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

白宮(英語:White House,也稱白屋)是美國總統的官邸與主要辦公的地方,總統行政辦公室及副總統行政辦公室也在此地辦公,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媒:中國封殺美光報復美國扶持中企分化盟友,加劇外商不安全感衝擊投資信心

分析提到,中國對美光的禁令,顯示了中國相較於美國的優勢:「一個行動迅速,且令人恐懼的威權統治」,得以快速宣布並實施絕對性的禁令。中國對美光的封殺凸顯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的盟友韓國將如何因應?韓國半導體公司從美光禁令中獲益最多,尤其是三星和SK海力士,將收割美光的客戶。

2023/05/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債恐違約全球剉咧等,國庫最快6月枯竭,拜登與共和黨領袖5/9會談

拜登堅持要像過去多年一樣,首先提高債務上限,然後他才能與共和黨人討論預算削減,以降低數十年來所積累的債務。關於何者先何者後的順序爭論,聽起來很學術理論派,然而隨著雙方步步深入,以及最後期限逼近,這場爭論變成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政治角力。

2023/03/31 | 莊貿捷

特斯拉盼與寧德時代合作在美興建電池廠,積極遊說白宮引發政界反彈

事實上,歐洲、亞洲眾多車廠已經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它們已經大舉降低生產成本,以更優惠的電動車價格搶佔蓬勃的市場,這些都使特斯拉感到相當憂慮。

2023/03/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訪俄會普亭,布林肯呼籲勿被拖延戰術矇騙,烏克蘭:和平計畫需以俄國撤軍為前提

CNN報導,習近平本週高調前赴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並將會晤俄國總統普亭,對他而言這是個及時機會,得以展現中國在世界舞台與日俱增的外交影響力,並且展現出挑戰美國所領導世界秩序的野心。習近平的莫斯科之行將走在外交鋼索上,一方面試圖將中國形塑成中立的和平使者,另一方面在不致進一步與歐洲為敵的情況下,強化與俄羅斯的關係。

2023/03/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戰機攔截美軍無人機致墜毀,白宮指控「不安全且不專業」,俄大使:莫斯科視為挑釁行為

上午7時左右,其中一架俄羅斯戰機撞上MQ-9無人機螺旋槳,導致無人機墜毀。美軍指控俄羅斯行為魯莽,並警告這類挑釁行為可能導致誤判與意外升級。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今天被問及此事時表示,雖然俄羅斯在相關區域的攔截行動並不罕見,但造成飛機墜毀是第一次。

2023/03/10 | 莊貿捷

美國再宣布28家入實體清單,中國業者透過第三方「租晶片」繞過制裁發展人工智慧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美中對抗仍在僵持,白宮不斷擴大出口管制名單,但是中國業者得以簽訂租賃方式突圍,取得大量新進晶片,例如:8塊輝達A100晶片,能以每小時10美元的價格租到。

2023/03/02 | Abby Huang

AIT現任主席莫健退休,白宮中國資深主任羅森伯格接任,專家:2024台灣總統大選前保持溝通管道

《路透社》引述4位熟悉拜登政府事務的人士表示,羅森伯格工作的主要重點是與台灣總統大選的候選人保持溝通管道,特別在台海之間充滿爭議的此刻。消息人士指出,羅森伯格的任命是「深思熟慮的策略」,但強調不會在選舉中偏袒任何台灣總統候選人。

2023/03/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眾院外委會通過法案挺台入ICAO、授權總統禁TikTok,中共批美沒自信遭網友譏雙標

美國眾院外委會28日一口氣通過8部挺台抗中法案,昨(1)日再加3部,授權禁TikTok、成立抗中國惡意影響力基金及制裁涉入中國偵察氣球計畫人士。中共當局批評美國禁TikTok太不自信,網友則反譏這分明是雙重標準,更挖苦北京不也封殺了臉書與推特等一系列外國社群軟體和網站?

