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

甜品(英語:sweets)是西餐正餐的最後一道甜味菜品,也可以說是西方人在餐後食用的甜味食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4 | 黃照靜

丹麥「異教徒」式聖誕(下):平安夜下午三四點開喝,嘉士伯各種品牌啤酒來一輪,先微醺再上席

丹麥聖誕平安夜大餐中的各大要素裡,烤鴨、脆皮豬肉、甜馬鈴薯、酸甜紅捲心菜,頗有幾樣是最近兩三百年才興起的舶來品,是貴族時代結束後方登大雅之堂的的窮人食物。許多丹麥人以為自己恪守的「傳統」,其實是集歐洲各國農耕遊民篳路藍縷心血之大成。

2022/07/23 | Abby Huang

在阿根廷,每天就有600萬個alfajor被吃掉:什麼樣的零食讓南美人如此瘋狂?

阿根廷每年消費10億個alfajor,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最好吃的品牌,《關鍵評論網》開箱幾個阿根廷最常見的alfajor,讓台灣的朋友認識一下這個南美洲最熱門的零食。

2022/05/11 | Abby Huang

5點還沒下班要不要團購下午茶?阿根廷人會告訴你要,享受你的「梅林恩達」吧!

在阿根廷人們一天習慣吃四餐,其中歷久不衰的午茶時光「梅林恩達」(merienda),正反映出當地人的社交模式和時間管理。而這原先是羅馬帝國的軍事用語,給士兵們在中午後吃的食物「merenda」,這個用詞又和拉丁文的動詞「merere」有關,意思是「你值得」或者「經過努力獲得」的食物。

2022/01/01 | 方格子vocus

老字號甜點店「不二家」的魅力,為什麼日本人節慶時都要吃「草莓鮮奶油蛋糕」?

「草莓鮮奶油蛋糕」有著蓬鬆柔軟的海綿蛋糕、入口綿密即化的鮮奶油、酸甜滋味的草莓,三者間的平衡正是這款蛋糕受到男女老少歡迎的原因。白色的鮮奶油和艷紅色草莓的配色,日本又稱作「日の丸」,象徵「慶祝」、「祝福」,因此草莓鮮奶油蛋糕也成了日本各個慶祝場合裡不考或缺的美食。

2021/07/10 | every little d

日本「易開罐蛋糕」的誕生,解救了總是在回家路上把蛋糕撞爛的我

這款易開罐蛋糕的瓶身是透明的,讓你可以直接看到蛋糕裡頭所運用的水果與口味,也能視為是蛋糕側面圖,在視覺上來說十分鮮豔漂亮。最重要的是,蛋糕本身填裝將近瓶口,所以再怎麼崎嶇的路面,都不會讓蛋糕變形。

2021/06/09 | 方格子vocus

吃巧也吃飽,在地人的第二個胃要留給甜湯──綿綿鬆鬆花生湯(上)

甜湯,是老一輩人看戲、電影散場後的小點心。這次我們以甜湯作為主角,在風城裡找尋在地人也愛不釋口的甜湯。

2021/05/15 | 食力foodNEXT

英國國民小點「司康」:歐美的下午茶配角,到了台灣躋身專門店主角

司康進入台灣並非近兩年的事,只是現在現身於台灣的司康版本多,且以更精緻的姿態出現。

2021/02/16 | 方格子vocus

台灣「肉桂捲」搜尋量達近五年新高,仔細觀察爆紅是有跡可循的

最近大家有在瘋肉桂捲嗎?有人認為「肉桂捲風潮」只是人們一時跟風,但我不那麼認為,因爲肉桂捲愛好者一直都有。

2021/01/11 | 吳英傑

【東南亞零食】Jajan Pasar是印尼最接地氣的「庶民甜點」 ,更是本地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徵

原先的庶民甜點是給清晨到港口的苦力和到市場採買的人們當作暫時止饑的食物,因為不屬於正餐,因此尺寸都不大,大約是讓人可以用兩三根手指拿起來快速進食的大小。而且為了快速補充體力,通常甜度都很高,使用的材料都是印尼本地產出,也是當時的主食Sagu(亦稱西米),而甜度來自於俗稱爪哇糖的棕櫚糖。

2020/07/23 | 方格子vocus

浪漫高雅的法式吐司,其實是古羅馬人的剩菜料理

我們眼中那浪漫高雅的法式吐司,其實是古代人的剩菜料理,婆婆媽媽巧手加工過的隔夜麵包,而且不是來自法國。

2020/06/26 | 方格子vocus

「吉拿棒」是中式油條的遠房親戚嗎?

巧克力是在西班牙殖民南美洲時期帶回來的新興產物,當時西班牙人學會製作巧克力飲品,便將吉拿棒和巧克力搭配在一起,竟也碰撞出絕配火花,成為流傳百年的經典套餐。

2020/06/23 | 小逸

【食譜】十足熱帶風情的泰式粽子:外裹芭蕉葉,蒸好後椰香豐潤又綿密黏牙

粽子並非華人文化的專利,澱粉與葉子的包裹組合也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當中,包括日本、印尼、泰國,甚至遠在世界另一端的祕魯與墨西哥都有粽子料理。

2020/04/23 | 優新聞

不出國也能享受北海道美味,排隊美食「品好乳酪」插旗北中南

高雄知名甜點店「品好乳酪」選用北海道乳酪,製成的招牌乳酪蛋糕及泡芙在各地引起搶購熱潮,曾創下單週狂銷上千個蛋糕的驚人紀錄。現在品好乳酪進軍北中南各大商圈,全台都吃得到北海道美味。

2019/11/01 | 書傳媒

《食物如何改變人》:紅肉是男人的食物、沙拉是女人的菜?

《食物如何改變人》指出,比起基因,文化、環境才是影響我們對食物喜好的關鍵,而這種飲食偏見極有可能導致女性貧血,以及男性營養不均衡、輕忽體重過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