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時鐘

時間生物學(英語:chronobiology;字首來自希臘語chronos,指時間)又譯生物鐘學,廣為人知的生理時鐘。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2 | 精選書摘

《你只是太在意了!》:真正決定你生活是緊張或快樂的裁判,不是時間,而是你自己

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壓力歸罪給時間,它是最公平、最鐵面無私的裁判。當你給自己留出足夠時間時,它會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餘;當你設立合理的目標並出色完成任務時,它是你最合手的工具。

2023/05/07 | 精選書摘

《最溫暖的減肥課》:為什麼吃完消夜的隔天,我們總會感到更加疲倦?

即使是相同的食物,當我們在深夜或凌晨進食時,比起白天,人體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並且還會影響到睡眠。因為除了不好消化之外,還會妨礙人體分泌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只要我們搞清楚身體的三大週期,就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少吃一點,什麼時候應該好好進食,什麼時候不應該吃東西。

2022/08/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說人「因貪受騙」合理嗎?一分鐘哲學因果分析

若你人在機場,眼前就有一個擺明受詐騙的人正要取機票,要是他不願意面對真相,相信自己真的受詐騙——對於這種防衛心理,最好的說明也不會是貪心,而可能是資訊不對等、確認性偏誤、自尊和面子。

2021/08/15 | 精選書摘

《時間醫學調理法》:出國怕時差?禁食16小時,胃時鐘的作用就會優先於中樞時鐘

怎麼調整我們體內這三個看不見的時鐘,讓彼此產生完美搭配?日本名醫獨家研發出24小時體內時間調理法,只要你按表操作,不用特別改變作息和飲食,就能擺脫時差症候群,養足精氣神。

2021/02/14 | 精選書摘

《運動健護全書》:睡眠品質不佳造成的涓滴效應——更容易疼痛、受傷與感染

本書的作者馬克・巴伯斯博士(Dr. Marc Bubbs)利用他的運動科學專業,輔以大量專家學者實際的案例、經驗,教導你如何從打造健康的身體開始,配合適當的營養學和良好的訓練規劃,以及培養健全的心態,不僅保持健康的身心靈,更能讓你突破自己的極限,達到完美的運動表現。

2020/11/09 | 精選書摘

《變形記》:時差與生理時鐘——腦能輕易含括天空, 也含括你

時差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每當我們進入新的光暗節律中,身體具備能讓調適過程變慢的煞車裝置。那是一種抗拒改變的形式:身體謹慎地變換到新節律,正是這種謹慎讓我們無法迅速適應新的周遭時區。

2020/10/27 | 精選書摘

《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輪班勞工不只生理失調,連心理健康狀態都比較差

幾起特別嚴重的職場事故中,原因都與睡眠、疲倦有關。這些事故包括車諾比核災,輻射病最終導致多人死亡;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造成七人死亡;還有埃克森.瓦爾德茲號的漏油事件。

2020/07/17 | 精選書摘

《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無論你遵循哪種飲食法,正確的進食時間比吃什麼都重要

限時進食絕對跟計算卡路里無關,只是讓你對吃東西的時間更有紀律。我們發現,在8、9小時內進食可以達到最佳的減重效果,你可以維持這種進食模式直到獲得自己滿意的結果。

2020/04/24 | 王輝斌

與免疫力緊緊相扣:「好好睡覺」也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環

防疫期間,「睡個好覺」反而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件大事。由於現在還沒有專治的解藥,剩下我們的免疫力是最好的隊友。而睡眠與生理時鐘,正好與我們的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關聯。

2020/02/16 | 精選書摘

《一級睡眠術》:生理時鐘不只24小時?如何調適時差與熬夜的影響?

熬夜後要如何調適?如果只是熬一個晚上,建議就維持正常作息,這樣精神反而會比較好。而熬夜時如果要吃東西,盡量不要吃泡麵、餅乾和高糖食物。如果要吃,需考慮營養均衡的問題。而週末如果要補眠,建議不要超過兩小時。

2019/09/08 | TIME

「太陽眼鏡」怎麼挑?便宜的一定不好嗎?

福斯特表示,在早上9點或10點前不要戴太陽眼鏡會是比較明智的做法......讓眼睛曝曬於這樣的自然光之下能幫助身體「內部時鐘」的建立。

2019/05/29 | Fainjin Lin

【圖表】少年愛睏的煩惱,「晚睡晚起」真的不是故意

無論在哪個班,都會有一位同學上課常常一覺不醒,似乎永遠都睡不飽。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平均睡眠最短的族群是國高中生,其中有升學壓力的高中生平均一晚只睡6.4小時,比忙裡忙外的上班族還少。研究發現,影響青少年睡眠時間偏短的原因不只有學業,也可能是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被上學時間制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