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19/10/15 | 精選書摘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蘇格拉底的問答、柏拉圖的譬喻、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

三段論可能導致各式各樣的錯誤推理,但只要按部就班遵循規則,都可以找出漏洞來。由此可知,為什麼大家會說是希臘人教會我們如何理性思考。

2019/03/12 | Kayue

當理科太太遇上宣稱「占星是一門科學」的唐綺陽

我知道不少人相信占星,也有很多人抱著「一看無妨」的心態對待,可是一般人接受(或不在意)這種偽解釋,跟一個有影響力、打着「理科」旗號的YouTuber變相宣傳就大有分別。

2019/03/11 | Kayue

當理科太太遇上宣稱「占星是一門科學」的唐綺陽

我知道不少人相信占星,也有很多人抱着「一看無妨」的心態對待,可是一般人接受(或不在意)這種偽解釋,跟一個有影響力、打着「理科」旗號的YouTuber變相宣傳就大有分別。

2019/01/09 | 精選書摘

《哲學家的工具箱》:什麼是「起源謬誤」?以演化心理學作例

一般說來,只要以起源事實為前提推論事物目前的本質,就有可能出現起源謬誤。因此,就起源謬誤的廣泛應用來說,人們考慮的不只是消息的真實性,還要包括一般事物應有的性質。

2019/01/08 | 精選書摘

《哲學家的工具箱》:什麼是「起源謬誤」?演化心理學的例子

一般說來,只要以起源事實為前提推論事物目前的本質,就有可能出現起源謬誤。因此,就起源謬誤的廣泛應用來說,人們考慮的不只是消息的真實性,還要包括一般事物應有的性質。

2019/01/08 | 精選書摘

《哲學家的工具箱》:什麼是「萊布尼茲同一律」?心靈-大腦的例子

萊布尼茲的同一律以簡單的詞彙陳述,如果X與Y在嚴格意義上同一,則什麼必須為真。萊布尼茲的經典陳述如下:X與Y同一,當且僅當X的每個性質都是Y的性質,而Y的每個性質都是X的性質。

2018/02/16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科學,可以滿足人類最高級的心理需求,就是詩和遠方

非常優異的科普作家雷納.曼羅迪諾在新書《科學大歷史》就幫我們探索:千年來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把我們帶到哪裡去探索詩和遠方?這值得所有理工科學生和對科學好奇的朋友一讀。

2017/10/13 | Pocket Money 口袋財經

捨不得放手的「沉沒成本」:夾公仔機的策略

只要持續玩遊戲,這些已經付出的錢就不會被歸類到損失(畢竟得到獎之後,損失都會補會來了),因為厭惡損失的心理加上店家持續加碼,反而讓消費者喪失了理性,花了大筆錢後才發現這是一場空。

2017/10/13 | Pocket Money 口袋財經

讓你捨不得放手的「沉沒成本」:為何夾不到娃娃還要一直投錢?

只要持續玩遊戲,這些已經付出的錢就不會被歸類到損失(畢竟得到獎之後,損失都會補會來了),因為厭惡損失的心理加上店家持續加碼,反而讓消費者喪失了理性,花了大筆錢後才發現這是一場空。

2017/09/17 | 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

購物心理學的兩大好夥伴:「損失趨避」和「樂觀偏誤」

購物心理學的理論多在研究消費者購物之前的決策心理歷程,本文從簡單、基礎的理論來切入,帶讀者瞭解大腦運作方式的兩種系統。

2017/08/30 | 精選書摘

疫苗與自閉症:人們相信「陰謀論」,是讓他們的困境有具體譴責對象

有人會說,相信陰謀論是人們在面對複雜議題時,一種合乎邏輯的反應。但很重要的是,社會上大多數脆弱的人非常可能受到陰謀論的影響。而我們的大腦天生亦對強烈的情感訴求和鮮明的解釋更有反應。

2017/08/27 | 精選書摘

疫苗與自閉症:人們相信「陰謀論」,是讓他們的困境有個具體的譴責對象

有人會說,相信陰謀論是人們在面對複雜議題時,一種合乎邏輯的反應。但很重要的是,社會上大多數脆弱的人非常可能受到陰謀論的影響。而我們的大腦天生亦對強烈的情感訴求和鮮明的解釋更有反應。

2017/06/22 | 精選書摘

《現代草民哲學讀本》:哲學如何解答「人生的意義」?

但不可否認的是,關於人生意義這樣的大問題,是每一個人在某個人生階段裡都很有可能會出現的反思。規畫生涯、考慮職業、面對人生困境時,我們可能會思考和質疑自己的經歷和目標。

2017/06/22 | 精選書摘

《現代草民哲學讀本》:哲學如何解答「人生的意義」?

但不可否認的是,關於人生意義這樣的大問題,是每一個人在某個人生階段裡都很有可能會出現的反思。規畫生涯、考慮職業、面對人生困境時,我們可能會思考和質疑自己的經歷和目標。

2017/03/13 | Roxas 楊大輝

一張提升理性的清單(下):人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做出重大決策

如果將一個人的人生劃分成許多個片段,那你會發現,他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非理性的,但有些時候是理性的。而你要做的,是把自己比較理性的時候找出來。然後,你可以規定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樣的決策。

2017/03/13 | Roxas 楊大輝

一張提升理性的清單(下):人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做出重大決策

如果將一個人的人生劃分成許多個片段,那你會發現,他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非理性的,但有些時候是理性的。而你要做的,是把自己比較理性的時候找出來。然後,你可以規定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樣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