2023/02/22 | Abby Huang

蔡正元稱白宮有「毀滅台灣計畫」,外交部:消息來源是俄羅斯代理人,呼應中國對台認知戰

前立委蔡正元昨(21)日於個人臉書、中天電視台、中視新聞等管道,引述美國網路推文稱白宮內有「毀滅台灣的計畫」,引發討論。外交部今日說明,原推文者隸屬於俄羅斯國營媒體Radio Sputnik,被美列為「俄羅斯政府代理人」,長期為俄羅斯官方宣傳工具。

2023/02/18 | Abby Huang

《金融時報》報導美台高層將進行「秘密會議」,外交部長吳釗燮:無法評論、無法證實

《金融時報》報導,台美之間長期存在的外交「特殊管道」,不只一次進行過秘密會議,過去通常在華府以外、遠離聯邦機構以外的地方舉行,避免讓中國找到機會批評美國和台灣。報導指出,此管道通常是用來討論台海安全議題,近來因為中國加大在台灣附近的威脅活動,此特殊管道變得更加重要。

2023/02/17 | 德國之聲

另外三個「不明飛行物」從何而來?白宮:可能是商用,未必是監控氣球

氣球仍然是中美論戰焦點,美國稱中國擁有氣球艦隊,中國反批美國曾派氣球飛越新疆和西藏上空。另外,美國參院15日通過兩項決議案譴責中國,對此,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要求美國國會「停止汙蔑抹黑」。雙方持續攻防,「氣球事件」最後將如何收場?

2023/02/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政府提供聯邦補貼,特斯拉同意開放全美充電座供他牌電動車使用

特斯拉(Tesla)加入分享電網,2024年結束前,在全美提供至少7500個充電座給其他廠牌電動車使用,最終目標是要在2030年結束前,新增50萬個充電座。

2023/0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資深記者、普立茲獎得主赫希指控美國炸毀北溪天然氣管線,白宮、CIA反駁報導內容「純屬捏造」

美國資深記者、普立茲獎得主赫希(Seymour Hersh)近日指控,美國是去(2022)年破壞俄羅斯與德國之間北溪天然氣管線的幕後黑手。對此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華森(Adrienne Watson)反駁,報導內容「純屬捏造」。

2023/0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眾議院決議案譴責中國偵察氣球侵犯主權,白宮:評估對中國採取行動

共和黨籍的麥考爾(Michael McCaul)向民主黨人喊話說:「讓我們站在一起對抗共同敵人……其中中國是最大敵手,是美國國安利益長期最大威脅。」共和黨籍參議員海格提(Bill Hagerty)在一場涉中聽證會上,以「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對美國主權與領空最顯著、持續最久及最過分的侵犯」,來形容中國偵察氣球事件。

2023/01/31 | 莊貿捷

華為被制裁後站穩腳步向新興市場擴張,拜登政府擬加大力道「全面性封殺」

華為(HUAWEI)近年遭受美國制裁卻未倒下,最新財報顯示其手上仍有數千億現金,顯示其日益站穩腳步向興新市場擴張,而美國擬以全面封殺的方式遏制華為再度崛起。

TNL+ 2023/01/31 | TNL國際編譯

麥卡錫將訪白宮商議美債違約,拜登拒絕「削減開支換取調高上限」, 為何美兩大黨無法取得共識?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認為,美國債務違約造成的影響難以預測,但有相當的可能會導致「全球嚴重衰退」,畢竟美國公債市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礎,亦是全球央行及投資者的避風港,一旦債務出現違約,必會對全球多項資產類別、國家與地區產生連鎖效應。

2023/01/30 | BBC News 中文

美中頻頻就「香港問題」唇槍舌劍,布林肯訪中前夕拜登宣布延長援港措施

近日美國官員頻頻就香港問題發聲,新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1月25日晚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線上論壇發表上任後首個公開演說,他批評北京上月對香港《國安法》釋法,擴大香港行政當局影響法庭案件的權力,且不受司法機構監管,恐進一步削弱司法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