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02 | 精選書摘

詹佳鑫〈國文課二三事〉:若每篇課文都是作者獨特的生命經驗,為何有時仍會感覺枯燥乏味?

我心目中「理想的」國文課,是透過有效而深入的閱讀與聯想,讓我私密地感知、攫捕些許靈光,在當下或未來的某一瞬間,照亮自身存在的意義。那可能是與課文作者某種情緒的幽微聯繫,可能是老師詮釋文章時的一句話,或是和同學瞎扯亂聊的意外收穫⋯⋯而一切意義的關聯都指向「我」。

2023/05/27 | 精選書摘

楊佳嫻《以脆弱冶金》推薦序:長輩也是從小長大的

在《以脆弱冶金》這本文學評論集,首篇〈木馬・唱盤・瑪麗安〉寫楊澤,最末一篇〈向亡靈賒取〉寫John Berger,都是佳嫻文學教養上的最愛,一前一後壓陣,呼應佳嫻二十年前的第一本書《屏息的文明》(二〇〇三),駱駝商隊啟程,保護不被風砂世俗磨損的抒情與文明。

2023/05/06 | 德尼思化

閱讀Forest:異地戀的不安與浪漫,有情人永不放棄

Forest的情詩不止感傷,多有深刻內省。孩童相信童話,那些幸福美好的星光,誰又想到幻象背後的現實落差巨大。我們都曾被哄騙,成為日後希望的陷阱。

TNL+ 2023/01/20 | 李修慧

【詩的解剖刀】詩人的「書寫策略」,如何以別出心裁的方式抓住讀者的眼球?

透過各種書寫策略,詩人可以討論「象徵」本身的意義,可以諷刺厭惡的政黨與國家,也可以反映時代的悲哀。下次,如果你也看到一些奇形怪狀的詩(有的甚至奇怪到看不懂,像夏宇),不妨退一步,用「書寫策略」來想想詩人想傳達什麼吧。

TNL+ 2022/12/29 | 德尼思化

讀〈父親的背囊〉和〈重陽〉:從西西的悼念,學習如何悼念西西

蘇東坡「但願人長久」,西西「請賜我們/不散的筵席」,都是追求圓滿的宏大發願。我們知道這並不會成真,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卻無阻千百年來人類普世共同的祈求。

TNL+ 2022/12/20 | 李修慧

【詩的解剖刀】詩的「思想」就是最美的修辭,嶄新的觀點可能讓我們記住一輩子

詩人羅智成曾說:「最美的思想就是最美的修辭」,我非常認同這句的話:我們可能記住某個很美的修辭一陣子,但嶄新的觀點,可能讓我們記住一輩子,甚至成為我們生命的肌理、下一篇作品的基礎,而人與作品最迷人的相遇不外乎如此。

2022/12/01 | 精選書摘

駱以軍 X 宋明煒《白馬與黑駱駝》推薦序:中年維特的煩惱,資深徐志摩的懺情

王德威:駱以軍和宋明煒何其有幸,跨越種種距離,發現共鳴的可能。他們談詩寫詩,時有唱和,成為彼此最佳讀者。以軍贈明煒的組詩題名「但使願無違」,典出陶淵明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是朋友之間最大的寄託了。

TNL+ 2022/11/20 | 李修慧

【詩的解剖刀】如何判斷一首詩的「情感」表達得好不好?要領就是「文質相稱」

多數人愛上一首詩,都是因為被感動。但文學正如大部分的藝術作品,永遠有虛構的可能,文學的世界也容許虛構,因為文學作品表達的是人內在的情感、思想、心理狀態,因此,就算有一台無死角的錄影機記錄著作者的客觀生活狀況,我們也無法透視作者的心理狀態,而且人的心理狀態是千變萬化的。

2022/11/13 | 精選書摘

洛夫《隱題詩》:我認為,語言受一點限制也許更能產生詩的凝聚力

《隱題詩》原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時值洛夫年屆六十五歲、詩齡四十餘載,他一如既往逆勢前行、保有無限好奇心,不斷探索語言存粹的美,將生命的各種面貌幻化成詩。四十五首詩作,詩名本身就是一句詩或一首詩,又將其隱於詩首詩尾,渾然天成得恍若詩早就在那裏,反叛傳統、反對不變,超現實意象與悲劇性內核依舊,卻更增添況味,時至今日仍予人餘韻無窮、反覆咀嚼的樂趣,展現詩魔跨時代的不朽。

