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4/02 | 方格子vocus

【書評】《在焦慮星球上微笑》:現在的你已經足夠

活在21世紀,我們很容易陷入超出心理負荷的生活。例如,吃晚飯配上Netflix外國新影集,分明低頭夾菜時就會錯過畫面,還是硬要把影片速度調成兩倍速,理解力跟不上劇情時再不情願的拉回進度條。又獲釋假日躺在沙發上滑社群媒體,意識到自己只是失神地滑著頁面時間軸時,只好再從自己的followers中點開每個人的版面,一一看起,一一忘記。難怪麥特海格的這本書要取名為《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2021/02/09 | 戲言

韋伯與現代社會(二):現代社會經過工具理性洗禮,令人失去自由與意義

德國哲人韋伯認為官僚化是理性的產物,人倫社會實際上變成了純粹的因果機制,人類的活動純粹是自然現象,沒有價值意義可言。回到香港的脈絡,韋伯對現代社會批判對我們有何意義?

2020/06/15 | 紀金慶

讀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上):存在感被嚴重剝奪的現代人,成為最熱情的影像擁戴者

一切都會流逝,唯獨留下來的照片永存不朽。因此,存在感被嚴重剝奪的現代人,成了最熱情的影像擁戴者。人們甚至可以為了製作更多證明自己活過的檔案,而放下當下更多無以名之鮮活的感受。

2018/10/16 | 鄭揚宜

丁守中的潛台詞:不只把原住民當人,我還把你們當工人

馬英九把原住民當人,丁守中只把原住民當工人。要指責他們「歧視」很容易,但應該要把這現象放在族群、政治、經濟當中來看。跟「外勞」比起來,我們原住民的身體更加好棒棒。看起來似乎有道理,我們好像真的跑得沒有原住民快、跳得沒有原住民高,但這完全就是倒果為因的解釋。

2018/10/09 | 書生百用

治癒現代人孤獨心靈的絕佳好書:《小王子的領悟》

讀《小王子的領悟》,就像變回小孩,坐在和藹的父親身旁,聽他用溫情的語氣細說故事與人生寓意,得到了一些領悟,也留下了一些困惑;其中最寶貴的是,拾回因成長而丟失的童心,重新學習馴服自己。

2018/10/09 | 書生百用

治癒現代人孤獨心靈的絕佳好書:《小王子的領悟》

讀《小王子的領悟》,就像變回小孩,坐在和藹的父親身旁,聽他用溫情的語氣細說故事與人生寓意,得到了一些領悟,也留下了一些困惑;其中最寶貴的是,拾回因成長而丟失的童心,重新學習馴服自己。

2017/08/02 | 《藝術家》雜誌

多孔世界與東南亞攝影 ──人類世中的交陪美學

經過西方現代性的洗禮,多孔的世界與自我,對於自然、物件、場所與神祕力量保持感應的能力,已遭貶抑。在生與死之間、自然與文化之間、物體與人類之間、環境與人文之間,本來可以相互滲透、連接與借用,但在現代世界中已多遭流放,剩下的則是幾何學化的、科學化的、理性化的、純粹化的世界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