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
COP15才達成「歷史性協議」,IUCN再警告:食用鮑魚成隱憂,東非儒艮已進入極危名錄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9日更新紅皮書名錄,指出人類活動嚴重造成海洋生態的破壞。同時點名全球最大的草食性哺乳類動物儒艮、鮑魚以及柱狀珊瑚所面臨的滅絕危機。東非和新喀里多尼亞的儒艮種群已進入極危和瀕危紅色名錄。其原因可歸咎於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化學污染和未經授權的沿海開發。
關注生態議題的甘比亞記者曼尼指出:「中國提供甘比亞許多貸款及所謂的補助,污染了我們政治人物的思維模式,他們為所欲為。」儘管當地民眾群起抗議,曼尼說,因為事關中國,因此魚粉工廠「絕對不會被關閉」。
社會學家霍希爾德造訪路易斯安那州,該地是茶黨運動的重鎮,孕育出無數死忠的右派群眾,堪稱川普現象的推手。作者發現,她這些右派朋友的主觀感受,和他們的客觀處境往往相互矛盾:他們明明是最需要福利救助的社會底層,卻反對「大政府」又支持大企業。這種弔詭從何而來?
馬來西亞下個月將解除長達3年的鋁土礦開採禁令,遭到環團與非政府組織嚴厲反對,要求即刻停止計畫。自從印度2014年宣布禁止出口鋁土礦後,馬來西亞就成為供應中國鋁土礦的最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