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
關於《人慈》的思索:先射箭再畫靶的論述方式,我們真能如此斷言人性本善?
《老子.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人慈》中理想的人性,或許在這樣的小社會才可行?現在地球上已有超過七十七億人,現在台灣直轄市的一個區都可能比春秋時期的一國人口更多,我們似乎不可能再回到小國寡民的熟人社會中了,那我們還能寄望人性的良善嗎?即使是真的?
2018/09/19 |
《真確》:台灣人比日本人富裕、台灣治安也比多數國家優良?
做為一本談論世界真實狀況的好書,《真確》的可讀性高到違反直覺,不僅一丁點也不枯燥乏味,而且有趣到我只讀了前言,就超想找把劍來呑吞看,相信我,你也會有這個衝動的,如果沒有,我就把劍吞下去!
2018/07/18 |
基於「宿命型直覺」,我們很難接受非洲有可能趕上西方
在過去60年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大多告別殖民,獲得獨立,也穩定提升教育、供電、供水與衛生基礎建設,就像當年歐洲國家展現奇蹟那般。撒哈拉以南的50個非洲國家統統降低了兒童死亡率,比當年的瑞典速度更快。這怎麼不能稱為驚人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