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生育

繁殖,或生殖,是透過生物的方法製造生物個體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7 | 茂盛醫院 - 李俊逸醫師

42歲還有可能自然懷孕嗎?醫師教你透過「養卵五寶」提升卵實力

過了40歲的女性,卵巢中卵泡的庫存量大幅下降,導致自然懷孕難度增加,僅有15%左右。高齡想養卵,建議先抽血驗AMH,評估卵巢功能,再透過這些不同的養卵方式,增加優良卵子。

2023/06/27 | 方格子vocus

女人為何不想再要孩子:憑什麼男人有小孩後是一句恭喜,女人得到的卻是抱歉?

憑什麼男人有小孩後,得到的是一句恭喜,女人有小孩後,得到的卻是抱歉囉?女人有了孩子以後,關於這個女人的自我消失了,他人看到的只剩下一位母親,孩子出了任何問題或差池,都是母親的錯,甚少有人再記得這位母親也只是平凡的女人。那麼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女人為何不想再要孩子了?我能以三個女性的觀點來分析。

2023/06/26 | 漫遊哲廊

進擊的巨人:又是為了繁殖嗎

如果有人告訴你出生永遠是傷害,不出生永遠是更好的選擇,你會被說服嗎?哲學家戴維·貝納塔(David Benatar)認為,出生於世必然是件痛苦多於快樂的事,並主張全世界的人類都應該絕育。

2023/06/23 | 《思想坦克》

「婚生教養與長者照顧」全民關注,國家與青年無法迴避的難題

何以「婚生教養與長者照顧」受到的關注度會這麼高,更超越了青年自身的薪資、交通居住、創業等問題呢?在這個問題反映出的是各項問題的總和,倘若薪資過低、生活環境不佳,則少子化就是一個結果,而因為少子化,在養老方面未來就會是個問題。

2023/06/01 | 賴詩涵

政府該補助凍卵嗎?凍卵機構無法可管,婦團呼籲修法保障女性生育自由

日前凍卵醫療業者呼籲透過一年一次的AMH檢測作為評估生育力和凍卵的依據,也有議員提案提供凍卵補助。但台灣凍卵的使用率其實不到10%、活產率僅有2.6%,凍卵機構及凍卵的處置也沒有法源列管,在這樣的狀況下,凍卵或許對女性的生育自由及少子化沒有幫助。

TNL+ 2023/05/06 | TNL國際編譯

荷蘭男捐精生下550位子女遭法院下禁令,上百位手足恐造成孩子心理負面影響與亂倫風險

荷蘭一男子長期向生育診所捐精無數次,且多次謊稱捐精歷史以爭取更多捐精機會,至今已有超過550位孩子;法院下令禁止其再度捐精,相關兒童福利基金會也期望能促使過度捐精限制法案的推動。

2023/02/18 | 賴詩涵

改變避孕的遊戲規則:新藥可暫時抑制精子活動,「男性口服避孕藥」有望成真

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表示「男性避孕藥」有可能成真。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TDI-11861的單劑量sAC抑制劑,可以抑制小鼠的精子活動長達3小時。若接下來的人體臨床實驗成功,未來有可能在藥房就能買到專屬於男性的口服避孕藥,讓男性也能為個人的生育做選擇。

2023/01/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搶救生育率!中國四川開放未婚者登記生育,澄清非鼓勵不婚生子

四川省負責計劃生育工作的人員表示,這項「辦法」並非鼓勵不結婚生孩子,而是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讓其進行生育登記後就享有一些婦幼保健的服務。針對「不婚生子」的現象,這名工作人員認為,「生育登記就是一項純粹的管理生育人口的工作」,涉及倫理、法律的討論是另外的問題。

TNL+ 2023/01/27 | 長河

中國女權主義刻意強調「男性化」的一面,天然的「母性」被視為一種羞恥

最近橫空出世的一個詞彙來形容中國人:「人礦」——讀二十年書,還三十年房貸,養二十年醫院,從生下來就是被作為消耗品使用的中國人。如果人人都是「人礦」,年輕人當然更願意把所有的精力和資本投資到自己身上,成為「最後一代」。

