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

總和生育率(英語: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通常簡稱生育率,反映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5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中樂透」會讓人更想生小孩嗎?台灣低生育率的癥結點,其實不全在錢

追根究柢,人們最擔心的是結婚生子後,可能得犧牲自己的生涯規劃。如果想提升人們的生育意願,除了改變東亞傳統的家庭觀,政府應該提出更多能幫助父母同時兼顧生養子女與個人生涯的政策。

2023/05/19 | 新加坡紅螞蟻

新加坡「孤獨死」近四個月達11宗,反應著高速的經濟發展或家庭關係崩潰

2023年僅僅過了三分之一,新加坡報章卻接二連三刊登數則「孤獨死」的新聞。他們還不一定在家中離世,任何一個生活場所,包括工作場所都可能是悄然死去的場景。社會發展快速的疏離了人際的關係,再加上小家庭化、少子化和老齡化的衝擊,這其實讓孤獨死變得難以避免。

2023/05/05 | BBC News 中文

【圖表分析】印度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該慶幸還是該焦慮?

世界上25歲以下人口當中,每五個就有一個是來自印度;在印度,47%的人是25歲以下,三分之二是在1990年代初印度開始自由經濟之後出生的。經濟學家指出,這一代年輕印度人將是知識和網絡商品經濟當中最大的消息群和勞動力資源——印度人將會是最大的全球人才庫。

TNL+ 2023/04/24 | TNL國際編譯

全球人口突破80億,等待我們的將是環境超載災難,還是人口衰退後自我毀滅?

到了22世紀全球人口究竟會如何,聯合國人口統計學家認為,最樂觀的情況是人口達到約104億後開始持平。這一龐大數字,無論你是否相信,將會影響大家對地球未來的看法、數十年後全球權力結構的改變,甚至是人類存在的目的。

2023/04/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學者稱子女是「耐用消費品」,粗暴勸生輿論引發反彈,官媒批無法苟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研究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當天在談及收藏品消費問題時說,「子女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是可以給你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所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你沒有長周期的耐用消費品,他的價值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她的發言被公開後,引發輿論劇烈反彈。

2023/04/09 | 歪脑|WHYNOT

若中國年輕人拒絕生育,他們和他們的後輩會過得更好嗎?

為什麼「人口危機」大多發生在發達國家,只有中國「未富先老」?首先是持續長達30年的「一胎化」政策。長期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社會上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都令現在處於育齡年輕人潛移默化接受了「每家一個孩子很正常」的觀念。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生育率連續10年OECD吊車尾,近半數上班族不敢請育嬰假

韓國勞動部近期就工時限制公布修法預告,擬將現行每週最高52小時延長至69小時,可能使韓國生育率狀況更加惡化。職場慣老闆119批評,「就算每週只工作60小時,也相當於平日5天都要工作到11點才能下班,到底誰會想生小孩」。

TNL+ 2023/03/16 | 陳慶德

難兄難弟「生不如死」:韓國出生率再創新低,2035年台灣接棒成為全球墊底國家

據最新報導,2月底各大韓國媒體,統計韓國生育數據,「再度」傳來悲觀消息,因為時隔兩年後,韓國去年總生育率再度跌破0.8,來至0.78的數值,仍為OECD唯一跌至1以下的國家。而因為這幾年COVID-19疫情波及,乃至公安事件(如去年萬聖節梨泰院踩踏事件)等關係,去年韓國的死亡人數,還創下歷史新高。

2023/02/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大灑幣搶救生育率,成本高昂效果有限;「白髮運動」暴露中國財政吃緊等深層危機

中國一孩政策在2016年正式結束後,即使政府提供生育現金獎勵和減稅措施,都沒有提升生育率,因為許多年輕人對擁有大家庭不感興趣,加上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傾向晚婚晚育。雪梨大學研究中國人口統計的經濟學家強斯敦(Lauren A. Johnston)表示,生第二個或第三個孩子的更大障礙是經濟條件。

2023/02/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智庫預測報告:2056年中國出生人口將被美國超越,2100年總人口降至4億7900萬

當前中國總人口雖逾美國4倍,但出生人口卻將在兩代後被美國反超,可見中國人口衰竭之快,美國現今的生育率也顯著偏低,而得益於吸引大量育齡移民,因此基本還能夠維持出生人數的穩定。

2023/0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北大國發院教授:提振生育率先解決女性就業歧視

雷曉燕最新出版的著作《全球變局:經濟新格局下的長期主義》指出,中國之前實施的一胎化肯定對生育率降低構成影響,並導致生育率驟降而非正常的緩降。但當局揚棄一胎化改實施二孩甚至三孩政策,收效仍不顯著,關鍵在於還有三座大山橫亙於前,那就是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

2023/02/10 | BBC News 中文

「失去的三十年」:日本曾代表著未來,但它卻頑固依戀著過去並躊躇不前

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年齡在60歲以上,使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口最老齡化的國家,僅次於袖珍小國摩納哥。日本紀錄的出生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到2050年,該國可能會失去其現有人口的五分之一。然而,它對移民的敵意並沒有動搖。

2023/02/03 | BBC News 中文

四川生育登記取消結婚前提,中國網友:為了催生,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了

「中國目前這種生育環境,民不聊『生』,居民可支配收入只佔GDP的44%,而國際社會佔60%至80%,中國住房市場總值是GDP的4倍,美國只是1.6倍,日本是2.1倍,教育成本也奇高。」易富賢說,「雙親家庭都養不起兩個孩子,何況單親母親。」

2023/01/3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人口下降對世界意味著什麼?解答五個關鍵問題

聯合國2022年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絕對人口將最早在2023年下降。對近期人口普查顯示的中國人口萎縮的預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事實上,這個轉折點只是來得早了一些。

2023/01/20 | 讀者投書

台灣陷入「嬰兒荒」,生育率遠低於CIA標準,政府有什麼應對策略?

根據立法院報告,一位孩童的育兒成本大約為500萬到600萬之間,近期台灣社會生育率也持續下降,進入「嬰兒荒」的狀態,政府該如何擺脫生育率「倒數」幾名的排位呢?

2022/12/27 | BBC News 中文

印度2023年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為何這件事可能意義重大?

世界上25歲以下的人口中有五分之一來自印度,47%的印度人年齡在25歲以下。經濟學家拉指出,這一代印度年輕人將成為知識和網路商品經濟中最大的消費者和勞動力來源,印度人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才庫。

2022/12/27 | 廣編企劃

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優化企業競爭力座談

台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對於企業而言亦是沉重的打擊,顯見友善育兒的各項政策若缺乏誘因,生育率仍會直直落。本次座談分享企業如何將少子化危機化為轉機,呈現少子化危機對勞動市場的影響,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優化企業競爭力。

TNL+ 2022/11/20 | 長河

很多中國女性認為,生育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看其實不然

中國產婦在生產中面臨的很多痛苦,都是可以避免的痛苦,但由於目前中國的醫療困境,才使得她們生產經歷如此複雜。其實這些問題普遍的醫療困境,並不只是存在於產婦中,中國的醫療大環境本身就是如此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