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 | 彭振宣 稅收超徵爭議背後,隱含了比毛澤東還高招的「把喜事當喪事辦」操作手法 今天從「稅收超徵」的爭議開始,一連串對政府的批評則讓人感覺是反其道而行。反正所有好的東西都會有他壞的一面,只要死皮賴臉的緊抓壞的一面攻擊,那好事就會通通變成壞事,這就是「把喜事當喪事辦」。 稅收超徵 蘇貞昌 More... 認知作戰 民進黨 國民黨 財政盈餘 稅收盈餘 慈禧太后 頤和園 甲午戰爭 還稅於民 全民普發現金 毛澤東 高嘉瑜 2019/12/16 | 精選書摘 《日本千年歷史之謎》:從西南戰爭到太平洋戰爭,究竟給日本帶來了什麼? 近代日本以約十年一次的頻率反覆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現在,讓我們來思考這些戰爭究竟給日本帶來了什麼。 日本千年歷史之謎 29個難解謎團探索 More... 倉本一宏 今谷明 大石學 清水唯一朗 宮城大藏 西南戰爭 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日戰爭 太平洋戰爭 日台戰爭 2019/04/27 | 讀者投書 30年教改是場災難浩劫?知識份子別誤判了弱勢學生的真實需求 以玉東國中的王嘉納老師觀點來看,有些孩子真的沒辦法在課業上衝刺,甚至背會幾個英文單字都要花上一兩天,與其讓這些孩子在教室趴在桌上,不如讓他們拿起木槌敲敲打打的贏回自己的人生。 聯考 教改 More... 出人頭地 八國聯軍 甲午戰爭 弱勢學生 2018/09/01 | 陳慶德 朝鮮末世義兵(三):愛國儒者閔宗植與崔益鉉的「丙午義兵」 丙午義兵活動皆以儒學者為領導,再與大量農民壯大勢力,到了後期,包括一些有良心的地方官吏,也紛紛義勇起義加入到義兵隊伍內,主因在於他們看到國家任人魚肉、陷於水深火熱,憤而起義,救援祖國。 朝鮮王朝 丙午義兵 More... 日本 儒學 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乙巳條約 崔益鉉 閔宗植 2018/08/01 | 讀者投書 讀李敖《北京法源寺》(上):被小說捧上了天的康有為 我選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認真研究。發現怎麼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跟我的認知有明顯落差?我以業餘的歷史愛好者和紙上偵探家自居,更加勤於閱讀相關著述,最終發現李大師好像沒搞清楚康「聖人」的為人。 李敖 北京法源寺 More... 康有為 戊戌變法 百日維新 甲午戰爭 2018/08/01 | 讀者投書 讀李敖《北京法源寺》(上):被小說捧上了天的康有為 我選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認真研究。發現怎麼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跟我的認知有明顯落差?我以業餘的歷史愛好者和紙上偵探家自居,更加勤於閱讀相關著述,最終發現李大師好像沒搞清楚康「聖人」的為人。 李敖 北京法源寺 More... 康有為 戊戌變法 百日維新 甲午戰爭 2018/04/17 | 精選書摘 從三場短暫的戰爭,看馬漢的海軍學說如何讓美國稱霸太平洋 美西戰爭的結果,是使美國成為了太平洋地區的一個主要強國。西班牙割讓了菲律賓、關島和威克島,美國吞併了夏威夷王國。美國的勝利增進了人們對海軍在跨大洋戰爭中作用的理解。 馬漢 海權 More... 美國 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美西戰爭 2017/12/20 | 精選書摘 甲午戰後中國持續模仿日本,為「中國文明歷史」劃下句點 一八九五年之後的時代,中國人的自我認同是透過日本型的文明所形成的。另外,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受到日本的影響,可說是反抗日本壓迫之下的產物。這已經不再是中國文明的世界,而是在日本文明的強烈影響之下重生,擁有全新特質的中國。 非漢中心史觀的建構 中國文明的歷史 More... 岡田英弘 中國 歷史 漢語 日本 甲午戰爭 漢族 少數民族 2017/12/19 | 精選書摘 甲午戰後中國持續模仿日本,「中國文明的歷史」就在十九世紀劃下句點 一八九五年之後的時代,中國人的自我認同是透過日本型的文明所形成的。另外,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受到日本的影響,可說是反抗日本壓迫之下的產物。