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登月

登陸月球(英語:moon landing,lunar landing)是指人類控制無人太空載具或者直接駕駛太空載具降落在月球上。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7 | 德國之聲

不斷受挫又不斷挑戰,日本為何如此看重「登月計畫」?

由於高空強風的影響,日本延後了可望成為該國首個登月宇宙飛船的發射計劃。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日本探月計劃的重點是利用先進的圖像導航技術和輕型硬體,實現高精度著陸。

2023/08/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度月球南極著陸點命名「濕婆神之力」,8/23訂為太空日;回首太空計畫路艱辛,腳踏車與牛車曾扮要角

莫迪表示,今天不論在貿易或是科技領域,印度已經坐到了「第1排」。另一方面,印度這次有超過100名女性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與月球任務,女性現已成為印度科學發展的領頭力量。回顧印度太空計畫發展史,曾以腳踏車運送火箭,以牛車測試人造衛星,一路走來艱辛,也令印度人感到格外驕傲。

TNL+ 2023/08/24 | TNL國際編譯

「月球飛船3號」寫下歷史,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印度國家航太機構「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宣布,印度自身研製的無人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已於8月23日、台灣時間晚間8點34分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表面,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TNL+ 2023/08/09 | TNL國際編譯

時隔半世紀,俄羅斯將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與印度競爭首個登陸月球南極國家

月球南極是一處珍貴的水源潛在地,科學家相信該處存在大面積的冰層,能用於提取燃料、氧氣,甚至是供應飲用水,這也足以解釋為何莫斯科當局要選定月球南極作為月球25號著陸的地點。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啟動階段任務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可能成下一個美中競逐目標

中國官方昨天宣布,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由於美國也準備在「阿波羅計劃」結束逾50年後派遣太空人重返月球,使「登陸月球」成為美中下一個受到矚目的重大競爭目標。

TNL+ 2023/05/24 | TNL國際編譯

紐約新創研發用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製成食物,可望為太空食品開啟新篇章

探索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在數年內就會送4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並執行繞月計畫,倘若成功,這將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以來,首次執行的人類踏上月球任務。然而該計畫的時長恐達數月甚至超過數年,因此太空人的飲食系統供給至關重要。

2023/05/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NASA計劃首設月球留守基地,航太業者搶攻基地網路、月球車、居住艙商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下一次登月時,打算在月球長期停留。但建造月球基地並非易事,需要發電機、月球車與居住艙,太空產業正在競相克服這些技術挑戰。太空公司Dynetics「月球地形車」的主要系統工程師戴維斯(Neal Davis)告訴《法新社》說:「這是工程界的超級盃(Super Bowl)。」

TNL+ 2023/04/26 | TNL國際編譯

日本iSpace 「白兔」登月艙挑戰著陸月球,降落前與地表失聯「必須假設已失敗」

iSpace表示,截至白兔發射迄今,該登月艙已飛行超過135天、距離地球超過137萬公里,i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袴田武史於2023年4月上旬對此說明:「任務進行到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取得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並從這次的飛行任務中吸取各式教訓,這些經驗都會轉化成我們下次任務成功的養分。」

2022/09/11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中秋夜團圓、美中搶登月,「月球」將成為國際霸權新戰場?

隨著人類重新燃起探索月球的美夢,近年來各國在太空計畫的合作,竟然也開始變得跟在地球上一樣壁壘分明。今日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雖然不像當年的美蘇爭霸非得你死我活,但登月計畫也絕對是新的戰場。

2022/09/01 | BBC News 中文

《重新翻印阿波羅》:憑一己之力修復阿波羅登月老照片,再現人類進入太空世界的精彩瞬間

一本新書問世《重新翻印阿波羅》(Apollo Remastered),這本輝煌精湛的書中收集了400張相片,詳細記錄了人類第一次進入另外一個太空世界的精彩瞬間。

2022/08/16 | TAICCA 文化內容策進院

【專訪】科技藝術家黃心健:VR不一定要「看」,而是用身體來感受

「在場」(presence)在VR的討論或研究中,是最常被用來形容或界定媒介特質的詞彙。許多VR作品想方設法在360度的視域環境中,為使用者創造「身歷其境」的虛擬身體,然而這卻是極不易拿捏的工作。

2021/0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阿聯「希望號」成功探測火星,盤點二戰後中東各國的太空探測「瘋」潮

過去10年中東和北非國家太空支出成長將近一倍,而這種區域太空探測起源可追溯到1960年代初葉,包括埃及、黎巴嫩、伊拉克、伊朗等國都曾參與,以色列甚至曾經歷登月夢碎。

2021/01/25 | TNL特稿

8點回顧2020年不能錯過的航天科技大事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全球,但疫情無阻各個國家在航天科技的發展,在艱難的情況下,2020年,仍然有很多重要的航天科技大事值得我們回顧。

2019/09/24 | 英語島

阿波羅登月50週年:計畫從1號到11號,美國終於成功把人送上月球

阿波羅1號出師不利,3名太空人在測試時不幸罹難,但未影響之後的各項測試,最後終於阿波羅11號完成登月任務,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的一大步。

2019/07/20 | 丁肇九

人類登月50年:為何美、中、法、印等國開始爭先再上月球?

人類登月50年後,美、中、法、印,甚至是以色列在近期都不約而同的大舉投入太空計畫,她們考慮的不只是太空人入侵,而是要搶佔未來軍事的「制高點」,還有美中貿易戰的關鍵資源: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