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

真實可以指:

不是假的,客觀的事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7/18 | TNL特稿

【對談】我的AI男友-真實或虛妄的愛(上):20年前大家會覺得這是科幻小說,但現在它就是真實

陳楸帆:不管是你所投射的感情的對象是人、是物、是動物,或者是人造的算法,但這個過程中,你形成的感受的流動,投射與折射,在我自己的記憶和經驗中留下的印記是真實的。也有可能,這是我們存在的過程中,唯一真實的東西。

2021/05/03 | 讀者投書

【偶戲】《穿越真實的邊界》:以「雜訊」之名召喚觀者,進行一場名為「真實」的行動越界

臺灣「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跨國合作,由鄭嘉音與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共同導演的偶戲《穿越真實的邊界》(On the edge of Reality),在2021年4月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2021/02/12 | 丁肇九

編輯推薦2020書單【政治與媒體識讀篇】:解構政客,聽見政見牛肉背後的弦外之音

兩年前的農曆新年,我選了五本以「防止被騙」為主題的書,當年川普上任兩年,韓國瑜剛上任高雄市長,兩年後同溫層、後真相、假新聞這些名詞大家仍然朗朗上口,甚至摻在一起變成了「平行時空」,真相不但沒有大白,反而每個人都有一套論述和一百個似是而非佐證理由。這兩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過程中又是誰在操弄我們?

2020/10/17 |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請問董啟章(二):我個人以為,「好的壞小說」比「壞的好小說」好

好小說應該有甚麼特質,就要看我們想它好在哪裡了。如果是好在知性方面,當然會要求有創意,有啟發性,有批判性,有社會、文化、歷史反思,諸如此類。但如果是好在感性方面,那就很簡單——過不過癮,好不好玩,感不感人,會不會教人哭、逗人笑?

2020/09/29 | 漫遊藝術史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利特愛畫「看不見的人臉」,與年幼時母親投河自盡有關?

在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中,表示情緒的五官消失了,人物的臉部總被不相干的物品遮擋,或是被其他事物替代而形成詭異的生物。

2020/06/15 | 紀金慶

讀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下):一個充斥影像的現代世界意味著什麼?

現代影像在變換我們視覺法則的同時,也在變更我們如何去知覺世界的方式。現代世界是一個鏡映的世界,是一個用無數的影像層層疊疊拼接起來的森羅大網。

2020/05/25 | 精選書摘

《在這樣的雨天》:是枝裕和對談法國國寶女星凱薩琳丹妮芙

採訪凱薩琳。心心念念,終於實現了。雖然過去有幾次和凱薩琳見面的機會,但好好談話是第一次。日本名導是枝裕和與法國國寶女星凱薩琳丹妮芙世紀對談。

2020/05/18 | 精選書摘

《在這樣的雨天》:是枝裕和成功邀約伊森霍克,促成法國兩大影后合作

我請畢諾許舉出三位喜歡的女演員,她說如果是法國演員的話是西蒙.仙諾、凱薩琳.丹妮芙、珍妮.摩露,法國以外則是安娜.麥蘭妮、吉娜.羅蘭、麗芙.烏曼。我向她談及露米爾這個角色在這部電影中負責什麼樣的任務,我表示:「希望我們能一起創造出襯托凱薩琳的舞臺。」

2020/04/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從「PHEDO哲學獎」思考假新聞、自然科學與中華民國

這次Phedo文學獎的三個題目,都跟「真實」有關,這個概念看起來又大又可怕,不過Phedo對每個題目都給出了詳細題解,說明可能的思考方向。以Phedo的三個題目為例,我想談談一般人可以怎麼從哲學問題想出東西來。

2020/04/17 | 讀者投書

《真實》:是枝裕和式家庭電影,平行移植於西方語境中的趣味

以《小偷家族》拿了金棕櫚大獎之後,是枝裕和與茱麗葉畢諾許、凱薩琳丹妮芙二位法國影后首次拍攝了他的外語片《真實》這部改編自是枝裕和多年前舞台劇本的創作,把故事聚焦在了一個角色「套層密藏」(Mise en abyme)的問題之上,並層層剝開,找出真相。

2018/10/25 | 精選書摘

《精神分析說人話》:心理真實和歷史事實如何相互影響?

何以那些好似有早年創傷經驗的個案,他們對於父母的說詞總是有那麼大的變化?每修正一次說詞都表示個案在欺騙我們嗎?我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決定哪一個訊息是比較正確?或者臨床上更常見的,治療者覺得某項訊息對個案可能很重要,但是個案卻選擇拒絕。

2018/09/19 | 讀者投書

當真相成為一種道德:布希亞如何看待假新聞

黛安娜王妃之死的新聞播出後,人們不停述說這場「意外」原本不該發生。按照因果鏈條無限回推,甚至可以得出「如果大不列顛帝國不存在,黛安娜王妃就不會死」這種荒謬的結論。在這裡,真實事實上早已死亡。

2018/09/04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20世紀少年》的真實與模仿——浦澤直樹對柏拉圖開的玩笑

《二十世紀少年》牽涉的主題很多,要數最有哲學玩味的部分,絕對是真實與模仿這個主題,因為作者彷彿用了一整部漫畫向柏拉圖開了一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