2022/11/08 | 德尼思化

閱讀文於天:主流喧嘩以外,書寫世間悲涼心聲,重拾一些不重要的事

香港詩人文於天,如武俠小說的筆名,闖入文學江湖。他的文句哀而不傷,以獨樹一幟的詩風奪得多個獎項,出版《狼狽》、《晚冬》,句子銳利,劍刺人心,打動無數讀者。

2022/10/16 | 精選書摘

《光上黑山,寧靜海》推薦序:藍血,藍水域,放養在血中的詩們

《光上黑山,寧靜海》收錄了胡家榮自二〇〇六到二〇〇八年間的作品,還原了一段完整的創作歷程,包含了身心面臨嚴峻考驗時的回應。除了序詩和代跋的詩作,詩集中所有作品是以創作的先後,恢復原初的順序成為《光上黑山,寧靜海》。

TNL+ 2022/09/20 | 李修慧

【詩的解剖刀】音樂性1:如何看出詩中隱形的「速度記號」?艱深的詞像便秘、簡單的詞溜滑梯

「即將進入本詩重點」只是詩人放慢速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有時候,是因為這段話很美,作者希望你可以多花點心思慢慢享受,有時候,是這句話的畫面比較複雜,作者希望你可以慢慢想像。每個人要讀者放慢速度的原因都不一樣,但都有可能透過「艱澀的語詞」來達成這個效果。

TNL+ 2022/05/07 | 李修慧

【近期推薦詩集】《夜的大赦》隨便一首詩都美得嚇人;《小敘事》腦洞開出詩的趣味與美感

《夜的大赦》涵融了作者的思考,配上馭博獨到的技巧與美學,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得以共鳴的片刻。《小敘事》收錄了作者皓瑋從17歲到27歲10年間的作品,因此整本詩集沒有統一的調性,讀起來文字不那麼穩健,但好處就是,你可以在同一本詩集中嚐到多變的風格。

2022/03/19 | 方格子vocus

詩人是詩的盡頭:蘇家立《詩人大擺爛》與蘇紹連《曠遠迷茫:詩的生與死》對讀

不同於「論詩詩」或概念相近的「後設詩」或「元詩」,這兩本詩集關注的主題是更為宏大的「詩學活動」。以文學社會學的觀點而言,詩歌創作既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必然會有語言藝術以外的因素與其相互影響。

2022/03/06 | 李修慧

【書評】近期推薦詩集:《時間畢竟》充滿反差萌的詞彙系統、《我和我私奔》體現現代詩最終極的追求

《時間畢竟》這部作品,不只主題多元,在同一首詩上,也透過多元的詞彙系統,讓人感受到反差的魅力,也體現了詩多元、廣闊的可能性。陳怡安《我和我斯本》不僅延續她本來的輕盈、靈巧,這次詩作的餘韻、內涵又比上一本詩集更為深遠。

2022/02/06 | 李修慧

【書評】《偽神的密林》:難以輕易滑過的小刺讓你停頓、揣想時,詩的美感就由此而生

在《偽神的密林》中,每一句話都直白,句式也都非常簡單,我們可以輕易的從一句一句讀下去,當閱讀如此迅速,而詩句的邏輯卻令人忍不住停頓、駐足時,往往能有最具張力的效果。

2021/12/18 | 方格子vocus

【專訪】栩栩:身體是認識世界的原點

她極其重視任何感覺經驗、身體經驗、物質經驗的可能——畢竟在精神性之外,人跟物質之間的羈絆是非常獨特的。「當你把感覺爬梳成語言時,它會有另外一種詞語之間的關係;不同的詞彙就能營造出另外一種狀態,我覺得那個是很有趣的實驗。」

2021/12/16 | 德尼思化

閱讀陳李才:鬼魂潛伏角落,那些世界忽視的幽靈

詩人陳李才揭露了露宿者、麥難民、街友,活著如幽靈,我們看見他們,無視他們,還不如老鼠。唯獨此際,連homeless也要申請證明,無法出行安心,剝奪最後的尊嚴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