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生理性別

性別(英語:sex),又稱生殖性別或生理性別,指一個生物的生殖系統所包含的種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4/09 | TNL國際編譯

拜登欲修法保障跨性別學生參與校園體育競賽,為何支持與反對方都不看好?

因美國境內多個由共和黨領導的州,已通過或提出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校園運動的法案,這也使得拜登現在提出的規定修正若成功生效,將有機會強化1972年開始實施的Title IX,同時在促進性別平等教育上發揮積極且有力的作用。

2023/04/06 | 巷仔口社會學

「靠爸族」靠什麼?從基因強大與金湯匙的協同效應,認識社會基因學

做為一個普通人,我相信天賦對於人是否能成功有很大的影響,而做為一個社會學家,我能說研究也顯示天生的能力對世俗的成功有其影響力,也就是說,富二代靠的可能不只是爸爸有錢,還可能是爸媽聰明才智的良好遺傳。

2022/11/04 | 賴冠伶

美國法院裁定選美比賽可禁止跨性別女性,主辦規定參賽者需為「天生女性」的規則不涉及歧視

「我相信美國小姐(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iss)是站在歷史錯誤的那方,因為它選擇主動歧視跨性別者,但創造有意義的改變之路一直是漫長而坎坷的。」葛林強調,「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我的觀點一直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是美麗的。」

2022/09/21 | 讀者投書

你所不知道的跨性別困境:為何過半民眾對於「免術換證」仍然難以接受?

當社會的聲音漫著非男即女的二元觀念,連制度也明訂不進行手術就沒有性別變更的可能,TG跨性別者就可能走上手術的道路,然而這恰恰違背了醫療行為的前提是病患的自願同意,他們點頭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這是自願嗎?

2022/08/26 | 辣台妹聊性別

反思「性別揭曉派對」風潮:當性別成為一門好生意,誰得利?

社會性別作為社會建構性別的一種「常規」,規定了生理男與生理女生下來就必須要遵守特定規範,如男生必須穿西裝,舉止大方;女生就必須穿洋裝,舉止文雅。而性別揭曉派對正是透過「男生=藍色」、「女色=粉紅色」的社會符碼,來強化社會對胎兒的期待。

2022/03/22 | TNL 編輯

擊敗東奧銀牌選手:美國跨性別運動員NCAA奪冠,引發社群媒體激烈爭辯

對湯瑪斯的關注已經擴大,今年該校隊赴佛羅里達州的隊訓,教練要求運動員不要穿學校的裝備,以免成為攻擊目標。甚至美國游泳協會也接到了一些青少年的父母電話,擔心下一個「莉亞・湯馬斯可能會接管她們的泳池」。但在500碼女子自由式比賽中獲得第3名的蘇利文則投書《新聞周刊》,認為湯瑪斯受到不公平的攻擊

2022/01/07 | 讀者投書

「跨性別免術換證」對社會的衝擊(上):國外有男跨女進入女廁強暴學生,誰真正需要法律保障?

過去大眾所認知的跨性別者,是像利菁、劉薰愛或《丹麥女孩》,對自己原生生殖器官感到不安,尋求醫療手段的變性人(Transsexual)。然而實際上,依據國內外跨權倡議團體的主張,跨性別(Transgender)是個傘式術語(umbrella term),這個傘式術語沒有明確的邊界。

2021/12/10 | 辣台妹聊性別

金馬電影學院性別比風波:藝術歸上帝,政治歸凱薩,有可能嗎?

「多元性」跟「好壞」絕對不是單選題,是申論題。正視不合理的落差,不只是政治正確、不直接跳到性別歧視的判定,用大大小小的討論去擾動既有權力結構,創造多點的戰場。所以勇敢讓藝術政治化吧!政治化意味著開放、容錯與辯證。

2021/09/21 | 讀者投書

「跨性別免術換證」是性別平權的前路,為何政府遲遲不跨出那一步?

台灣同樣仍未合法化第三元性別,甚至仍未廢除性別變更醫學證明之條件,或許基於社會風氣及現行的道德準則,現在仍「不需」合法,但若合法化真的是性別平權的前路,為何不跨出那一步,讓那些受性別不安所擾、被性別歧視所困的人們得到救贖和解脫呢?

2021/09/02 | 德國之聲

上海大學疑收集校內LGBT學生清單,滿足政府監視「潛在異議分子」需求

繼上個月多間中國大學院校的LGBT學生社團微信帳戶遭停用後,上海大學更傳出在蒐集校內LGBT學生的清單。相關討論在微博上引來上萬名網友轉發,然部分貼文已遭刪除。

2021/08/20 | 平雨晨

保障跨性別選手參賽就是「性別友善」,質疑其資格就是「性別歧視」嗎?

跨性別選手參賽是複雜議題,亦顯現跨性別選手僅因做自己,卻仍可能受生理結構牽制,或承受心理影響與社會眼光壓力,抑或專業與「生理優/弱勢」難以脫鉤討論等現象,皆再再呈現跨性別者的多重困境與不平等之處。

2021/08/07 | TNL 編輯

首位奪牌的跨性別奧運選手奎因:出櫃很難,我知道這是我在餘生中會不斷重複做的事情

許多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首次公開為跨性別競賽者,包括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的加拿大足球明星奎因(Quinn)、非二元性別美國滑板運動員阿拉娜・史密斯(Alana Smith),和備受矚目的紐西蘭跨性別舉重運動員蘿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

2021/03/30 | 潘柏翰

跨性別、生理性別、性別認同、LGBTQ+,一張圖瞭解它們的意思與差異

綜合既有的定義與看法,普遍的共識是將這詞視為一個雨傘術語(unbrella term),也就是總稱,涵蓋了從衣著到行為舉止上跨越性別界線的多個族群,也因此扮裝以及變性者也都是廣義的跨性別者。

2021/02/14 | 辣台妹聊性別

你到底是「男」是「女」:從小A辣變性手術,看大眾媒體如何詮釋性別?

跨性別者所有的裝扮、衣著、行為舉止,都跨越了社會規範中對於「女」「男」的既定印象。於是這個櫃子就像是玻璃做的一樣,不管在櫃內或櫃外都被暴露在大眾的窺視底下。

2020/06/16 | 辣台妹聊性別

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身體的那條界線在哪裡?

用性別化的身體或性別體現,來看待身體與性別社會建構之間的互動與關係,比執著於區分哪些屬於生理、哪些屬於社會性別,或許更能理解性別對我們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