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3 | TNL特稿 【書評】《準點發車》:台日鐵路最大的差距,在於是否內建「準點與安全」的決心 深究台鐵令人詬病的準點率問題,就是因為在各個環節充斥瀰漫「差不多文化」氛圍,列車晚到站沒關係,列車未遵照規定駕駛沒關係、列車未確實停靠沒關係,甚至連保養維修也是差不多就好,文化裡沒有追求準點的「嚴謹」,又怎麼能讓人相信安全無虞? 準點發車 日本鐵路 More... 三戸祐子 洪敏隆 書評 台鐵 誤點 差不多文化 準點 安全 現代化 組織文化 2022/10/12 | 精選書摘 《你的大腦有點Blue》:現代原始人也會憂鬱嗎?為什麼比起幾十年前,我們覺得生活更苦? 部落的生活型態是否有什麼東西能防護憂鬱症?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捫心自問:是不是我們的生活型態有什麼東西,害得我們容易罹患憂鬱症? 你的大腦有點Blue Anders Hansen More... 原始人 憂鬱症 布希曼人 胡里族 現代化 瑞典 經濟發展 TNL+ 2022/07/05 | 躺平青年 【逆滲透中國】中國歷史本質上就是「沒有歷史」,各個階層都難逃薛西弗斯式的輪迴 最後,不管是無權無勢的勞動者還是權勢熏天的企業家,他們都會恍然大悟,自己不過是推著大石前進的薛西弗斯,他們在滾滾的歷史洪流面前,如果不甘命運的嘲弄,最後都不過是螳臂擋車的螻蟻。 歷史終結論 現代化 More... 中國社會治理 國家治理能力 中國 薛西弗斯 中共 逆滲透中國 2022/06/04 | 方格子vocus 為了尋找一句美麗的話——讀羅智成詩集《個人之島》 讀到與書同名的這輯時,相信熟悉羅智成的讀者自然會想到他的另一本詩集《地球之島》。雖然在名字的發想上,羅智成自言是「同時產生」的,但收錄於這本/這輯當中的作品,卻完全不相同。 羅智成 詩人 More... 教皇 個人之島 未命名詩行 Un. 15 現代化 颱風捕手 春天 2022/02/19 | 漫遊藝術史 19世紀歐洲現代化圖像中的辯證:攝影師與畫家如何看待巴黎的都更改造? 現代化下標準化且一覽無遺的巴黎看起來走在文明化的進程之上,透過藝術家的作品呈現這座城市與其周遭變遷中景象,提供大家不同的角度來重新思考19世紀現代化推行的成果與代價。 巴黎 都更 More... 現代化 藝術家 攝影 繪畫 2021/08/06 | 《思想坦克》 李登輝前總統逝世周年,再談「我是不是我的我」 我認為李登輝不是想要做日本人,但是他知道日本追求現代化過程中所經歷的自我認識及其矛盾,知道他的轉折和意義。他認為台灣的歷史使命就是把相同的歷程走完,近而使中國也能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因為惟其如此,台灣的歷史使命才能完成。 李登輝 哲學家皇帝 More... 哲人王 現代化 內村鑒三 西田幾多郎 我是不是我的我 2020/10/06 | 巷仔口社會學 到拉薩擺攤去:消解中的浪漫想像,回應當下「地攤經濟」與新希望 在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拉薩地攤的發展與當地建設現代化的觀光城市,以及國家治理之間有著密切關聯,更重要的是,在拉薩地攤發展的過程中,「新住民」藉由擺地攤去實踐出他們對於現代生活的反叛,創造出屬於西藏獨特的浪漫想像。 西藏 拉薩新住民 More... 國家治理 宇拓路 城市建設 拉漂想像 擺地攤 現代化 地攤經濟 2020/10/05 | 辣台妹聊性別 從維吾爾女性的子宮下手:中共統治下的種族清洗與文化刨根 除了在文化、思想、人身自由與勞動力上規訓維吾爾女性外,中國政府為了更根本地控制維吾爾族人口,透過強迫女性節育、絕育、墮胎,試圖達成種族清洗。女人的身體再度淪為政府的工具進行二度剝削:從女人的子宮下手來達成文化統一的目標。 新疆 維吾爾族 More... 恐怖主義 穆斯林 文化認同 伊斯蘭傳統 再教育營 希賈布 現代化 計畫生育 人口控制 女性主義 2020/05/14 | 精選書摘 《學術突圍》:突破「五四知識型」,中國人文學術的「現代化」有何共同特徵? 我們作為當代人文學者的一分子,應該自問:我是否已覺知一個與時俱化、隨地共變的「歷史性主體」?這是作為一個具有存在感及歷史意識的學者,首先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也是學術研究之能獲致創變而展現「現代化」,甚至「當代化」的基本主觀條件。 學術突圍 顏崑陽 More... 