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 Sponsored
用科技逆轉大自然的變異
全球自然環境的異變愈來愈劇烈,衝擊人類生存及健康的挑戰也愈來愈多。但所幸,我們也有更多創新科技包括:AI、物聯網、大數據、精準感測、共享平台、5G 通訊等,來擔當治理環境的重任。在科技的奧援之下,透過政府及民間的覺醒與合作,如果能讓足夠規模的改變發生,就能及時扭轉地球永續生存的危機。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報告預估,一年有超過800萬噸塑膠垃圾被排入海洋,等於要40座木柵焚化爐,全年無休才能燒完。她領軍的臺灣湛藍海洋聯盟積極打造一台掃藍機器人,誓願當陸廢入海前最後一道防線。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報告預估,一年有超過800萬噸塑膠垃圾被排入海洋,等於要40座木柵焚化爐,全年無休才能燒完。她領軍的臺灣湛藍海洋聯盟積極打造一台掃藍機器人,誓願當陸廢入海前最後一道防線。
全球自然環境的異變愈來愈劇烈,衝擊人類生存及健康的挑戰也愈來愈多。但所幸,我們也有更多創新科技包括:AI、物聯網、大數據、精準感測、共享平台、5G 通訊等,來擔當治理環境的重任。在科技的奧援之下,透過政府及民間的覺醒與合作,如果能讓足夠規模的改變發生,就能及時扭轉地球永續生存的危機。
當綠色能源建構完善後,想要一座智慧城市,可能還缺智慧電網喔!智慧電網就像是發電機,電力、消費者和電力儲存零件相互通訊的智慧輸電網路,讓綠能能夠聰明的分配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