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8/11 | Sabina

支付產業在做什麼?在Mastercard、Paypal工作的台灣員工說給你聽

在數位金融圈,沒有所謂真正的敵人,大家最大的對手就是現金,想要打造一個「world beyond cash」的世界並不容易,但是對身處在這個圈子的人來說,卻是很有啟發的事。透過PayPal資深產品經理的Nicolas與MasterCard大中華區資深項目總監昱亞的對談,能讓你對支付產業、數位金融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TNL+ 2023/07/31 | 余杰

秦剛的情婦與習近平的女兒:她們留學西方名校,為何不愛自由愛專制?

哈佛、劍橋等西方頂級名校「破格」錄取從傅曉田到習明澤等一眾中國「嬌嬌女」,當然不是著眼於她們繳納的那一點學費,而是聲稱有更為高遠的考量——吸納新一代中國菁英青年,讓其接受西方教育,成為西方價值的支持者,進而通過他們來改變中國。但這個天真而美好的預設很快如美夢般破滅。

2023/06/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走過封城寄望將孩子送出國「潤學」,上海家長坦言:成本很高、期待很低

這名NGO工作者說,想要「潤」和當前的社會氛圍以及去年封控都有關,儘管現在上海表面上都恢復舊樣了,但是民眾更看清了這個體制的本質,「今天可以封你一次,以後當然也可以。」

2023/06/23 | Sabina

創業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MBA能讓你在安全範圍中「試錯」

「我的職涯中每走一步,是為我開了更多機會,還是把路走窄了?26歲時創業就打算給自己3年的時間,就算失敗了也沒什麼太大損失,只是浪費了3年時間而已。我覺得當你還沒有負擔時,可以豁達一點,把事情想得更遠,給自己多一些選擇、看看不同的可能性。」

TNL+ 2023/04/22 | 留德趣談

在外地生活,幸有那一隅

每次重走這段路,都看到站在前面的是年少的自己。我很想拉著他,叫他不要走這麼快,走路要小心,還有教他怎樣講德文、怎樣待人處事。然而我每次想扯著他也扯不到。因為沒有他那年所經歷過的事、所犯過的錯,就沒有今天的我。

2023/04/18 | 讀者投書

「三限六不」又缺乏誘因,陸生來台就讀學位是個好選擇嗎?

雖然教育部長期表示支持陸生來台,但當前除了對岸官方的管制,我國政策環境也對陸生造成許多「結構性困境」。若回歸留學本質的現實層面,將台灣置於全球留學市場,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成為陸生的最佳留學選擇地?

2023/02/14 | 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

走得就走,海外升學就是王道?父母勿忘這關鍵細節!

你的子女留學時,大概在12到18歲,在努力為他們尋找適當學校的同時,你知道到他們正經歷什麼階段嗎?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形容他們正處於「尋找自我身分及認同」的階段。

TNL+ 2023/02/04 | 留德趣談

給十九歲來到德國的你

19歲的香港人遇上同齡的德國人,前者初來德國探索未知的一切,後者則離開舒適環境,開展新旅程。一進一退,大家或在德國的土地上錯過對方。

TNL+ 2022/12/02 | 留德趣談

再遊德國聖誕市集,再看見自己

留德的人再訪市集,除了緬懷一陣陣水果美酒的清香,也在見證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2022/11/21 | 德國之聲

美國國際學生數量回升,為何中國留學生銳減?

本週的一項權威報告顯示:2021 / 22學年,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總數比上一學年明顯回升,同時中國留學生人數銳減。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官員表示,這並非簽證發放的原因,「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程序,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難、更複雜」,「美國歡迎中國留學生」。

2022/10/14 | 精選書摘

【散文】玖芎《我把自己埋進土裡》:我處在人際上的飢餓狀態,但我碰到的人都是垃圾

如何將對不堪現實的歷歷指認轉化為文字?玖芎選擇以散文正面迎擊,如臟器外翻,毫無保留地將自我揭露於讀者眼前。用爽利漂亮的文筆,構造巧妙意象與銳利描述呈現眼中的世界。

2022/09/30 | 讀者投書

德國智庫讚「台灣教育DNA」(下):台灣絕對有成為「世界教育實驗之島」的潛能

台灣有良好的基礎建設、由下而上的草根創新動能、令國際稱羨的制度法規開放性,以及敏捷的跨界合作文化。不過,要讓台灣成為「世界教育實驗之島」,還有個更根本的門檻必須突破......

2022/07/19 | Abby Huang

擁有拉丁美洲最好的大學、最適合留學的城市,為什麼阿根廷大學畢業率奇低?

阿根廷的大學完成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根據一份2003-2016年的報告,阿根廷每100名學生中,只有30人能按時畢業。公立大學更難,74%的學生未能在6年內畢業,是拉丁美洲畢業率最低的國家。

2022/07/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安倍晉三25歲前曾留學南加大,那兩年可能是他人生最無拘無束的日子

安倍晉三在1978年到1979年間,曾有3個學期就讀南加大的公共政策學院,研習英語,選修國際關係、歷史與政治學等課程,當年他還不到25歲。

2022/07/12 | TJ

【關鍵眼中盯】聽說歐美很多研究生不用寫論文就能畢業?至少在英國就不是這樣

在美國確實有許多只要上課不用寫論文的「碩士學位」,但這在英國幾乎不存在,因為在英國「碩士」與「學士後文憑」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我們倒是可以思考一件事:為什麼要寫論文。

2022/06/3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留學生的漫漫回家路:疫情增加返鄉難度,但多數家長仍希望子女繼續留在英國

自從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以來,包括大量留學生在內的海外華人的「回國」之路可以說難上加難——從航班熔斷到機場滯留,各種困難數不勝數。特別是對那些低齡留學生——也就是俗話講的未成年「小留學生」來說,難以回家見家長更是苦悶。

2022/05/30 | TNL 編輯

英國為頂尖大學畢業生推出全新工作簽證,你的學校在名單上嗎?

這項工作簽證開放給過去5年內,畢業於「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或者「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這3個排行榜中其中2個,排行前50名的學校。

TNL+ 2022/05/20 | 留德趣談

在德國讀書收到學期票,就像整個城市都屬於自己

有好奇心的人,都格外珍重學期票。每次拿著票出遊,都紀錄去過的地方,無論是幾個巴士站以外的社區,還是二百公里外的另一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