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4 |
《運動健護全書》:睡眠品質不佳造成的涓滴效應——更容易疼痛、受傷與感染
本書的作者馬克・巴伯斯博士(Dr. Marc Bubbs)利用他的運動科學專業,輔以大量專家學者實際的案例、經驗,教導你如何從打造健康的身體開始,配合適當的營養學和良好的訓練規劃,以及培養健全的心態,不僅保持健康的身心靈,更能讓你突破自己的極限,達到完美的運動表現。
2020/11/09 |
《變形記》:時差與生理時鐘——腦能輕易含括天空, 也含括你
時差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每當我們進入新的光暗節律中,身體具備能讓調適過程變慢的煞車裝置。那是一種抗拒改變的形式:身體謹慎地變換到新節律,正是這種謹慎讓我們無法迅速適應新的周遭時區。
2020/10/27 |
《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年紀越大越「睡不好」,背後是什麼原因?
許多在這個時期發生的事情,可能是造成這些睡眠變化和問題的原因。老化過程會改變大腦,而某些腦部變化會影響睡眠。
2020/10/27 |
《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輪班勞工不只生理失調,連心理健康狀態都比較差
幾起特別嚴重的職場事故中,原因都與睡眠、疲倦有關。這些事故包括車諾比核災,輻射病最終導致多人死亡;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造成七人死亡;還有埃克森.瓦爾德茲號的漏油事件。
2019/05/29 |
【圖表】少年愛睏的煩惱,「晚睡晚起」真的不是故意
無論在哪個班,都會有一位同學上課常常一覺不醒,似乎永遠都睡不飽。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平均睡眠最短的族群是國高中生,其中有升學壓力的高中生平均一晚只睡6.4小時,比忙裡忙外的上班族還少。研究發現,影響青少年睡眠時間偏短的原因不只有學業,也可能是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被上學時間制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