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0/11 | Abby Huang

澳洲前總理莫里森稱台灣是印太區域「礦坑裡的金絲雀」,中國恐改變第一島鏈安全環境

莫里森說,對於中國在印太區域的主張,台灣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由於金絲雀對有毒氣體極為敏感,礦工會帶金絲雀至礦坑,用來偵測天然氣是否外洩,當金絲雀出現異狀時,礦工即可以此充作警訊,藉以提早撤出礦坑以保全性命......

2023/10/11 | Abby Huang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2021年訪台曾遭中國阻撓,飛機起飛前一刻「喊卡」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曾計劃於2021年以大使身份訪台,但當時行程突遭取消。時隔2年多,克拉芙特今日回應此事表示,當時訪台行程喊卡「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克拉芙特指出,訪台前中國外交官曾私下與她碰面、企圖阻撓她訪台,就在飛機正要起飛前,出訪團隊遭緊急掉頭:

2023/08/09 | 杜晉軒

「新南向政策七年有成」論壇:台亞基金會創立5年受肯定,持續推動台灣加入CPTPP

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推出「新南向政策」後,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在2018年成立,成為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要智庫,已成為區域重要的智庫。接下來,將持續推動東南亞、南亞、紐澳等新南向夥伴國家,支持台灣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國。

2022/10/07 | Abby Huang

澳洲前外長畢紹普: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和「思想宣傳戰」伸手太平洋島國,世界應與台灣站在一起

澳洲前外交部長畢紹普(Julie Bishop)指出,中國藉由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印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樹立領導地位,這些國家的領袖表示為了發展國家基礎設施,他們幾乎沒有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選擇。

2022/10/07 | Abby Huang

「越怕霸凌者,他就越霸凌你」:印度國會議員呼籲加深台印合作,對惡霸中國「說不」

印度國會上議院議員員蘇吉庫瑪(Sujeet Kumar)指出,印度和台灣都是中國霸凌行為的接受者,應該互相合作,應派更多的訪團訪問台灣,「你越怕霸凌者,他就越霸凌你;如果要制止一個惡霸,必須對他說『夠了』」。

2021/10/13 | 霧谷晶策

蔡英文的國慶演說「四個堅持」,明著打破中共「一個中國」的迷思

目前國內支持中華民國的現狀與台灣的主權,皆為多數民眾主流意見。因此,蔡英文的論述能讓民進黨囊括多數台灣人的支持,進而挑戰習近平提倡的「一個中國、九二共識」。

2020/12/07 |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在玉山論壇,尋找緩解全球挑戰的創新方案

今年玉山論壇將民間場次的題目設定為「以創新方案緩解全球挑戰」。從智庫、學術、區域青年發展、科技新創、藝文等多元的角度,討論如何以創新的方式來面對現今全球面臨的各項挑戰。

2020/11/27 |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從玉山論壇,看見疫後合作新方向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性的衝擊,讓區域合作顯得更為重要。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成為國家之間合作的關鍵;另一方面,依賴單一生產地的風險大大提升,也讓許多企業開始重新佈局。

2020/11/18 |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2020玉山論壇: 疫後新局,新南向區域共同打造堅韌未來

在疫情嚴峻的2020年,玉山論壇如期舉辦,不僅顯示台灣堅實的防疫能力,更積極展現走向國際的決心。副總統賴清德也提到,只要世界接納台灣,台灣能為國際的公衛醫療發展帶來更多貢獻。

2020/11/06 |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十大部會總動員,為深耕新南向政策厚植實力

近年美中的政治角力牽動印太的區域情勢,台灣從2016年即超前部署,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除了科學及技術的合作也加強與夥伴國家的人文交流,其中每年舉辦的「玉山論壇」更是台灣加入區域對話的關鍵平台。

2019/10/08 | TNL 編輯

【玉山論壇】蔡英文:中國孤立台灣妨礙區域繁榮與穩定

一年一度的玉山論壇10月8日於台北登場,多國政治領袖、學者出席。蔡英文總統認為,臺灣有意願、也有能力更積極參與區域夥伴關係,而中國企圖孤立台灣的舉措,只會阻礙區域的繁榮與穩定。

2018/10/24 | 精選轉載

揭開「玉山論壇」神秘面紗:如何在艱困的外交環境中,展現臺灣的韌性和「暖」實力?

台灣這座島嶼幾十年來並始終在學習,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會議外交或論壇外交的轉變,是臺灣貢獻國際、採取行動爭取國際支持的片段縮影。它也說明了(highlight)臺灣在面對外交艱難時的韌性(resilience)。

2018/08/08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新南向重要智庫「台亞基金會」成立,蔡英文:期盼全力辦好玉山論壇

總統蔡英文在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開幕活動致詞表示,新南向政策是重新塑造台灣亞洲戰略的重要一步,其中有3個重要課題,以人為中心、凸顯區域包容性、深化多元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