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英語:Beyond Beauty - TAIWAN FROM ABOVE)是由臺灣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執導的一部紀錄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8 | 廣編企劃

看見元宇宙前,先讓我們再次看見真正的台灣——《看見台灣》十週年影響力回顧

2023年,是《看見台灣》上映十週年,齊柏林導演當年所傳遞的精神,正是呼喚我們思考身為台灣人的意義,透過「看見」,為這片土地、為這個社會、為這個時代,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2022/06/10 | 廣編企劃

當一個人的夢想,成為眾人的理想——齊柏林逝世五週年,專訪齊廷洹、萬冠麗

齊柏林導演逝世五週年,也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四週年的日子。本文採訪齊柏林長子、同時也是基金會董事的齊廷洹,以及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回首基金會四年來的艱辛與成果。

2022/05/13 | 廣編企劃

【影音】整理數十萬張空拍影像,就像一場馬拉松: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計畫

「透過影像為環境發聲」是齊柏林畢生在做的事,也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要接力做下去的事。打造一座把台灣存起來的影像資料庫,讓齊柏林留下的影像資產得以傳承世代,「數位典藏」計畫需要你我一同支持響應。

2021/06/17 | 市場快訊

大金空調【疼惜台灣2】觀看突破666萬 疼惜台灣 持續前進

今年大金空調與齊柏林基金會合作的企業形象影片《疼惜台灣2》,傳遞台灣土地美好與每個認真努力人們的身影。YouTube上線短短三個月,觀看次數已經突破666萬次。去年的《疼惜台灣1》,上線至今,觀看次數也達到了665萬次,這兩集影片在YouTube 的自由觀看次數已經累計1330萬次, 一步一步感動更多國人的心,一點一滴凝聚更大的正面能量。

2020/05/27 | 讀者投書

聽一首台灣總督府的教材歌,想想什麼是有感的文史地教育

《台灣周遊唱歌》這首歌在明治43年,也就是1910年出現的,是當時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實施歌唱教育的教材。歌詞是以和歌的七五調寫成的,詳盡介紹了台灣各地地名、物產、古剎等多處名勝史蹟和史話。

2020/03/05 | 綠學院

水泥業本來是隻過街老鼠,但因為「循環經濟」忽然成為大紅人

水泥業還能處理更多你想像不出來的廢棄物,但我們對廢棄物的刻板印象,循環經濟註定永遠都只是嘴砲,水泥業的潛能也完全發揮不出來。

2020/03/04 | 綠學院

一樁不敢說、不能說、不好說的花蓮後山「水泥冤案」

看到自家後山被挖成斷頭山誰能容忍?而且, 臺灣的房價那麼高,整天蓋房子幹嘛,生產那麼多水泥幹嘛?這是你心中的小劇場,而且這場戲,已經演了二三十年。

2019/12/10 | 精選書摘

《筆記濁水溪》推薦序:吳晟往日的踏查、詰問和思辨,對台灣環境保護呈現永恆的價值

我們曾經滿懷深情貼近的美麗濁水溪,旱季時幾乎已是一條乾渴的礫石河道了。苦命濁水溪,你卻不是台灣唯一的不幸,全台灣哪一條河川不都和你面臨相似命運呢? 

2019/04/16 | 芭樂人類學

山永遠是山,原住民永遠是原住民——但如果失去了山林?

山永遠是山,原住民永遠是原住民。然而,如果失去了山林,不再與山林有實質的以及情感的聯繫,原住民還能夠一直是原住民嗎?所謂的「原住民知識」又要從何處滋長?

2019/03/28 | 精選書摘

《烏托邦工具箱》專訪齊柏林:美國觀眾覺得《看見台灣》是看見自己,這讓我非常感動

我雖然很想表現我的創作,但是我覺得能夠讓觀眾願意來看我的紀錄片,才是最大的一個因素,所以後來我接受了建議,讓台灣的美麗先呈現出來,讓大家覺得生在這土地上是個驕傲,那當然後來看到很多不管天然災害或人為破壞,給大家一種刺激,然後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反省。

2018/10/31 | Abby Huang

齊柏林墜機調查出爐:飛行時數直逼「紅色底線」,駕駛員血液驗出過高「抗組織胺」

此次肇事原因雖屬綜合因素,但正駕駛員血液驗出過高「抗組織胺」,而依國際民航組織建議,服用抗組織胺後不適合執行飛航任務。

2017/12/05 | Mata Taiwan

來自太魯閣的我,也曾以為水泥廠與礦坑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原本可以獨立自給自足的家園,卻被「國家」莫名奇妙地被迫劃入國家公園,並禁止族人們基本的生存的活動。不公平的待遇從國家公園裡面的「合法開發」開始,像是在河床上鋪設停車場,讓觀光巴士停在上面;外地人能在國家公園內經營觀光飯店;在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中建造寺廟;在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裡面使用跟在地族人毫無相關的人名取為地名,例如:「天祥」取自於中國文人文天祥。

2017/11/23 | Louis Lo

亞泥礦權展延20年的第一天,太魯閣族「封路」要求速修《礦業法》

「我看到我們的山在哭。」田明正表示,最近看到山不斷的在出水,就像是在冒出眼淚,像在責備他們沒有保護山,他認為,這都是因為亞泥改變了當地水文所致。

2017/10/06 | 廣編企劃

【影片】我堅信,清晰、視野與焦距的重要性—看見齊柏林的工作,以及他眼中的台灣

齊柏林導演不幸於2017年6月失事罹難。台灣蔡司有幸在2017年1月與齊柏林導演合作,記錄他的創作理念與精神。希望透過這支影片,向導演為台灣的貢獻致敬。

2017/06/30 | 小花媽

我們口口聲聲要拼經濟,卻沒想到下一代吃到這些污染要怎麼辦

小花媽認為,如果我們希望新南向政策是個雙贏局面,那麼,即使我們國家設在這些國家的是高污染工廠,也必須要做好最完整的補救措施。反之,我們在國內也必須要做到最好的環評,就像越南也有十分嚴格的環評機制。

2017/06/25 | Abby Huang

反亞泥運動持續20餘年,今千人上街怒吼「還我土地」

25日下午,台北街頭舉行大規模的抗議遊行,上千名抗議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退回亞泥展延礦權、修正礦業法。其實,反對亞泥採礦的「還我土地」抗爭行動,自1990年代開始,至今已持續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