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英語:field research),又稱田野研究(英語:field study)或田野工作(英語:fieldwork),在漢語裡另有野外調查、實地考察等稱,為對於描述原始資料蒐集的概括術語,其所應用的領域包括民俗學、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形學、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人類學、語言學、哲學、建築學以及社會學等自然或社會科學領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3 | TNL特稿

《還在暈?Tinder幹話解讀指南》推薦文:「清醒系聊天攻略」助你拆穿男人的滿嘴幹話

本書作者艾琳・巴瑞特原本是不屑使用交友軟體的一群人,卻在意外失婚後成為鎮日在交友軟體上浮沉的尋愛女子之一。這是一本現代約會抓鬼指南,用A-Z二十六個字母,跟你一起破譯網路交友潛台詞,看清交友軟體上不願面對的真相,學會識人,也識己,當個笑看蒼生、大膽前進的清醒系女子!

2023/07/14 | 精選書摘

《異地安身》導讀:尋找台灣與東南亞的連接,寫下逐字熟成的田野故事

《異地安身:台灣的東南亞田野故事》這本書當中的五個田野故事中,「異地」可以是如同異托邦般的普悲寺、可以是留學生與婚姻移民或移工之間的區隔、可以是華文學校之外的「社區」、也可以是數十年無法釋懷的難民與族群身分。「安身」則很明顯的是因為走出舒適圈之後,關係蔓生,讓新的身分滋長,彌合了原先的差異。

2023/06/17 | 精選書摘

《盜木賊》導讀:若你對於雞湯式的自然或環境文學感到厭煩,本書是你不可或缺的一帖瀉藥

作者琳希・布爾岡實地走訪北美地區,發現當政府劃定國家公園邊界的同時,也將當地居民的生活、經濟、傳統一刀兩斷,過去身為拓荒標誌的伐木工人,如今成為破壞山林的過街老鼠。我們將透過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伐木產業的歷史,以及最尖端的樹木科學,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揭露森林樹冠底下陰謀與犯罪,還有複雜多舛的人生。

2023/03/10 | 精選書摘

《走!去雜貨店買故事》:女老闆——雜貨店八面玲瓏的靈魂人物

本書由國立成功大學「公眾歷史與博物館研究室」團隊與八所台南高中職、超過兩百位師生攜手合作,以「雜貨店」為經,「田野調查」為緯,開啟一場歷時兩年多的奇幻之旅,透過踏查紀錄,擦去貼在雜貨店上「陳舊」、「過時」的標籤,讓我們重新看見其特色與價值。

2023/02/20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你不知道的「童養媳」婚姻故事:親人變夫妻!婚後不可告人的身心煎熬

跟長輩們聊聊年輕時結婚的情形,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我自小就被你阿公家抱去養,養母把我當親生女兒疼!」、「我跟你阿嬤是從小被『送做堆』的!」在閒聊之間,台灣傳統社會複雜的童養媳婚逐漸現形。讓我們透過日治台灣戶口調查簿、田調訪談所累積的資料,深入了解童養媳婚姻故事。

2022/12/2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在奇幻地》作者林徐達:精神病患在舞台上演出他們眼中的我們眼中的精神病患

林徐達在精神病院的田野調查,在他躊躇著該何時結尾時,因疫情劃下句點,再也回不去了。全書第一個病院場景,也是最終畫下句點的耶誕晚會,那些荒謬即是日常,精神病院如奇幻現實,病院裡的妄想彷彿真實存在,也提醒著現實生命裡的空缺,而裡裡外外,笑著笑著就哭了。

2022/11/15 | 精選書摘

龍緣之《尋找動物烏托邦》:除了企業化養殖場,在中國也有家庭式籠養熊,經受著每天被抽取膽汁的折磨

本書記錄的是動保界鮮有的書寫角度、動保人未曾傾訴的生命故事;是勇於剝開現代社會美好的皮相才能揭露的真相,也是長年累月站在第一線才能目睹的現實。這是一部具備高度社會關懷、文化觀察與哲學省思的作品,更是一本旁觀動物之痛苦的我們必須閱讀、反思,然後有所作為的啟發之書。

2022/10/13 | 精選書摘

黃樹民《林村的故事》:林村是近百萬中國農村的一個經典縮影,我有幸目睹並記錄它所經歷的波瀾起伏

《林村的故事》以作者和葉文德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推展,徐徐揭示林村自一九四九年後所受的衝擊與回應;由於筆調流暢,情節曲折,令人似在讀小說,常被譽為不只是扎實的學術研究,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甫出版就成為經典。

2022/10/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成為怪物以前》作者蕭瑋萱:我想探討一個人可以為愛走多遠?

