」:離開群體、開始旅程的最後準備
我們詆毀著政府、輕蔑勢頭上的流行、用「既得利益」這頂帽子去抹黑所有的大人物,卻不容這個世界用同樣標準檢視自己。厭惡著自己的工作,羨慕著他人的發展。縱使這個世界沒給過你重大挫折、也沒有遺棄你,你卻毅然撇頭而去。
【國際大風吹】統一比較好嗎?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恩怨情仇
俄羅斯巧妙利用烏克蘭的國家認同分裂,併吞戰略位置重要的克里米亞半島,並暗中支援分離主義份子,使烏克蘭元氣大傷,與歐盟整合之路步履蹣跚。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大人學】用這八個字,來掙脫「我是為你好」的枷鎖
以我的偏見而言,要跟父母關係圓融,起點其實就是8個字:經濟獨立、搬出家裡。只要你能做到這兩點,其實誰也沒辦法真的干涉你。孝順不是乖乖聽話,直到一家人同歸於盡;你若能活出更好的未來,讓父母能因為你而看到另一個世界,這也是一種孝順的形式。
柯文哲意外成為被「韓流」重創的對象
在民進黨與國民黨對決的氣氛下,柯文哲的支持者大幅流失。 對於這個現象,很多人會歸咎到台灣還是脫不出「藍、綠」對決的窠臼。但我認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柯文哲今天的困境,是他自己錯誤的策略方向所造成的。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白人坐擁高薪、原住民被經濟剝削,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的「獨立公投」失敗
新喀里多尼亞盛產鎳礦,提供全世界約25%的鎳礦,是製造不鏽鋼、鑄幣、電池的重要原料。法國將新喀里多尼亞納入版圖後,在當地積極開採鎳礦,卻不准當地原住民參與,並限制他們只能在保留區內活動。
《世界標準教養法》:輕鬆應對「2歲小惡魔」的方法
2歲小孩的行為看在父母眼中是任性的表現,但如果能換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是上進心、幹勁、自主性、自我主張的表現,這同時也就表示孩子相當的可靠。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台灣政治傾向兩極化?「緩統」「速獨」比例都創下10年新高
「以後統一」的民意走勢,這次達到16%,是近10年來最高,也是10年內首次高於「以後獨立」。這次的民調也顯示,主張「儘快獨立」的民眾達8.6%,同樣創下10年來新高。
什麼都漲,就你的荷包沒漲?實現一家人的夢想,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是否也曾在安靜的午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伴侶,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有股暖暖的幸福感慢慢湧現。原因無他,因為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儘管偶有牽絆與限制,但也是甜蜜的負擔,同時你也發現,原來在自己心中早就許下了專屬於家庭的夢想。
從科索沃到魁北克,獨立建國的主戰場真的在「公投」嗎?
獨立公投茲事體大,我們對獨立公投的理解正確嗎?對它的幻想實際嗎?公投真的是台灣建國的一顆銀色子彈,能讓中國這位狼人一槍斃命嗎?
世界人權宣言 改變世界觀念的力量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台灣民政府事件,是詐欺還是販售夢想?
許多人覺得台灣民政府的故事荒謬,「這樣都相信」,但大多數參與者尋求的其實就是一個夢想,更重要的是,為何有民眾寧可自稱是日本人、美國人,也不願認同台灣這塊土地?
既然新加坡能獨立,香港當然也能
當年新加坡面對的困難比今天的香港更甚,至少在發展成熟度、國際資訊網絡與財力方面。然而新加坡人樂觀其成,欣然面對建國困難。今天的香港人卻妄自菲薄,尤其嬰兒潮掌權一代,只有攀附鄰國之心。
「有人要台灣嗎?有人要台灣嗎?」台獨老伯用沙啞的嗓門喊著
台獨的老人就是這樣,年輕人總是笑他們沒有方法不會變通,但我們又會什麼呢?當他們無論颳風下雨豔陽天都舉著旗子上街頭時,我們的「方法」讓多少人看見了?當他們苦守十年的帳篷被台北市政府拆了,我們的「變通」又在哪裡?
科西嘉的抉擇:站在獨立的十字路口,不想成為「加泰2.0」
科西嘉島的民族主義支持者自2014起正式放棄武裝運動爭取獨立,改走體制內參政更多要求自治權,表面上看似拉長了與最終獨立目標的距離,但過去幾次的選舉結果證明此路線更加務實且成功。
科技跳躍的東南亞跨境電商:老虎、大象與金翅鳥的崛起
「科技跳躍」是東南亞市場的常見景象,第一次上網就用智慧型手機、直接從線下轉到手機購物;在這裡的數位經濟高度成長、跨國業者爭相投入,如何從台灣出發、成功跨進東南亞電商,高度在地化的視野與策略,缺一不可。
加泰隆尼亞獨立抗議:他們竟然不認可「移民」這個字
長久以來,「移民」似乎都不是白人社會關心的議題,而是在他們的影子後面,像個簡單的道具,負責耗盡體力的勞動以方便白人知識份子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