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
走過警總的時代:在服務威權體制幾十年的人眼中,沒有人是加害者,一切依法行政
台灣過去曾經歷數十年的戒嚴時期,有的參與者認為過去的壓迫體制是一段不堪的過去,有人則認為那是時代所趨,公務員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螺絲在「依法行政」。「再判一次我還是會一樣這樣判,我不會改變初衷。」
2023/08/01 |
紀實攝影家潘小俠逝世享壽69歲,曾拍下詹益樺自焚經典影像,文化部將頒發旌揚狀
1989年,正值中國天安門事件,謝三泰回憶,當時他人在中國,潘小俠拍攝下的照片透過媒體刊登大幅傳播,「那是對台灣民主運動來講,非常經典的一張照片。」同為攝影工作者,他們總是相互切磋、鼓勵,潘小俠也為台灣記錄下重要歷史。
2023/06/11 |
陳列《殘骸書》: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在讀〈無怨〉前,從未想過陽光可以寫到這麼動人,人與陽光的依存關係可以抽象到這麼親近。而今於《殘骸書》再次讀到,失去自由的人,注視著陽光安靜而緩慢在地板上移動而心生歸屬感,覺得這樣的陽光既熟悉又親切,而這些描述底下又何其悲愴,既不浪漫也不平和。
2023/04/08 |
《呂赫若小說全集》:父親走過他的「才子」人生,卻留給家屬寒冷又黑暗「冬夜」般的生活
在青年小說家呂赫若如熾閃的曳光彈匆匆劃過台灣的戰爭年代前後或者焰紅或者慘灰天際的短暫人生中,雖然僅為汲養他的土地留下三十餘篇故事,然而他所創造出來的傳說,既迷人,又動人,又惱人,竟遠遠超過同輩的作家;字裡行間處處盡是騷亂社會中底層人們艱困的生活實相、渴望為知識份子與土地尋找出路的善念,更鍛鑄著充滿詩般美感與情思的動盪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