現代化 人文學術 歷史性主體 學術社群意識 創造性詮釋 內在形式 五四知識型 當代化 2019/12/28 | 藍玉雍 谷崎潤一郎《春琴抄》書評:在「看」之外,一場超越視覺的書寫 你或許會以為這樣的開頭很浪漫,彷彿《春琴抄》是一個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但兩人的愛情完全不是讀者一般想像的。甚至,我們可以說,谷崎潤一郎透過兩人想去探討的主題,其實根本不是愛情,而是視覺與盲目的辯證,以及人和藝術的關係。 谷崎潤一郎 春琴抄 More... 現代化 布西亞 眼盲 視覺 鮮榨文學小學堂 2019/11/22 | 眼底城事 葉石濤《葫蘆巷春夢》的台南隱喻:異化、惡臭與情慾交織的現代化地景 本文將以葉石濤的短篇小說《葫蘆巷春夢》為例,分析文本的環境描述中關於台南的特徵與意義。葉石濤透過小說角色下班後的異常心境,逼近現代人在工作與休閒的分離之後的異化景象。 台南 葉石濤 More... 臺南 現代化 小說 葫蘆巷春夢 城市 巷弄 葫蘆巷 日常 街道 日常生活 異化 2019/05/05 | 精選書摘 《邊緣的自由人》:「為自己負責」這種近代概念,如何在日本生根? 上帝已死的概念,指的是過去那種「上帝來替人決定安排一切」的神意慢慢消失,人必須自己負起責任。西方近代化發展的背景是如此,可是日本沒有這樣的神,那西方這種近代概念是否有在日本發展呢? 邊緣的自由人 上帝已死 More... 信用 丸山真男 世俗化 新教倫理 日本 近代化 韋伯 大塚久雄 清教徒 責任感 現代化 武士 2019/05/03 | 巷仔口社會學 農村是現代性事業的未竟之處,還是社會創新的苗床? 關注農村社會創新的研究也提醒我們,應當將農村視為資產聚集之處,而非一個需求不被滿足、問題未被解決之地,翻轉認識農村的視角也許可讓研究者從農村在地的實踐邏輯中找到前往真實烏托邦的可能路徑。 淺山農村 現代化 More... 鄉村建設運動 農業經濟 發展經濟學 小農生產 資本主義 後生產主義 新小農階級 社會創新 果農 2018/09/13 | 余杰 誤把他鄉作故鄉(上):賽珍珠筆下的中國,是古典美人還是現代巨人? 那天路上的相遇準確地預示了中國將來發生的事情。中國即將進入一個新時代,但那是不是一個「更好的時代」,賽珍珠與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對此一無所知。 賽珍珠 中國 More... 現代化 南京事件 排外運動 2018/08/20 | 精選書摘 《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導論:紅磚與白石交疊而成的西洋建築史 本書試圖顛覆文化單向傳播造成的交流,模糊同時期的地域分野,組合起歐洲與台灣的近代化建築與街景,透過建築風格形式的比較和對話,定位台灣建築在世界脈絡中的角色。也試圖思考今日看待這些帝國主義時代文化資產的視角與當年建造時有何不同?或許能夠發現自己與這塊土地上前輩對於理想國度的憧憬仍相去不遠。 西洋建築 日本政權 More... 宗教改革 磚造建築 辰野金吾 現代化 森山松之助 近藤十郎 紅磚 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 凌宗魁 楊啟正 2018/05/19 | GeogDaily地理眼 香港長洲:港式離島漁村風味的文化地景 雖然遠在漢代長洲就因為產鹽與珍珠而得以蓬勃發展,但其後發展卻不如香港與屯門,主要原因為:長洲受限於只是個規模小的離島,在物資上明顯不及其他大區的直接互通,因而深受侷限,但也因此使長洲在地景上仍保存著相當純樸的漁村色彩。 長洲 香港 More... 漁村 港式 地景 港口 離島 全球化 現代化 張保仔洞 2018/04/27 | GeogDaily地理眼 失去巷弄生活的「文明北京」:徒具生活機能,卻不具生活品質 在北京可以滿足生活中的一切需求,卻遺失了生活。生活在座這城市被抹除了,空間只是一個快速完成生活需求的地點,不再和個人的生命發生連結,除了家以外,沒有任何空間足以讓人留戀。那些原本是開放讓居民交流的巷弄空間,在理性導向的城市建設中被剷除。 北京 現代化 More... 胡同 觀光 消失的老北京 巷弄 空間 公共空間 地景 都市更新 交流 發展 2018/01/26 | 精選書摘 地獄景象大概跟城市一樣:疾病、擠擁、煙霧迷漫 在歐洲的社會、經濟和人文歷史,黑死病可說是個轉折點。當時各種團體質疑教皇威信,許多人都把黑死病看作是上帝對子民及教會有所不滿的象徵,最終造就16世紀宗教改革。 城市 疾病 More... 瘟疫 黑死病 地獄 宗教改革 西班牙流感 抗生素 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