2023/01/07 | 李秉芳

24歲女在網咖產子後涉犯「殺嬰罪」,檢方訊後以「殺人罪」羈押,婦團:遺憾未試圖求助

這名女子因為長期無業,經濟狀況差,曾出賣帳戶違反《洗錢防治法》被捕。前年就曾生下過一個孩子,因為當時無法扶養,只能將孩子送人;這次二度產子,生父不詳。勵馨基金會表示,出養孩子確實有一定程序,但若能及早求助會有更多選擇,而社會對「未婚媽媽懷孕」的眼光也應改變。

2022/12/29 | 精選書摘

《為什麼我們不想生》:從歷史上來看,我始終認為是更優秀的性別承擔了不堪重負的生育方式及其代價

本書編者梅根.達姆點出,我們的社會往往認為自願不生養孩子的人都是自私的享樂主義者。但實際上,選擇不生孩子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型態——事實上,他們的煩惱沒有比較少,也有屬於自己的課題。本書邀請了十六位來自不同世代、種族與文化背景的作家,分享他們對於生育、家庭乃至生命意義的思考。

2022/11/09 | 精選書摘

《父產科》:高齡產婦與生出唐氏症兒的風險相關,那高齡父親對新生兒的影響呢?

父親高齡與孩子思覺失調症和自閉症相關的初步發現已被多次證實。2012年發表在《自然》的一篇文章登上《紐約時報》頭版,內容令人震驚,稱高齡男子精細胞的突變,相較於高齡婦女造成胚胎的染色體數目變異,兩者導致的新生兒發育違常,在比例上相當。

2022/10/23 | BBC News 中文

疫情下約會難,女性冷凍卵子需求劇增,促使重新思考自主生活與組建家庭的看法

對於那些發現大流行打亂了組建家庭時間表的女性,或者由於經濟不確定性而決定推遲生育的夫婦來說,保持生育能力像是一條生命線。不過,這並非沒有細微差別:技術輔助懷孕是有挑戰的,而且沒有保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它隨時可能改變一些女性對自主生活和計劃組建家庭的看法。

2022/09/13 | 劉亭妤

韓國全球生育率最低但雙胞胎比例最高,分析跟延後生育和輔助生育技術有關

韓國統計局與專家分析數據,南韓的雙胞胎母親平均年齡為34.8歲,比其他單胎母親年長1.5歲;35至39歲的母親雙胞胎出生率為8.1%,其他較年輕的年齡區間雙胞胎出生比例則是2%至4%。他們認為,雙胞胎的熱潮現象是婦女延後生育以及輔助生育技術服務使用程度增加的結果。

2022/07/15 | BBC News 中文

英國人朝「窮笨」方向演化?研究顯示富裕階級與知識分子少生育對社會影響巨大

休-瓊斯教授表示,雖然上述發現的效果非常小,但可能經過多個世代而逐漸擴大。「我們是否會變得越來越窮,越來越不健康,越來越沒學識和教養?我覺得有可能,至少會到某個程度。」

2022/06/27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凍卵價格昂貴嗎?有沒有副作用?需要冷凍幾顆才足以成功懷孕呢?

凍卵可以保住妳青春的卵子、保住妳的生育能力,但因為是自費且是侵入性療程,同時也必須考慮自己的身體是否能負荷、凍卵價錢是否會造成負擔。接著就帶大家了解很重要的凍卵過程及冷凍卵子費用吧。

2022/05/3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每個孕婦對於自己和胚胎未來福祉的判斷,應該都會比你我準確

現代人類社會多半預設新生是好事,這個預設是錯的,並且可能讓我們錯估各種社會議題。例如我們可能因此總是下意識的認為:若一個女性考慮停止懷孕,那他必定是做了錯誤的決定(因此才懷孕),或者即將要做出錯誤的決定(也就是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