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男子氣概

男性氣質(Masculinity,Manliness或Manhood),也稱作男子氣概、男性化或男人味,是指通常與男性相關的一組特質、行為和角色。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15 | 方格子vocus

有毒的男子氣概:許多男性的粗魯行為,其實是逃避「情緒勞動」的結果

粗魯幾乎是最男性化的言行特質了,連女性粗魯起來,都會被說不像個女生或者是個男人婆、女漢子。而男性往往慣性逃避情緒勞動,畢竟情緒勞動可能被認為是弱者對強者的服侍行為,所以男人維持粗魯,以免示弱,或顯出自己需要用討好他人來求生存,沒辦法實力碾壓。

2023/05/27 | TNL特稿

【專訪】《咖哩時間》作者寺地春奈:「男人有到處播種的本能」這種說法,或許根本是謊言?

寺地春奈:儘管小說並非真實事件,我也寫不出覺得是謊言的內容。並不是要與現實對照後,從「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的觀點去看,而是作者本身能否相信小說內的事件是「真的」。

2023/05/2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為什麼台大經濟系學生的惡搞歧視政見傷害了言論自由?

當然,我相信台大經濟系系學會選舉並沒受到中國共產黨入侵,但如果系學會選舉是一件重要的事,而參與者對於這場選舉的討論氛圍做的事情,跟敵國資訊戰單位會選擇去做的事情有類似的方向,那這當中可能出了一些問題。

2023/05/24 | 精選轉載

為什麼異男喜歡講幹話: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涉歧視,背後是台灣當代的陽剛氣概競逐

男性團體對男子氣慨的追求,是千古以來如此的,我們這個時代並沒有比較文明也沒有比較野蠻。嘲諷喜劇或失言政治只是剛好佔據了這個社會位置,所以理所當然的得到推崇與聲量。男子氣概的競逐,千年來並沒有消失過。

2023/03/16 | 方格子vocus

【影評】《黑的教育》:與《犬山記》一樣,呈現男子氣概如何對男性造成災害

《黑的教育》從劇情來看,是男子氣概的養成教育;從形式來看,是在展現編導心中何謂「社會」、「善惡」,如何使身在其中不好也不壞的80%往「惡」偏移。在我眼中,《犬山記》、《伊舍尼林的女妖》、《親密》、《黑的教育》都呈現了男子氣概對男性造成的災害,而女導演終究跟男導演不同:《犬山記》真的溫柔許多,至少菲爾是懷著未來的美夢死的。

2022/10/11 | BBC News 中文

在普亭的70歲生日,回顧塑造他性格的七個關鍵時刻

俄羅斯總統普亭10月7日年滿70歲。過去的經歷如何讓他成為一名發動災難性入侵烏克蘭的孤立獨裁者?普亭生命中有七個關鍵時刻塑造了他的想法,解釋了他為何與西方日益疏遠。

2022/08/30 | 精選書摘

《我,不馴服》:女人讓自己自由所該做的努力,或許是讓我們的伴侶、父親、兄弟、兒子自由

作者格倫儂誠實自省,赤裸呈現自己不為人知的過往:暴食症、藥物濫用、性愛中的缺失感、抑鬱、自卑。這樣的誠實,引起讀者感動,掀起全美國女性的內心革命。跟著格倫儂一起,學習坦然面對自己的種種性格缺陷,理解修復的方法,朝更好的自己邁進。

2022/06/30 | TNL 編輯

英相強森說普亭如果是女人就不會入侵烏克蘭,普亭反擊「回想一下柴契爾」

英國首相強森週二(28日)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亭是一名女性,他就不會在烏克蘭發動戰爭,強森的說法很快地在社群媒體上發酵,外界對此有不同的回應。

2022/05/01 | 精選書摘

《黑暗騎士崛起》:米高基頓扮演蝙蝠俠的消息一出,阿宅粉絲們的怒火立刻排山倒海而來

漫迷們覺得被背叛了。漫畫新聞雜誌《漫畫買家指南》(Comics Buyer’s Guide),在報導演員名單的時候,針對米高.基頓飾演蝙蝠俠一事,用了句「聖亞當.韋斯特在上!」來統括粉絲們對這件事的感受。

2022/04/11 | 辣台妹聊性別

「一帶一路」是重振中國雄風,還是販賣男子氣概的毒藥?

自2013年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計畫來展現國家經濟肌肉的同時,招募許多國內的男子到海外務工,他們攜帶著社會販賣的男子氣概出國,卻被迫在外地「賣身」來達成國家與資本的期望。他們榨乾了血與淚,為的就是在這絲路上找到返家的方向。

2021/10/03 | 精選書摘

《年輕人為何憤怒》:在我的家族中,成長的階段沒有男性榜樣是一種傳統

正如我父親因為缺乏生父和養父而走上他的道路一樣,我走的路也是因為他缺席而有類似的挑戰。這是破碎家庭的週期性質。我繼承了他的掙扎,在家裡沒有角色典範的情況下學習做一個男子漢。

2021/09/21 | 朱建豪

【書評】《懂權力,在每個角色上發光》:所謂的「做自己」,本質上就是一種角色扮演

筆者認為,如果讀者們願意對於尼采的哲學進行更深入的認識,肯定會對於黛博拉以角色扮演去談權力問題會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從中體會到更多的哲理意義。

2021/08/06 | 辣台妹聊性別

美國的「模範少數」?被性化的亞裔女、被陰柔化的亞裔男、集刻板印象於一身的亞裔男同志

當偏好成為一種集體現象,特別鑲嵌在「亞裔男同志=陰柔」的等號裡,進行社會排除,就構成了歧視。歧視不只是赤裸的進行制度與話語的壓迫,更是幽微的包裹在「個人選擇」的假象裡,排斥特定族群。

2021/06/06 | 運動視界

從DeRozan和Jerry West的坦白,看職業運動不能說的秘密──精神疾病

憂鬱症目前仍是禁忌話題,特別是在運動場域中,瀰漫著堅強和雄性的文化氛圍,不論成績、狀態還是心情如何糟糕,還是得用強悍來武裝自己。很少有運動員坦承自己的「精神很脆弱,脆弱到無法上場比賽」。

2021/04/23 | 精選書摘

《戀人絮語02.21》:一個人如果沒有戀愛過,就會以為自己一直都很成熟

1977年,羅蘭.巴特出版最著名的愛情論述《戀人絮語》,以愛情為題探究戀人的娓娓傾吐和叨叨話語;2021年,梁慕靈則借其語絲和形式,以女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建構新的、屬於當代的愛情觀。

2021/04/08 | 精選書摘

《男人・英雄・智者》:當男人有著會帶出罪惡感和羞恥感的母親

「夠好就好的母親」增強了兒子獲得親密和信任的能力,尤其是與女性的關係。男人開放和親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女人信任能力的發展,而這點首先是在他與夠好就好的母親的關係中得以確立的。

2021/01/01 | 精選書摘

《洋蔥式閱讀系列—男子氣概》:想像男人「喝著傷心酒」,或是「借別人的肩膀哭訴」

在本書中,身兼心理學者與男性研究專家的作者首先從大眾對男子氣概的理解進程談起,從歷史沿革來看男子氣概在社會中的定位。隨著時移世易,現今男子氣概是怎麼因應社會上性別角色的劇烈轉變,跟著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