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真菌

真菌界(學名:Fungi)生物通稱真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等微生物,以及為人熟知的菇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24 | TNL國際編譯

紐約新創研發用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製成食物,可望為太空食品開啟新篇章

探索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在數年內就會送4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並執行繞月計畫,倘若成功,這將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以來,首次執行的人類踏上月球任務。然而該計畫的時長恐達數月甚至超過數年,因此太空人的飲食系統供給至關重要。

2023/05/13 | 方格子vocus

墨西哥木乃伊博物館出現真菌生長跡象,學者警告可能對遊客健康造成威脅

目前還不確定博物館內部的展示櫃到底是不是完整密閉的狀態,博物館已經開始調查展場環境,還有藏品人類遺骸的保存環境與溫濕度狀況。現在博物館已經貼上相關警告標示,請遊客暫時不要太靠近展櫃。

2023/04/21 | 詹湘淇

【圖表】梅雨季將至,四處分飛的白蟻都有害嗎?若白蟻飛進室內該如何處理?

四到六月是台灣土白蟻的分飛時期,這種帶黑褐色翅膀的白蟻俗稱「大水蟻」,是台灣原生種的養菌白蟻。台灣土白蟻對環境無害,民眾看到不必擔心,但若是看到有透明翅膀的台灣家白蟻則建議聯繫除蟲公司。

2022/12/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樹木間會互相傳遞訊息,就像《阿凡達》裡的「靈魂之樹」

森林不是孤立的生物體的集合,而是不斷發展的關係網。樹木通過複雜的真菌網絡進行地下交流,健康的森林以母樹為中心,母樹作為養分分配的紐帶,協調一個強大的網絡,治愈、餵養和維持森林的其他成員,在其他相同或不同樹齡和物種的樹木之間分享養分,這些樹木通過廣泛的菌根網路在化學上和物理上聯繫在了一起。

2022/1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圖坦卡門王之墓發現滿百年,研究:「詛咒之謎」疑為木乃伊與墓地真菌作怪

考古學家卡特(Howard Carter)與他的團隊讓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Tutankhamen)之墓,埋於地下3000多年後重見天日。然而進去過圖坦卡門墓裡的人不是突然死亡就是晚景淒涼。究竟有無詛咒多年來引起無數討論,但一些研究提出更合理的解釋:元凶恐為木乃伊身上與墓地空氣裡的真菌。

2021/12/23 | 精選書摘

《研之有物》:真菌也會玩樂高?以分子模型想像「天然物」合成的關鍵發現

雖然科學家對天然物的催化酶所知有限,也尚未透澈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合成途徑,但林曉青認為這正是研究天然物的樂趣,因為還有好多未知等著被發現。

2021/11/21 | 環境資訊中心

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喪失影響醫療發展,人類未來可能「無藥可醫」?

地球每個角落都可能藏著藥物。樹懶毛髮上的真菌可對抗寄生蟲、細菌和癌症。蛇毒衍生藥物可治療心臟病,科學家甚至發現一種活在6500英尺深處海底的細菌,有可能可以治療腦癌。但在人類察覺之前,物種正逐漸流失。

2021/02/28 | 精選書摘

麥克法倫《大地之下》:真菌和地衣創造世界也破壞世界。有什麼比那個更像超級英雄?

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麥克法倫,在六年間180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洶湧的世界——我們庇護的珍貴之物、產出的有價之物、處置的有害之物,全埋藏在這些最古老也最原始、陰暗也最明亮的地下空間中。

2021/02/27 | 食力foodNEXT

蘋果果核有白色絲狀物,是因為保存不當嗎?

切開一顆外表新鮮漂亮的蘋果,卻發現中間種籽的部份有疑似黴菌絲的灰白色絲狀物,這是不是發霉?

2021/02/1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我的野蠻室友》:以為家裡只有你?不,還有20萬個看不見的室友⋯⋯

有時候我在跟一些阿宅朋友談到這些和居家環境微生物有關的研究時,會被他們制止,因為知道家中有許多不知名的小生物似乎是很恐怖的事情,還是眼不見為淨吧。然而,不管理會與否,這些微生物都會默默地改變我們的健康狀態。

2020/04/14 | 精選書摘

《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最初是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腿,最後卻揭露了一個卑鄙的故事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可行的理論:公寓的溫暖乾燥讓體液迅速變乾,一旦乾掉後,真菌就無法擴散了。因此,如果我們知道各種真菌的生長速度,透過測量在地毯上生長菌落的大小,便能確定那人躺在那裡的最短時間。

2020/03/17 | 《科學人》粉絲團

一位沒有科學文憑的自然學家,憑自學發掘地衣隱藏多年的共生秘密

科學界一開始漠視史溫德納的發現,但如今已把地衣視為共生現象(生物間互利的交互作用)的代表。自此之後,科學家在大自然中陸續發現許多共生現象,包括生活在人體內的數兆個微生物。

2019/11/17 | 精選書摘

《我擁群像》:對大部分的動物來說,「讓世界變無菌」意味著死神的降臨

本書要徹底打開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探索體內不可思議的宇宙,瞭解我們與微生物相依為命的起源,它們如何用超乎意料的方法改變我們的身體,也形塑我們的日常生活。

2019/08/06 | TIME

30個國家出現致命真菌感染,背後原因可能是全球暖化

大部分的真菌在室溫下都長得很好,但是只有小部分可以適應人體體溫的溫度。令人擔憂的是,室溫因全球暖化而升高後,某些菌種可能可以突破溫度限制帶。

2019/07/06 | Louis Lo

【圖輯】爲富人採冬蟲夏草的回族人,治不了自己的貧窮病

採集冬蟲夏草已成為回族重要的收入來源,為貧困的居民提供季節性的工作。在2010年的高峰期,冬蟲夏草每公斤價格超過10萬美元,吸引馬君曉這樣的牧民湧入山區。

2019/07/06 | Louis Lo

【圖輯】爲富人們採冬蟲夏草的回族人,卻治不了自己的貧窮病

冬蟲夏草的採集,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收入來源,為貧困的居民提供季節性的工作。在2010年的高峰期,冬蟲夏草每公斤價格超過10萬美元,吸引馬君曉這樣的牧民們湧入山區。

2019/03/0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菇的呼風喚雨史》:無論你愛不愛吃菇,保證你對真菌從此改觀

讀了這本《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保證你會對真菌的印象從此改觀,而且還能充份認識到真菌真的無所不在,甚至在你平時忽視之處,讓生活添加不少趣味。

2019/03/0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菇的呼風喚雨史》:無論你愛不愛吃菇,保證你對真菌的印象從此改觀

讀了這本《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保證你會對真菌的印象從此改觀,而且還能充份認識到真菌真的無所不在,甚至在你平時忽視之處,讓生活添加不少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