《成為怪物以前》田調對象包含員警、調香師、輔導老師,而楊寧任職的命案現場清潔師自然是主角,「我發現這個職業幾乎不曾在小說裡被當主角寫過,」如填補空缺,蕭瑋萱想寫下沒有人在意的部分,而她的田調對象,是台灣第一位命案現場清潔師盧拉拉。

2022/08/1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洪震宇:不只是下鄉的說書人,「精準提問」才能挖掘出好故事

「大家都喜歡說故事、聽故事,這是一種趨勢。事實上。人人有故事,只要我們懂得如何組裝自己的經驗。」洪震宇曾受邀教人力資源部門的從業人員撰寫文案、徵得合適的人才,也教企業、出版社、劇團內部人員如何運用說故事的能力,即便下了舞台,仍能生動上演、達到目的。

2022/08/13 | 精選書摘

《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導讀:夢裡不知身是客,別時容易見時難

《洞洞舞廳》描寫流行在中國社會底層的情色產業「砂舞」舞廳文化。從旁觀的第三者到個人親歷的視角轉換,挑戰禁忌的第一手考察與描寫。本書不僅僅是新聞記者的報導,更是親身考察後的再創作。沒有批判,只有從身體延伸到筆端的人物面貌與撫觸。

2022/07/31 | 蔣汶耕

【書評】梨木香步《海幻》:以紀實筆法構出一座虛幻之島,寫下生態浩劫與人類文明的反思

梨木香步透過秋野之眼,寫下了這座遲島極為細節的調查,在歷史真有其事的鋪墊下,我卻未曾在地圖上發現這座島嶼,亦讓我忍不住自問,究竟作者用如此紀實的筆法卻虛構出一個小島的目的是什麼?是對過往消失之物的一個警惕?

2022/07/28 | 芭樂人類學

台灣西式早餐店日常實踐:得來速、點餐外帶或內用,店員與顧客或快或慢的共舞節奏

早餐店的運作和準備一切都圍繞著不同的顧客型態而有不同的應對。在田野的過程中,店家對於不同點餐方式的客人也需要有不同的服務方式。而其中差異最大的莫過於對於等待時間的差異性。

2022/06/27 | 精選書摘

《他們說我是間諜》序幕:讀了解密檔案,我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擁有一個「邪惡分身」

發現我有一個邪惡分身之後,我的感覺是困惑。當我讀到他們形容我是一名間諜時,我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真的是間諜。人類學家的研究可以有多像是在刺探情報?然後我問自己,他們為我刻畫的那幅讓人不敢恭維的畫像,會不會也許是事實,或至少是有幾分道理。

2022/06/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我有結婚病》作者陳又津:什麼樣的女性適合往結婚紅毯直奔而去?

在陳又津看來,三十歲的女性,擁有創造自我社群的能力,「我慢慢發現,所謂多元成家,不是在身分證欄位上有連結,而是我們即使隔空,都能支撐、連結彼此的能力,」

2022/02/27 | 精選書摘

《內褲外穿2:那些活出自己的女人》:天寶葛蘭汀運用她的「動物第六感」,想出一些安撫牠們的方法

法國作者潘妮洛普・芭潔(Pénélope Bagieu)以輕鬆、幽默的敘事方式,透過繽紛的色彩,將那些艱辛、困苦的女孩們,是如何跳脫社會框架、道德束縛,掌握屬於自己的人生。讓這本書帶給妳勇氣,去想像、去實踐,女性從來不輸男性,請不要害怕,用膽做夢,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超人!

2022/02/13 | 芭樂人類學

【書評】《敞墳之地》:美墨邊境與跨國遷徙的憤怒與悲傷,在民族誌中好好地記錄死亡

德里昂在這本書中描述的是屬於後者的故事,是研究者做了會傷心的研究,是讀者看了會難過的民族誌。但正因為如此,使得這本民族誌忠實貼近美墨邊界帶中,那些每日都在想著、試著穿越邊境的無證移工的生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