這已經不再是中國文明的世界,而是在日本文明的強烈影響之下重生,擁有全新特質的中國。 非漢中心史觀的建構 中國文明的歷史 More... 岡田英弘 中國 歷史 漢語 日本 甲午戰爭 漢族 少數民族 2017/09/28 | 精選書摘 從郵票述說台南府城的故事:孤臣無力可回天!「台灣民主國」獨虎的無奈 雖然一開始發行郵票是為了聯絡便利,但是日軍攻台時的隨軍記者,同時也是美國記者的大衛遜,在他帶領日軍進入台北時表示,台灣民主國的財務狀況不佳,在戰爭期間,軍隊糧餉耗費龐大,於是便將腦筋動到郵票上,將部分郵票未用作郵政用途,而用作逃向大陸的人抽稅之用。 蕭文 小方框裡的大台南 More... 台南 郵票 胡鐵花 胡適 清朝 台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 吉野號 日軍 2017/05/26 | 精選書摘 近代日本對中國認識中脈絡的轉換──從「支那」這個稱呼談起 關於「支那」這個稱呼,雖然它的使用受到避諱,也有些日本人的立場認為它的使用沒有任何問題。這種立場的根據,大致上可以整理成下列四種理由。 日本 中國 More... 支那 China 歷史 甲午戰爭 清國 中華 2017/05/25 | 精選書摘 近代日本對中國認識中脈絡的轉換──從「支那」這個稱呼談起 關於「支那」這個稱呼,雖然它的使用受到避諱,也有些日本人的立場認為它的使用沒有任何問題。這種立場的根據,大致上可以整理成下列四種理由。 日本 中國 More... 支那 China 歷史 甲午戰爭 清國 中華 2017/05/14 | 精選書摘 從甲午戰爭到馬關條約,「創造近代日本之人」伊藤博文斡旋內外的活躍才幹 但即使處在艱困的國際關係下,伊藤仍然打算貫徹和談的基本條件。就在此時,陸奧的病情惡化,僅剩伊藤一人處理問題。馬關條約的最後草案也是以伊藤為中心所擬定,經陸奧作最後的確認而成。 伊藤博文 甲午戰爭 More... 馬關條約 三國干涉還遼 旅順大屠殺 2017/04/13 | 精選書摘 甲午戰爭的前奏,日、清兩國在朝鮮的權力遊戲 清韓關於「保護」的方向,過去總是沒有共識,現在雙方意見終於相同,軍事保護權的歸屬,真正回到清朝手上。然而,六月十日卻發生出人意表的事件,原本沈浸在成就感當中的袁世凱,轉而陷入困惑。此時,日軍進入了漢城 李氏朝鮮 韓國歷史 More... 甲午戰爭 袁世凱 陸奧宗光 東學黨起義 2017/01/20 | 法操FOLLAW 二戰後地緣政治的裂解契機,從國際法綜觀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本文的旨意在於希望提供新的想法,使台灣人民多去思考台灣和中華民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而台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國際法 甲午戰爭 More... 蔡英文 獨立 歐巴馬 馬關條約 二戰 2016/03/11 | Sid Weng 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釐清身世 文化部列「國寶」 「藍地黃虎旗」為1895年甲午戰爭後,台灣巡撫唐景崧和仕紳為反抗清廷割讓台灣,所倡議成立的「台灣民主國」國旗。 丘念台 丘逢甲 More... 乙未戰役 台灣民主國 台灣總督府 唐景崧 國寶 國旗 國立台灣博物館 基隆旗 康熙台灣輿圖 悠遊卡 振天府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部 日本 林玉山 甲午戰爭 藍地黃虎旗 鄭成功畫像 高橋雲亭 2015/10/04 | Shih Yuan 甲午戰爭考古突破 中國發現北洋海軍沉船「致遠」 致遠艦在甲午海戰與日方激戰五小時受重創後,艦長鄧世昌欲衝撞日艦與之同歸於盡,但遭日方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鄧與其座艦同沉海底。 中國國家文物局 北洋海軍 More... 甲午戰爭 致遠艦 鄧世昌 靖遠艦 黃海 黃海海戰 2015/10/04 | Shih Yuan 甲午戰爭考古突破 中國發現北洋海軍沉船「致遠」 致遠艦在甲午海戰與日方激戰五小時受重創後,艦長鄧世昌欲衝撞日艦與之同歸於盡,但遭日方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鄧與其座艦同沉海底。 中國國家文物局 北洋海軍 More... 甲午戰爭 致遠艦 鄧世昌 靖遠艦 黃海 黃海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