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3/13 | 精選轉載

善用指令邏輯+三種有效詠唱法,讓ChatGPT成為你的高階智囊團

問ChatGPT「請給我提神的5個方法」不如直接丟Google;輸入「請幫我針對XX產品/主題,撰寫10個廣告標題」會好一點但仍遠遠不夠。這些都像是老闆式用法,出一張嘴就想要你畫出一條龍,以下提供三個方法,讓你使用ChatGPT有本質上的提升,生成別人問不出的內容:

2023/03/03 | 精選書摘

陳志武《文明的邏輯》緒論:依據「勞動生產力」這把量尺,從秦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中國沒進步過

繼《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之後,耗時十六年研究,深度剖析一萬年人類歷史的全新力作!在《文明的邏輯》中,陳志武教授以「人類與風險的博弈」歷程為線索,使用資料量化分析和文獻研究分析,探討文明演進背後的內在邏輯——風險應對力。

2023/01/22 | 方格子vocus

別把自己當作是一家企業在經營:細數獨立接案初期犯過的六個愚蠢錯誤

網路上充斥著許多提升生產力的技巧,不過回顧自己這半年獨立工作的經驗,工作效率會差多半不是因為效率低,而是做的事情帶來的價值低,而真正重要的事卻遲遲沒有去做,像什麼?像是剛開始很需要談下客戶,爭取案源時,卻成天躲在房間弄個人網站、想排版、想該用哪個顏色比較漂亮……​

2022/12/07 | 楊士範

EP19|《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透過8個觀念來討論,如何提升你的生產力

想要增加生產力嗎?這是馬力歐最熱愛的題目之一。這本書作者是之前很有名的一本談論習慣的力量作者查爾斯・杜西格的新作,作者提出可以用8個觀念,去拆解不管是個人或在組織中,可以如何增加生產力。

2022/09/21 | 黃皓筠

英國一週工作4天實驗結果:縮減工時無損組織生產力,近9成企業傾向保留週休3日

英國企業曾於6月展開全球最大規模的一週工作4天實驗,近期釋出的研究結果顯示,有78%的組織認為這樣的調整是良好或順利的,僅2%表示具有挑戰性。專家認為,工時調整除了能夠提升員工幸福感,對於維持收支平衡也將發揮關鍵作用。 

2022/02/24 | 精選書摘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打破自我感覺重要的假象,利用「30天斷線實驗」篩選社群媒體

「深度工作力」是專注於高認知需求任務而不分心的能力,能讓你快速學習,以更少的時間創造更好的成果。本書融合理論根據與實踐技巧,協助所有想在專業領域中成功的人,學會高效工作,成為新經濟中的贏家。

2021/12/02 | 精選書摘

《失控的努力文化》: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輕壓力和更快樂,最好的辦法是「用金錢換取時間」

本書更校正了我們對時間的認知,給予「空閒時間」正確的評價。作者強調,想充分利用每一分鐘時間的欲望,導致我們執迷於快速解決問題,但「效率」只是手段,不該本末倒置,而迷失了真正的目標: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創造出人際關係優先於生產力的文化。

2021/10/08 | 精選書摘

《集體倦怠》:當你的「休息時間」感覺就像工作時,你就很難從勞動的日子中恢復過來

人們將有時間和空間來參與思想討論和尋求新的思想;在朋友和家庭中享受快樂;嘗試新的技能,僅僅因為它們能讓我們快樂。這些東西從理論上講,不久之後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如今,這種願景聽起來是一個烏托邦,或者至少是一種幻想。

2020/09/29 | 精選書摘

《低歸屬感世代》:科技會以顯著和隱晦的方式折損生產力,以三項行動來遏止這個問題

雖然有些人還是相信,科技正使我們的生產力大增,或者多工是現實,但實情卻是,同事才是關鍵要素。當同事是精通自身主題的專家,聰慧、和善、勤勉並有強烈的工作倫理時,就會有助於你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成效。

2020/09/16 | 精選書摘

《俗世哲學家: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他主張建立一個貧民公社,結果得到的是令人驚奇的幸福

羅伯特.歐文在二十歲時,就成了紡織界的少年奇才。這位有魅力的年輕人,長長的面龐上有著頗為挺拔的鼻梁,以及坦誠的大眼睛。在六個月內,俊克瓦特先生給了他該企業四分之一的股權。但這只不過是一場傳奇人生的序幕而已。

2020/05/27 | 精選書摘

《遠距工作模式》:「虛擬茶水間」的意義是,與他人社交互動的時間和頻率任你決定

一開始,你或許會覺得這有點浪費時間,特別是你不習慣隨時瀏覽Reddit之類的推文網站的話。不過,能和同事一起消磨時間也不賴啊。每個人都需要偶爾放鬆一下。

2019/10/02 | 精選書摘

《微復原力》:想要建立有效的專心區,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同事商量對策

和身邊的人商量界線時,如果多點彈性,不但自己更能遵守原則,也能鼓勵其他人尊重你的空間。

2019/08/12 | 精選書摘

《部屬比你聰明怎麼帶?》:組成菁英團隊的重點是,「煉金術」比化學更管用

任務達標會使團隊成員更有默契,把個性迥異的個人凝聚成更完整的團隊。當一群人才致力使目標化為現實,他們會發現,團結的力量勝於個人力量的總和。

2019/07/28 | TIME

放空自己讓思緒漫遊的「niksen」生活思維,有哪些利與弊?

在荷蘭,niksen過去一直被視為懶惰或不具生產力。隨著美國及全球的壓力水平攀升,壓力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衝擊性影響日漸獲得醫療界的重視,「無所事事」因而被形塑成一種正向、對抗壓力的策略。

2019/07/07 | 精選書摘

《Google人不疲倦的工作術》:生產力兩倍增!進入心流狀態的17個條件

日本慶應大學對心流進行研究的世羅侑未女士的研究藉由調整上述條件,特別是個人心理條件,歸結出即使是「非嗜好課題」(亦即自己並不喜歡的課題或作業),也可能打造心流狀態這個全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