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眼睛

眼(英語:eye)又稱眼睛、目、目睭,是視覺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線,轉換為神經中電化學的脈衝。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6 | 照護線上

WHO警告近視500度以上有失明風險,2050年全球估計將有50億人口近視

近視後不只是配眼鏡矯正視力。大多數人認為戴上眼鏡看清楚就沒事了,但是不知道的是眼鏡只能做為輔助工具,卻無法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並忽略了近視會惡化危害眼睛健康和導致許多併發症。

2022/11/07 | 照護線上

眼科醫師解答:「近視控制日拋隱形眼鏡」跟「角膜塑型片」差別在哪裡?

大家可以把它想成就像大人一般在配隱形眼鏡,卸下以後,還是需要戴眼鏡,但是近視控制日拋跟一般大人的隱形眼鏡不同之處在於,它除了屈光矯正以外,同時還可以讓我們有延緩近視(加深)的效果,所以一般我們都還是建議,白天的時候盡可能配戴10個小時,拿掉以後再改成框架眼鏡。

2022/10/03 | 常春月刊

眼睛一大一小是「大小眼」還是「肌無力症」?醫師傳授分辨秘訣

肌無力症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症狀時好時壞,甚至可能每一分鐘,或是每一個小時都有可能會改變。肌無力症影響的是隨意肌,眼睛有兩個肌肉不會受影響,一個是瞳孔肌,另一個是睫狀肌,所以到眼科檢查,可以知道是不是有肌無力的問題。

2022/08/05 | BBC News 中文

為什麼工作越緊張忙碌,越要安排時間稍作休息?

研究人員發現為時大約3分鐘的短暫休息就能降低心率,並能提高參與者的工作凖確性。因此,只要3分鐘就能起到鎮靜效果。定期的短暫休息還能顯著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甚至在持續高壓工作環境中(例如做手術),也是如此。

2022/07/05 | 精選書摘

《決勝視角》:你跑步時喜歡環顧四周,還是緊盯眼前目標?

縮小焦點法會指引我們如何觀看周遭世界。我們以何種角度看待自己進行的健身、有多有效率的健身,都會因角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種視覺策略之所以成效甚高,原因就在於人的心智。

2021/09/21 | 照護線上

預防近視請你這樣做:眼科醫師圖解,持續優化的微創近視雷射手術

近視的發生速度很快,稍不留意便會進展為高度近視,張聰麒醫師說,建議每三個月到眼科定期檢查,除了以視力檢查表測量視力外,還要追蹤散瞳前近視度數、散瞳後近視度數、及眼軸長度。

2021/05/19 | 精選書摘

《劉炯朗開講:3分鐘理解自然科學》:「打嗝」可能是動物從水生進化到陸生的殘餘現象

大腦如何決定別人目光的方向?顯而易見,最重要是靠眼珠的位置。眼睛裡有顆眼珠和旁邊的眼白,當眼睛兩邊的眼白大小一樣時,我們就知道眼珠在眼睛中間,向前直看;當然,頭部的位置和方向也有關係。

2021/03/11 | 照護線上

除了高度近視,哪些病因可能提高「青光眼」發生的風險?

民眾若視力出現異狀或是本身屬於前面所提到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應每年定期接受檢查,以提早揪出青光眼徵兆。

2021/01/31 | NOW健康

哪些食物富含葉黃素?吃了對任何眼部疾患都有幫助嗎?

「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是否都有幫助?

2021/01/08 | 黃軒醫師

寒流來襲為什麼眼睛不怕冷?留意「眼中風」等五種眼疾最易在冷天被誘發

雖然我們的眼睛看上去不怕冷,但也因為這樣使靈魂之窗特別容易暴露在冷空氣中,導致許多眼部疾病容易在冷天被誘發。

2020/12/17 | 精選書摘

《殘酷的人類演化史》:人類的眼睛是「失敗的設計」,事實真是如此嗎?

「半成品的眼睛沒有任何用處」,反對演化論的智能設計論者是以這樣的思維為前提,導出「眼睛不可能是演化而來的」結論。不過,還有一個前提,智能設計論者故意忽略沒講出來,那就是「演化的道路不會只有一條或少數幾條」。

2020/11/06 | 精選書摘

《益生菌2.0大未來》:看似乾淨的眼結膜,其實菌相和口腔差不多複雜

眼睛感覺是身體較為脆弱的部位,一想到裡面住滿了細菌,令人不禁起了雞皮疙瘩。沒錯,貴為靈魂之窗,也照樣有共生菌同居。眼結膜的菌相,竟然和口腔差不多複雜,有很多的丙酸桿菌和棒狀桿菌。

2020/10/08 | 健康醫療網

眼鏡怎麼配都無法兼顧清晰與舒適,可能是「斜位」在作怪

斜位(phoria)又被稱為隱性斜視,與一般熟悉的外斜視(脫窗)、內斜視(鬥雞眼)不同。兩者的區別在於,斜視有明顯的外觀異常,斜位為外觀正常,但是卻有其它的視覺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