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2/17 | 環境資訊中心

糞便變「褐金」:畜牧糞便化做「再生天然氣」價更高,環團憂不利減碳

畜牧場的甲烷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糞便、二是牛打嗝,而隨著這樣的「再生天然氣」越來越熱門,環境與氣候團體擔心可能引起的反效果——可能讓糞便成為農場的主要商品,乳製品成了副產品。

2023/01/13 | 德國之聲

要不要跟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宏都拉斯公眾輿論與商界人士掀論戰

台灣在拉丁美洲的邦交國宏都拉斯,近日湧現大量關於該否同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的論戰;當地商界人士支持轉向中國,而主流媒體則展現對台高度支持。輿論爆發的導火線為何?宏都拉斯人民怎麼想?

TNL+ 2022/11/17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新創Air Protein開發「空氣造肉」技術,可望減少全球碳排但消費者端面臨挑戰

空氣造肉的製作原理,有些類似於優格或乳酪的發酵,將二氧化碳、水、氮氣混合物、礦物質以及氧氣灌入大型發酵罐。隨後,發酵罐內富含的微生物「嗜氫菌」(Hydrogenotrophs)會開始消耗這些氣體,在數小時內將其轉化為富含蛋白質的產出物,待收集、乾燥後形成蛋白粉,最終再透過添加調味劑、營養素的手法,製成大眾所看到的人造肉品。

2022/06/10 | 黃皓筠

全球獨有減排方法:紐西蘭推動對牛羊打嗝課稅,減少甲烷打造永續農業

為應對牛、羊打嗝製造過多甲烷,紐西蘭本週祭出一項新計畫,決定要對農業碳排放進行課稅。紐西蘭氣候變遷部長表示,為了減少甲烷被排放到大氣中的數量,擁有一個有效的農業碳排定價體系統,將對實現減排目標發揮關鍵作用。

2021/09/03 | 莊貿捷

大成集團成立植物肉品牌「Neo Foods」,10億打造楊梅生產園區,首批產品9月底進軍美國市場

近年來節能減碳的風潮正逐漸吹向食品業者,國內雞肉大廠大成集團昨(2)日宣布,植物肉品牌——「Neo Foods」,將投入更多資源進軍「植物肉」市場,打造專屬植物肉的生產園區,預計3年內完工,年營收上看新台幣5億元,且預計9月底可在美國的超市上架測水溫,瞄準國際市場。

2021/03/24 | 讀者投書

野生動物保育 vs. 原民狩獵傳統,暴露了族群權力關係的嚴重失衡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真正野蠻、殘忍、破壞生態的都不是遵循傳統的原住民,而是舒適地沈浸在工業化動物商品生產體系的主流族群,因此原民狩獵的爭議所暴露的深層問題根本不是野生動物保育也不是動物福利或動物權,而是嚴重失衡的族群權力關係。

2020/12/17 | 食力foodNEXT

誰說畜牧業一定高污染?讓豬糞變綠電,丹麥成為永續發展的世界冠軍

當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難道沒辦法同時兼顧經濟與永續發展嗎?全球公認的「養豬王國」,卻也是世界最成功的永續農業食品生產國,它們是如何做到的?

2020/04/09 | 精選書摘

《全球綠色經濟新政策》:「綠色新政」基礎設施,是我們適應氣候變化的第一道防線

在更數位化的生態社會中,我們的生活方式大為改觀,與生活在機械式化石燃料文明中的先祖截然不同。就這層意義而言,綠色新政的基礎設施不僅僅跟我們所認知的再也不一樣,它本身也徹底質變。

2020/01/01 | 鄭仲嵐

農業妥協換取工業根基,《美日貿易協定》下的日本農業如何自救?

日本最後決議簽署《美日貿易協定》,大開農產品方便之門給美國,還是遭受到這是「不平等條約」的質疑。雖然川普與安倍晉三都強調這是「雙贏」的局面,但是就遠期來看,美國還是最受到既得利益。

2019/10/28 | 中衛發展中心

搖滾歌手變身養雞職人,開辦「農人祭」傳遞農業新價值

結合音樂活動,讓「搖滾雞」自然的接觸到他所設定的對話族群,「搖滾雞」用好的東西去引導消費者購買產品時,也能支持企業持續生產,陳健福用行動證明,音樂與農業其實可以產生美好結合。

2019/03/04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擱置澳洲遷以色列大使館爭議,印尼澳洲簽署數十億美元雙邊貿易協定

儘管之前澳洲力挺以色列將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引發印尼穆斯林群情激憤,但兩國面對拚經濟的需求、美中貿易戰帶來的貿易逆差,還是坐下來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澳洲賣牛肉、教育服務、健康照護等給印尼,印尼則是期望鞋類與紡織出口因此節節攀升。

2019/01/28 | 關懷生命協會

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透過畜牧來生產食物需要利用太多的土地與水資源、排放太多的溫室氣體,不僅是個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且對環境造成高度傷害。

2019/01/01 | 讀者投書

豬年新願望:防疫非洲豬瘟,讓台灣成為豬肉大國

現在當下的防疫措施,不只是為了未來能夠可以吃到魯肉飯,更是為了未來的出口經濟打拼,只要我們能夠持續守住,台灣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主要的豬肉出口大國。

2018/11/19 | 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

「非洲豬瘟」防疫背後,一場全球地緣政治的餐桌戰爭正在開打

看在控管非洲豬瘟十分嚴密的西班牙、美國與巴西眼裡,正準備收割地緣政治衝突的成果;但對於病毒已經在邊境徘徊的臺灣,該如何擺脫爆發口蹄疫的昨日,在地緣政治中,趁隙重回豬肉出口大國,並在未來的區域衝突中獨善其身?

2018/10/09 | 環境資訊中心

水污法子法修正,未來不再「罰款比防治便宜」

地方政府與部分產業界代表,大多對這一波加嚴並提高罰款無太大意見,不過農委會卻對畜牧業超標的處分基數將提高表達反彈,認為此舉恐衝擊豬農生計,且養豬廢水屬有機質,不應與其他工業排放一概而論。

2017/11/07 | TIME

以CRISPR基因改造技術,製造低脂肪健康豬

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創造了體脂肪較低的健康豬隻。利用能準確編輯基因的「群聚且有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或名為CRISPR的工具,科學家在豬隻體內植入了能幫助有效燃燒脂肪以保持溫暖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