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生活

生活,廣義上講是人類為活著而做出的一切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30 | 方格子vocus

富人和窮人的差異是什麼?「成功」只是因為誰比較聰明嗎?

在社會的眼中,富人和窮人常被認為是兩個極端。許多人認為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但真的是這樣嗎?有研究發現,窮人思維不一定是不良得,富人思維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事實上,許多時候,富人擁有的優勢並不完全基於他們的思維。這些優勢可能源於他們的出身、教育背景、或是人脈關係。

2023/08/21 | 方格子vocus

《富爸爸,窮爸爸》沒有告訴你的事:如果把資產與負債換成「時間」那會更可怕

時間大於金錢,是普遍人可以接受的觀點,如果《富爸爸,窮爸爸》的資產與負債你已經認同了,那們把主角換稱時間,更可怕的,應該是會一直奪走你時間的東西,那才是天大的負債。

2023/03/20 | 台北畫刊

【專訪】台灣首位女攀樹師許荏涵:攀樹運動跟日常生活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許荏涵認為,攀樹打開了人與自然連結的通道,在攀樹過程中,與自己最親近的就是眼前的樹木與周遭所處的自然環境,此時除了努力上攀之外,別忘了好好感受與樹木、自然獨處的這一刻,相信你也會發現在這座城市裡,還有許多自然的聲音,以及平時忽略的動植物活動軌跡。

2022/12/17 | AQ廣藝誌

【專訪】《地帶》創作者薛祖杰:當大家著迷於宮鬥劇復仇的快感,他在意的卻是每個人能否得到生命應有的自由

薛祖杰聊起疫情後自己第一次有時間看完十年前的熱門大戲《後宮甄嬛傳》,他提到看完這齣戲的人都應該要反對極權,因為正是極權與限制,讓觀眾喜愛的主角們的一生過得如此不幸與痛苦。你感覺薛祖杰對於「平等」是很認真的,當大家著迷於宮鬥劇復仇的快感,他在意的卻是每個人能否都得到生命應有的自由。如果把《後宮甄嬛傳》后妃們於紫禁城行走路線繪測成「地帶」,想必是既密集、又起伏劇烈的地形圖吧

2022/10/19 | BBC News 中文

降低日後癌症風險,年輕人現在就應該做的五件事

說到癌症,雖然有些事我們無法改變,例如我們繼承的某些基因,但多達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這意味著我們早期生活方式的選擇對以後患癌風險有重大影響。以下是你現在能做的幾個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改變,以幫助減少癌症風險。

2022/09/30 | BBC News 中文

比正常走路多燃燒18%卡路里:你應該嘗試「北歐式健走」的七個原因

北歐式健走有點像越野滑雪,只不過沒有雪。而這種行走大約20年前傳入中歐。但不知為何,儘管它有許多健康益處,卻並沒有流行開來。以下是應該嘗試北歐式健走的七個原因。

2022/09/19 | 廣編企劃

為平凡生活注入新生命,萬秀洗衣店孫-瑞夫與SYM找到新燃料的契機

「共感」,是張瑞夫當時成立萬秀洗衣店社群平台的發想原點,與長輩一起做一件有感覺的事情,正是共感所想傳達的念頭。同樣在台灣機車品牌中,SYM也以「共感」為核心,讓許多消費者有著相同的共鳴,透過對生活的觀察,找到了車款與生活中的相同頻率,隨之而來的熱烈反應,就如同深入人心的萬秀洗衣店一樣,正是「共感」效應的合理發酵。

2022/08/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州圖書館員10年來收藏還書遺留小物,網上展示喚起民眾暖心回憶

加州奧克蘭公立圖書館館員麥凱勒(Sharon McKellar)過去10年收集許多借書民眾夾在書裡的小東西,有些看起來很普通、有些饒富趣味、也有讓人心酸,或是完全無厘頭。麥凱勒細心地把這些小物數位化,並在她服務的奧克蘭公立圖書館(Oakland Public Library)官網為這些「失物」撰寫部落格。

2022/06/16 | 梁敏萱

【圖表】邁向共存,看美國與大馬疫後新生活過得如何

後疫情時代,生活還能回到正常嗎?邊境開放後,又有哪些要注意?《關鍵評論網》訪談長期居住在美國及馬來西亞的同事及作者,他們分享如何以正面與平穩的心情,迎接疫後新生活,重新找回生活中的秩序。

2022/03/20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腦性麻痺者「厭世少女」:參與社會運動後,我決定將推廣障礙者權益作為人生志業

身為障礙者的厭世少女從小就罹患先天性腦性麻痺,導致剛出生就註定無法與正常人一般跑跳,父母擔心她無法自力更生因此緊盯課業,但這份擔心也成為厭世少女的壓力來源。

2022/02/21 | 方格子vocus

買房之前為什麼還要請「專業驗屋」?新成屋、中古屋都要驗嗎?

一兩萬的驗屋費比起上千萬的購屋費用,根本九牛一毛,而且可以讓你住的心安理得,實在何樂而不為!

2022/01/06 | 問8

你最近吃多、喝多、尿多嗎?注意身體變化帶來的「糖尿病」警訊

糖尿病會使我們的身體如同整個泡在糖水中,但這樣到底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危害呢?

2021/12/24 | 台北畫刊

魚夫:燒餅油條與豆漿,台灣南北大不相同

阜杭豆漿的創辦人是因戰亂逃到台灣的,徐老闆的故鄉就是蘇州阜寧,又因住在杭州路上,所以落腳台灣之後,便將店招取名為「阜杭」,他那缸燒爐就是如今製作厚餅,也就是古早時代叫朝牌餅的重要法寶。

2021/10/09 | every little d

在萬物熟睡的悲情城市,展開一場被時間遺忘的「山中夢遊」

回想過去到訪九份的經驗,我們總是從便利商店旁的老街口長驅直入,穿過兩側林立的店家攤商,一路爬到位在最高處的阿柑姨芋圓,點碗冰品慢慢地吃,接著,又要趕在夕陽落山前離開此地,急忙返回山下的台北。但是,今天不一樣,我們想在無人的山城,好好地待上一個晚上。

2021/10/01 | 林慶順教授

科學闢謠:美國每天新增15萬例卻若無其事,是因為體內已有「免疫記憶」?

就個人的防疫能力而言,關鍵並不在於是否帶有長命的骨髓漿細胞來防止二度感染COVID-19,而是在於是否帶有有什麼東西來防止嚴重的首度感染。只可惜,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不知道這個「什麼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只能怪罪基因或命運吧)?

2021/09/15 | 廣編企劃

打造你的幸福理財儀式感,經營品味生活!

9/23 20:0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樂居網創辦人李奕農、理財專家大俠武林,一起線上教你如何打造品味生活!

2021/06/12 | 鏡花先生

【動畫】《刮掉鬍子的我與撿到的女高中生》:以「疑似家族」想像共同生活與教養的可能性

所謂「疑似家族」,概括而言就是描述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基於某種原因而共居於同一屋簷下,並建立如同家族一般的親密關係。這一類故事通常投射了擺脫血緣束縛以後,人能否建立更為理想的親密共同體的叩問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