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

白人(英語:White people),或稱白色人種,指狹義的高加索人種,是以人類膚色命名的人種名稱,一般指擁有淡色皮膚的種族或群體;或是一類擁有淡色皮膚,尤其是源自歐洲的人類群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9 | 賴明君

白人女子疑搶非裔男子自行車,被冠上「凱倫」稱號,但「凱倫」到底是誰?

紐約1部公共自行車租借爭議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1名白人女性被指控欲從黑人男性手中,拿走他的自行車,並向周圍民眾大聲呼救。事件發生後,該名女子被冠上「凱倫」(Karen)的稱號,認為她有種族歧視的傾象。「凱倫」被用來代指「留著金色頭髮、愛管閒事的白人中年女子」,帶有種族主義與白人特權象徵的意涵。

TNL+ 2023/05/16 | TNL國際編譯

紐約地鐵非裔街友遭鎖喉身亡,白人退役美軍被控過失致死,右翼人士為其募款超過百萬美元

根據獨立記者瓦茲蓋斯(Juan Alberto Vazquez)拍攝長度近4分鐘的影片顯示,尼利在開往曼哈頓(Manhattan)的地鐵列車上對著其他乘客咆哮,並大吼道自己又餓又渴且感到疲憊,但過程中沒有對任何乘客進行肢體攻擊,現年24歲的潘尼見狀後仍起身壓制尼利同時對其鎖喉,時間長達數分鐘。

2023/05/07 | TNL特稿

【書評】《新來的同學2》:窮黑孩子機會的天花板是中產白人的地板

本書仍以溫馨友情、成長煩惱、幽默挖苦,舉重若輕,以兩集耐心鋪陳少年跨越黑白貧富相濡以沫的和解。讀這本書像跟喬登這樣真摯敏感的朋友玩在一塊兒,瘋起來很瘋,卻隨時不忘回頭給你暖心的一握。

2022/04/23 | 方格子vocus

在巴西貧民窟對抗奴隸制度的貧窮遺毒,「幽默」如何成為弱者的武器?

不一定是窮人的幽默直接導致了政治革命或暴動,但肯定開闢了一個話語空間,也許讓今天活著的白人對歷史負責是不公平的,但不能否認他們直到現在仍然從中受益。

2022/04/07 | 讀者投書

Fricatives:葉晉瑋詩中「白色」的多重意義

種種基於殖民主義、性別主義形成的不公,同時Fricatives的作者葉晉瑋身上出現。文中出現的「白色」,也承托了這些作者面對的壓迫。

2022/03/01 | 精選書摘

《她的世界史》:總是會有某些生命片刻消失無踪,伊莉莎白.馬許母親的出身就是其中之一

伊莉莎白・馬許(1735-1785)生活在十八世紀,家族與大英帝國海軍有關,丈夫則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有關。因此她的人生與受到軍事、商業這兩股形塑當時世界的力量影響,被驅策而行,跨越了汪洋,旅行了數個帝國,甚至也與台灣有個遙遠的相會!

2022/01/07 | TNL 編輯

125年前他讓美國大法官說出「我們的《憲法》是色盲」,路易斯安那州長舉行赦免儀式承認錯誤

此案被視為美國最高法院歷史上最可恥的裁決之一。在這之後的58年裡,有色人種不只在火車上被和白人隔開來,連在學校、劇院、公共場所、住宿和許多地方都受到同樣的待遇,直到最高法院在1954年裁定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違憲,才打破「隔離但平等」的原則。

2021/08/14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歷史上首見白人占比跌破六成,被低估的有色人種將如何影響眾議員選區重劃?

研究員表示:「西班牙裔、亞裔或其他種族的人,是唯一人口正成長的,這些年輕的少數族裔對我們未來的成長很重要,不僅對兒童人口、對我們未來的勞動力來說都是。」

2021/07/29 | 精選書摘

《種族、偏見與歧視》:文化性的種族主義似乎只建立在觀念上——對黑人根深柢固的偏見

對歐洲人來說,他們在外遊歷的國人送回來的旅遊文學,對於他們了解世界上其他地方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訊息來源。「未開化的原住民」的印象就是這樣藉由在地球上四處航行的荷蘭人送回給他們的母國。

2021/07/13 | 精選書摘

《為了自由》:如果他當過奴隸,就會知道信任一個白人有多難

我們逃離了奴隸制度,我們覺得現在很安全,沒有奴隸獵人的追捕。不過我們在這世上獨自一人,留下了四散的至親——那些被邪惡制度給殘忍切斷關係的至親。

2021/03/01 | TNL 編輯

金球獎影帝由已故「黑豹」奪下,遭諷「全白」的評審團還把獎頒給誰?

本屆金球獎入圍名單公布後,雖然非裔的演藝人員與影片搶下的名額不算太少,超過亞裔,但非裔演藝工作者仍然不滿意,主辦單位被曝「87位投票者中完全沒黑人」。

2021/02/10 | 留德趣談

用外語講壞話,以為很安全?

我在英國旅行時,隨行的香港朋友曾對我說,在海外用廣東話談秘密很安全,我反問他:廣東話有近億使用者,哪會安全?

2021/01/14 | 精選書摘

《像我一樣黑》:我發明了一種來回穿梭於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技巧,但這種做法很危險

格里芬為了尋求真相,與專門報導黑人議題的雜誌《深褐》合作,並在家人的支持與醫師的協助之下,透過藥物、日光燈曝曬及染色劑將皮膚染黑,剃了光頭,走入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喬治亞等種族隔離的南方州,展開為期七週的旅行。

2020/10/11 | 林兆彬

《逆權庄家》:黑色經濟圈抗爭

反抗種族隔離政策,原來不一定要上街抗爭或者在政治的前線,低調地在制度內鑽空子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個「黑色經濟圈」擴大了我們對社會運動的想像。

2020/06/11 | TNL 編輯

疫情和示威潮讓川普民調連「基本盤」都下滑,下週將重啟競選辦「造勢大會」

喧鬧的大型集會成為川普(港譯「特朗普」)競選總統的特徵,也是振奮他的基本支持群眾的關鍵。川普目前在與拜登(Joe Biden)的選舉民調中處於落後。

2020/06/10 | 林俊成(Jason Lin)

刻板印象、歧視與偏見:白人對黑人臉上的敵意較為敏感?

在時間限制下如果需要做出決策,那個體產生偏見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像是面試官要決定用不用眼前這位面試者,可以考慮的時間越少,越有可能透過偏見來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