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戀

異性戀(英語:Heterosexuality)亦稱為異戀(異戀性向)、異性向、異性愛,一般指對異性(包括生理性別及性別認同為當事人的異性)產生愛慕感、能與之建立浪漫關係,或認為異性擁有性吸引力的一種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7/05/03 | 鄭芳婷

另一種潛在文本:《少年金釵男孟母》的踢婆美學

當然,在此揣測誰踢誰婆並不重要,然而這一對形似女同性戀伴侶的角色,在整齣戲中,持續擾亂原本的南風設定,使得《少年金釵男孟母》出現非常有意思的複數想像詮釋。

2017/04/06 | Abby Huang

荷蘭同志遭圍毆,推特瘋傳「男男牽手照」力挺

最近一波由荷蘭發起的男性牽手運動,以溫柔的牽手反抗恐同的暴力事件。荷蘭官員3日出席政務會議時,刻意牽手入場力挺同志。

2016/12/20 | 羊正鈺

揹挺婚姻平權標語被嘲笑 跑友:謝謝你證明異性戀霸權存在

「等路跑結束,我把標語卸下就可以跟這些屈辱脫節,但同志卻不可能脫下他們自己。」

2016/12/09 | 讀者投書

為何異性戀家長要支持同婚?為你的孩子好,請站在「無知之幕」後面

保守人士說剝奪同志的婚姻平權是為你的孩子好,這是真的好嗎?請注意,他們刻意醜化同性戀族群的行為,是一種偏見,是一個鼓吹孩子要去歧視他人的概念。而我們每個人的孩子或孫子,就有可能會是受害者。

2016/12/09 | 陳方隅

「婚姻平權事緩則圓,有爭議的話就再等等吧!」這樣的說法有什麼問題?

維持現狀派還有一個很擔心的重點是:為什麼不能先拚經濟、先搞好外交和兩岸關係呢?這些事情才是對台灣最重要的。然而,讓我們好好地想一想:推動人權法案跟拚經濟,到底有什麼關聯呢?

2016/12/08 | 江河清

我們不該嘲諷張守一,但也不必因為這是「私事」就不談

我們必須追問:在護家盟當中,有很多人的伴侶關係並不符合他們訴諸的傳統婚家價值,但為什麼他們比一般社會大眾更狂熱捍衛這些他們自己都達不到的標準?同時,又一再把矛頭對準同志,批評他們的性和婚家?

2016/12/07 | 李修慧

高中職組聯盟挺婚姻平權:「我們就是下一代,反同團體不要任意代言」

同性婚姻議題持續在立法院攻防,高中職學生也不願缺席,今天宣布成立「高校婚姻平權促進聯盟」,要求修改民法,落實婚姻平權。

2016/12/05 | 湯嘉誠

談婚姻平權:以人為本,重新思考共同生活的可能

人是會被社會塑造的,但社會也是被人活出來的。不要害怕觸碰規矩,不要躊躇於為自己的生存空間而奮鬥。

2016/12/05 | 湯嘉誠

談婚姻平權:以「人」為本,重新思考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我們在一個共同體中共存,我們卻很少真正思考該如何對待彼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身,思考他人,思考世界,重新建構彼此的關係。

2016/12/03 | 李修慧

反同婚北中南集結抗議:「多元性別毀壞家庭觀念,導致小孩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下一代幸福聯盟今天串聯多個反同婚團體發起反婚姻平權陳情活動,下午2時在凱達格蘭大道聚集身穿白衣的群眾,同時和台中、高雄串聯陳情。

2016/12/03 | 李修慧

20萬人反同婚人士怒斥:尤美女、段宜康、許毓仁是「黑箱立委」

「下一代幸福聯盟」今天下午號召民眾走上凱道,並串聯台中、高雄反同婚人士,要求「婚姻家庭,全民決定」,挺同團體也不甘示弱,舉著彩虹旗、跨性別旗到場對峙。

2016/12/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性傾向的確可以「改變」:他每天都為了避免歧視而轉換好多次

善意的、開放的、尊重多元性傾向的進步友人沒經歷過同志切身的壓迫與危難,輕鬆微笑要人公開出櫃,並且保證可以接納,卻沒想到出櫃的壓力與可能遭受的危機永遠只在同志身上。

2016/12/02 | 精選轉載

把愛滋病跟男同志連在一起,只會讓異性戀成為防疫的破口

愛滋感不是男同志專屬,它與性別、性傾向都沒關係,任何人都有機會、有可能感染愛滋。一個人是否會感染愛滋,跟「他有沒有發生可能感染的行為」才有關。

2016/12/02 | 精選轉載

一位異男的心路歷程:我遇過真正噁心的人,都與他們的性傾向無關

身為異男,我最大的優勢,就是還沒被世界傷害得那麼徹底,還可以再去相信人。我相信排斥來自未知,而理解需要時間。檯面上的爭議需要理性與激情,但日常的交流需要柔軟與耐心。

2016/12/0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性傾向確實可以改變:他每天都為了避免你們歧視而轉換好多次

善意的、開放的、尊重多元性傾向的進步友人沒經歷過同志切身的壓迫與危難,輕鬆微笑要人公開出櫃,並且保證可以接納,卻沒想到出櫃的壓力與可能遭受的危機永遠只在同志身上。

2016/12/01 | 動畫看新聞

【影片】30 年來我們都知道愛滋病的可怕,但你真的了解愛滋病嗎?

你對愛滋病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擁有多重性伴侶?男同志才會得的病?還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消瘦身影?過去三十年中,我們致力了解愛滋病的可怕,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2016/11/30 | 精選轉載

【插畫】守護下一代,我反對異性婚姻

插畫家九手漫畫,在臉書發表了一篇新作,與現實生活恰恰相反,故事背景設定在2016年12月,修改民法讓異性戀婚姻合法一案,在立法院闖關失敗,《異性戀無法結婚的世界》描述男女主角因社會反對而遭受種種挫折的故事,引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