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王美花

王美花(1958年8月10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文官出身,丈夫是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現任經濟部部長兼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副召集人,曾任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經濟部政務次長、經濟部常務次長、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副董事長、專利檢索中心董事長。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部今改組掛牌上路:新設5署並聚焦能源、產業創新與經貿布局

經濟部改組後今(26)日掛牌上路,目前下設10個三級機關,包含新成立的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中小及新創企業署5署。此次改組創造新里程碑,更聚焦於能源議題、產業創新與經貿佈局,環保團體也期盼改組後的經濟部能在能源、產業及礦業等環境議題上打造一條可行的能源轉型路徑。

2023/08/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拍板設廠,蕭茲看好德國成為歐洲半導體主要產地,王美花:大廠先進技術仍在台灣

王美花表示,台積電到德國、美國和日本投資,除因應客戶需求,也是在美中貿易戰等地緣政治風險下,為強化供應鏈韌性進行的國際布局。台積電確定在高雄廠投入2奈米先進封裝之外,先進封裝廠也將落腳竹科銅鑼園區,在台灣持續深耕先進製程和封裝技術研發,呼應了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說的「根留台灣」。

2023/07/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啟用,魏哲家:展現根留台灣決心,王美花:去台化言論可休矣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昨天舉辦啟用典禮,總裁魏哲家表示,研發中心啟用是要向台灣人民展現台積電根留台灣的決心。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積電的先進技術和主要產能皆留在台灣,是台灣半導體發展的里程碑,「過往去台化的言論可以休矣」。

2023/07/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監察院糾正513停電事故並指核電廠有「黑電」,王美花:台電依規發電,緊急氣渦輪機並非核電

監察院6日針對513大停電提出質疑與糾正,國民黨立委質疑台電的緊急應變是否使用「核電」,並指控林口電廠用煤增加。經濟部長王美花和台電揭澄清,緊急調度的氣渦輪發電機是使用「輕柴油」並非外界傳言的核電。此外,台電的用電資訊皆屬公開資料,並非黑電。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立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新建物屋頂應設太陽光電設備

這次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為有效運用建築物屋頂,經濟部參考德國柏林立法經驗,增訂符合一定條件的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應於屋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前項建築物範圍、一定規模、一定容量及其計算方式、受光條件及可免除情形的認定標準,另外定之,後續經濟部將與內政部共同研商相關子法規範。

2023/05/24 | 李秉芳

《礦業法》完成黨團協商條文全數通過無保留,近期可望三讀

原本保留的15個條文全部都在協商中終於達成共識,接下來就等三讀通過,立委洪申翰表示,這次修法是希望讓礦業業者和原住民重新取得健康平衡的關係。這才有可能真正去除礦業的負面標籤,未來礦業發展才有辦法更永續。

2023/05/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版晶片法預告子法:研發費用門檻60億元、研發密度6%,5/1起預告30日

經濟部表示,與財政部共同規劃研發費用達60億元、研發密度達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100億元為申請門檻,期能鼓勵公司深耕台灣,加碼投資。其中,為因應OECD國家最低稅負制調整,其中有效稅率門檻,民國112年訂為12%,113年料將提高至15%,但仍得審酌國際間最低稅負制實施情形。王美花表示,鼓勵研發、稅務平衡,保持國際領先,這是國家的重要政策。

2023/04/2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首次調查台灣貿易壁壘 :二十大後結束讓利時代,兩岸政經脫鉤?

學者陳德昇也表示,台灣在貿易順差下「賺錢賺習慣了」,若北京改變現狀,台灣每年「損失幾百億美元跑不掉」,各產業也會被擾亂。「中國太大了,我們經不起他的傾銷,如果大陸進來的高麗菜賣5塊錢台幣你怎麼辦?台灣農民種的東西要賣給誰?到時候會有很多社會問題。」

2023/04/14 | 李秉芳

《礦業法》重啟黨團協商,經濟部提新「總量高度」把關機制,立委們盼明確入法

今天經濟部礦務局提出了新的環境把關辦法,也就是在礦業用地核定時,就加入總量、高度的管制,一旦業者超過就得停工,有不少立委都對此表達肯定;不過由於相關的內容大部分都被放在「立法說明」而非條文本身,也讓立委們呼籲應該要直接入法「比較有安全感」。

2023/03/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核二廠2號機14日開始降載除役,學者建議務實考量延役,王美花:法規與事實面都不可能

媒體追問電價調漲可能性,王美花表示,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成本大幅上漲,各國電價上漲之餘,通膨也居高不下,且核能占比較台灣高的韓國、法國,電力公司虧損數均較台電多,是全球都受到拖累。

2023/02/09 | Abby Huang

在台德商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超過5成視兩岸緊張關係為挑戰,96.7%將續留台灣不會轉移到其他市場

過去兩年,在台德商對兩岸局勢緊張的不安感也明顯增加,2022年有超過半數的在台德商對兩岸關係感到不安;幾天前美國商會公布的商業景氣調查報告也指出,兩岸關係方面,有近5成(47%)的公司已經或計劃調整業務,對應新地緣政治的持續營運計劃。

2023/02/01 | TJ

【關鍵眼中盯】陳建仁內閣流露出「扁朝末期」的味道,但國民黨內又能提出更好的名單嗎?

當管碧玲、梁文傑這些常在網路上和人吵架的民代入閣,代表民進黨政府用八年終於洗完了蔡英文身邊的人才,不過國民黨還沒有進入總統府,好像就已經遇到了人才荒。舉個例子,如果國民黨要組閣,文化部長可以是誰?

2023/01/28 | TNL 編輯

陳建仁新內閣女力爆發,卻遭在野黨批是民進黨派系平衡的「付酬者聯盟」

準閣揆陳建仁公布第一波閣員名單,增添多名女性閣員,大爆黑馬出線的財政部長莊翠雲備受注目,成為行憲後的第3位女性財長。但此內閣名單卻被多名在野黨立委公開批評是酬庸和派系的恐怖平衡,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就指出,新內閣讓民眾感受到的依舊是家族政治、派系政治。

2023/01/10 | 李芯

南桃園33萬戶停水、張善政遭疑甩鍋中央,藍議員叫屈:專業人才不諳政治輿論

由於水管破漏、搶修困難,南桃園多個行政區共有33萬用戶遭停水。張善政表示:「我們也會努力跟中央溝通,希望中央跟台水能夠負起責任」,此話一出卻引來民眾不滿,認為張善政是甩鍋中央,依法桃園市自來水事業的主管機關應為市政府。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3奈米量產暨擴廠,劉德音:深耕台灣破除「去台化」疑慮

對於赴美投資引發的「去台化」、掏空台灣疑慮,劉德音今(30)日致詞時表示,3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展現了台積電在台灣發展先進技術及擴充先進產能的具體作為。

2022/12/28 | 莊貿捷

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悲觀,景氣燈號4年來首度轉藍,明年上半年恐怕更多無薪假、裁員

民眾對未來景氣沒有信心,國發會發布氣燈號,已經正式由黃藍燈轉成「藍色」,顯示生產面、信心面和金融面等各面指標轉於疲弱,呼籲民眾要「密切關注經濟後續發展」。

2022/12/14 | 李秉芳

《礦業法》逐條審查進入爭議深水區,林淑芬不滿:是不是又要保留送院會,多數輾壓表決?

林淑芬認為,探礦權4年為限,業者可申請展延一次,但是若行政機關遲遲不准駁,這段中間等待准駁、沒有任何行政裁量的期間,業者還是可以持續探礦,這導致不准駁可能對業者更有利,因為這樣就擁有「4+N+2」年的探礦權,N可能是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