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獲利

利潤(Profit)是一種經濟學概念,有兩種含義: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總所得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習慣用「Π」表示(注意,總成本包括機會成本)。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07 | 賴詩涵

長榮航勤員工:我們不只搬行李、人力不足報加班請特休都難,公司釋出善意,但「集體請假」可能燒到春節

雖長榮航勤在疫情期間的外國航空公司航勤代理業務鉅減,但作為長榮航勤最大客戶的長榮航空,在疫情期間利用航勤作業吃重的客艙載貨獲利屢創新高,2022年前三季高達63.89億元,較疫情前2019年全年度淨利39.8億多了近兩倍;長榮航勤反而虧損近億元。資深員工解釋,可能原因為,長榮航勤對長榮航空的收費,一直低於市場價格。

2022/12/22 | TNL 編輯

宣稱投資年化報酬率88%,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涉吸金詐騙數億元,遭檢方聲押禁見

Steaker公開在網站上推出各式投資方案,宣稱若依投放金額,年化報酬可從5.8%到88%,吸引不少人埋單,2年內吸金上億元。然而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FTX上月無預警破產,使Steaker受到連累。

2022/12/04 |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投資別只想著勝出大盤,請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投資的主要目標,並不需要在意勝出市場多少,能否完成財務目標才是一切。或許你真的能夠勝出大盤,但是勝出大盤這件事情,並不代表是賺錢的,有可能勝出後反而讓你離財務終點更遠。

2022/11/25 | 財訊

公司發大財,股東吃不到:估值離奇本益比僅一倍,長榮股價為何「便宜」至此?

長榮一倍本益比的離奇估值,讓套牢股東欲哭無淚。雖然長榮在疫情間獲得巨額的異常利潤,但或許就如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所說:「分給員工大家感謝你,分給股東就什麼都沒了。」

2022/07/04 | 讀者投書

看財報不只是老闆的工作:為什麼做行銷也要有「財務思維」?

當企業面臨獲利瓶頸時,往往不是先降低行銷預算就是縮減行銷部門人力成本。但如果今天換個角度從財報基礎的觀點來思考,是不是能花更多的錢提出更賺錢的生意?會不會比不花錢的效益更好?

2022/06/14 |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投資有如24小時不間斷為我們工作,為什麼還會賠錢?你必須知道的「投資試用期」

投資市場的金錢,其實也有所謂的試用期試煉,我們將金錢投入於全世界市場當中,如果心理素質不夠強大、意念不夠堅決,在還沒有獲得報酬之前,資產就會被股票市場無情的波動甩出車外,讓好不容易存下的收入化為烏有,但這個「試用期」該有多長呢?

2022/03/07 | 丁丁

台灣建商想的就是賺錢,但目前已經進入一個很難賺的時代

市場金流大量灌注在這個產業裡,房子看似很好賣也賣得很快,但相對也在短短的一年內,讓建設相關的基礎平均成本至少上升了3成以上。在台灣房地產的發展過程中,從沒有這樣劇烈的漲幅。

2022/01/25 | 精選轉載

你不知道的NFT秘辛:不想成為接盤俠,小心這10種網路上常見的喊單訊息

NFT買賣投資確實有可能獲利百倍,但絕對不是胡亂跟著社群FOMO就可以輕鬆致富。因此,作為閱聽人與消費者,當你下次在社群上看到某些消息時,可以試著多獨立思考這十個問題,或許能幫助你慎選到真正的優質項目,避免成為「接單俠」。

2020/09/01 | 小資女艾蜜莉

怎麼知道公司真的有賺錢?可以從財報這兩點看出端倪

財務報表一堆數字看不懂,怎麼樣才知道公司是不是會賺錢呢?就是要看「稅前純益」或「稅後純益」了。

2020/03/09 | 精選書摘

《繁榮的悖論》:考慮開拓新市場時,五大關鍵鎖定「創造市場的創新」

你可以這樣想:每個新創的市場,不管它是銷售什麼產品或服務,都會產生三種結果:獲利、就業機會、文化改變(這可能是最難追蹤的,但或許也是三者之中最強大的)。這些因素一起為未來的成長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20/01/06 | 財訊

2019年美股、台股漲翻天,2020年投資人該如何選股?

台股和美股相比,擁有「長期低基期」的優勢,過去20、30年資金外流,如今台美關係改善,中國經濟面臨循環性調整,以及美方施壓結構性改變,台商紛紛進行生產基地移轉,並加強投資台灣。

2019/10/15 | 財訊

第一次買飆股就上手:掌握兩鐵律四步驟,散戶也能變贏家

統整各方專家的分析,想要找出「飆股」有兩個大鐵律:公司發生巨變、股價剛剛創新高;在此同時,也要注意三大指標,避免在選股的時候踩到地雷。

2018/11/20 | FORTUNE

馬斯克如何扭轉投資者眼中的「空頭」特斯拉?

特斯拉的Model 3不僅是市場上最暢銷的電動車,毛利率已經攀升至20%以上――特斯拉的整體汽車毛利率也接近26%――離投資者夢想中的30%的最終目標已相距不遠。

2018/10/05 | 巷仔口社會學

資本主義會被擊敗嗎?「社會金融」的誕生

社會金融等概念,不僅是技術,更是對貨幣、資本流動的思考框架和意識形態。它同時包含了批判觀點的引進,以及技術和運作機制。這個路徑認為,如社會企業或是NPO的營運,一方面應該在財務上永續經營,同時也能適應不同的組織條件,建構適合的資金運用系統,達成原先所設定的社會目標。

2018/08/31 | 精選書摘

《獲利優先》:如果你想增加獲利能力,挖口井比造雨更聰明

錢到處都有,藉著提高效率與創新,總是會發現金錢的存在,而且這會從問一個龐大、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開始。這個問題除了你,沒有人敢問。

2018/08/31 | 精選書摘

《獲利優先》:「成長第一!有朝一日就能獲利」,其實錯得離譜

幾乎所有創業家和公司領導人都高喊「成長」這個作戰口號,成長!成長!再成長!提高銷售額!擴大客源!找更多投資人!但要成長到哪裡?公司愈大,當然意味著問題愈多,卻不能保證有更高的獲利,尤其獲利是希望有剩下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