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
《可傳承的日常》:當我們透過「自我否定」來「除舊布新」時,日本人卻一面布新、一面小心翼翼地保留傳統
本書從建築出發,進入更大的城市輪廓,再由城市回歸建築、聚焦家具,帶我們領會:生活容器的設計不只關乎「容器」本身,更關乎容器與外在環境之間的連結。而這一路漫遊思索的眼光,最終仍隨作者的深切關懷落回台灣:什麼樣的家居空間可讓人感到安全自在?自我與家庭的關係,如何透過空間設計進行溝通與重組?
2021/01/31 |
英國田園城市風景畫的秘密(下):中下階級的居住場景加入風景畫後,對藝術史有什麼意義?
從田園城市到公用住宅,中產和勞工階級的生活場域,由於各種社會文化條件的成熟,竟如同當年美輪美奐的貴族宅邸一樣,得到了畫家給予的「視覺再現」,加入了風景圖像的大家族。
2019/02/09 |
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的城市再思考:法蘭克洛伊萊特與「逐漸消失的城市」
美國人喜歡獨棟房屋更甚於公寓,「每戶一英畝」的想法,在一九三○年代當時似乎遙不可及,如今卻幾乎是正道,儘管那一英畝地往往是草坪而非玉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