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知識份子

知識分子,也稱學者(英語:Intellectual),主要是指具有相對豐富知識,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對於現實持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人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25 | 精選書摘

【小說】《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推薦序:50年航程不只是台灣人的漂泊之旅,更是作家一生的求道歷程

五十年前的基隆青年「出台灣記」,渴望海洋「帶我去中國」但遭遇了幻滅,五十年後初老的南非籍基隆男子雖然返回地理的故鄉,但在精神上回返的卻是世界,一種普遍的精神,而台灣被相對化,成為回返世界的路徑或入口。年輕時離開台灣,經由海洋獲得了世界,年老時返回台灣,經由台灣再確認了世界。

2023/06/24 | 精選書摘

【小說】劉以鬯《酒徒》選摘: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現實像膠水般粘在記憶中

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分成四十三章節,最長的約一萬字,最短的僅有十二字。作者描述這是「寫一個因處於苦悶時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識分子怎樣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繼續生存」的故事,背景是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的香港。

2023/06/13 | 芭樂人類學

金門「落番」時代下的婚姻地景

落番時代下的金門,大部分已婚的番客或是出洋後回鄉成親的番客,仍是隻身下南洋,將妻子留在家鄉照顧父母與子女。類似的情況在同屬僑鄉的廣東與福建兩省亦相當普遍,這種異地婚姻被認為是傳統漢人「男主外,女主內」性別分工的產物。

2023/02/18 | 方格子vocus

《泅泳於死亡之海:母親桑塔格最後的歲月》:我們如何思考死亡?

獲取越多的知識將會使人墮入更深的死亡幽谷,就像桑塔格無神論一般,無法將宗教當作鴉片一般吸食,沒有任何安慰,沒有彼岸作為精神的寄託。死了就是死了,即便再怎麼把自己當作特例看待。

2021/12/08 | 方格子vocus

所謂的「知識分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

薩依德認為「知識分子」不只是個受過高等教育,或立身文化、學術有成的個人而已。知識分子是個「特立獨行的人,能向權勢說真話,耿直、雄辯、極為勇敢及憤怒的個人,對他而言,沒有什麼世間權勢是龐大、壯觀到不可以批評、或直截了當地責難的」。

2021/11/05 | 方格子vocus

李志德談《在人民之間》:習近平當政前,曇花一現的中國草根反叛力

《燦爛時光會客室》來談《在人民之間》這本書,看中國在領導人習近平執政之前的多元民間社會運動。邀請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志德共同對談。

2021/10/19 | 方格子vocus

走訪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回顧台灣文化協會的百年奔放與啟蒙

2021年,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後已經過了百年光景,現在的台灣,越過日本殖民時代,也走過白色恐怖那個禁聲的年代,來到了如今社會豐富多元,卻也處處隱含衝突的轉變時期。

2021/08/19 | 《思想坦克》

紀念余英時先生:為什麽他這麽反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

余先生是一個最能表現出「知識人」典範的當代中國人。這是我為什麽從這個詞開始講的原因。

2021/07/28 | 方格子vocus

張文環、林摶秋〈閹雞〉:皇民結構下關於「殖民地社會」的鄉土文學論戰

西川滿指稱張文環作品過度著重描寫臺灣鄉土惡俗、帶有左翼普羅小說色彩,忽略當時之戰爭、時局與皇民文學的思維,引起楊逵等人反擊,呼籲反映殖民地社會狀態的重要性。這個論戰的前聲,或許可由1942年年初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看出。

2021/07/28 | 方格子vocus

比起自詡為「菁英」的左膠,我更害怕「悶聲發大財」的天龍人

在民主尚未成熟之時,比起自以為菁英,高聲疾呼公平正義的左膠;我更害怕的是明明握有社會資源,卻潛藏在民間獨善其身私自牟利,「悶聲發大財」的天龍人階級。

2021/07/24 | 方格子vocus

在大體病理學實習課上,我親眼目睹殷海光「被痛苦所盤纏的辛酸內在」

如今,我倒是覺得殷海光更像一個活在自己所建構的理想世界中的知識分子,他拒絕和現實世界妥協,但也被現實世界所輾壓;這形成了他的風骨,但也造就了他的悲劇。

2021/07/06 | 精選書摘

【小說】《島之曦》推薦序:陳耀昌以春秋之筆,將殖民統治與疾病傳播相提並論

這部小說是陳耀昌的一次重要突破,他同時整理兩條歷史主軸,一是台灣政治運動史,一是台灣疾病傳播史。但更重要的是,小說加入林氏好的藝術追逐過程,正好點出台灣文化主體性的發展。

2021/03/11 | 林立青

讀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對菁英社會全面開幹,對美國的每一點批評都適用於台灣

桑德爾點出了成功神學使價值扭曲、雲端左派與自以為要保護的群眾脫節、教育體系合理化了階級差異,大學入學選才制度讓國家扼殺青少年人格,痛斥自由主義者傲慢享受福利卻撕裂群體,金融業者的虛假泡沫對群體毫無貢獻。

2021/01/20 | 讀者投書

老高誤讀尼采事件:我希望知識分子切莫以嚴格的方式去鞭笞這個世界

我希望知識分子切莫以嚴格的方式去鞭笞這個世界;知識分子的責任不是斥責民眾的愚昧無知,而是把晦澀難懂的知識,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達給民眾和世界。

2020/08/19 | 精選書摘

《話語權的世紀角力》:如果現實世界是一場電玩遊戲,「異性戀白種男性」應該是初學者的設定

隨著社交媒體增加了理念市場的產出,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令人憂心。塑造現代理念市場的同一股力量也降低了知識份子線上辯論的品質。權威的削弱增加了線上互動的成本。政治兩極分化的加劇惡化了「團體內部意識型態衝突」的程度。

2020/07/24 | 方格子vocus

從〈武當劉先生〉 到中研院劉前副院長,為什麼高學歷人士反而容易受騙?

為什麼書讀得多的佼佼者,反而是詐騙集團待宰的肥羊呢?讀過《夷堅志》中的〈武當劉先生〉,再回顧中研院前副院長劉翠溶女士的詐騙案,你馬上就會懂!

2020/07/11 | 德國之聲

「許章潤被捕」代表中國知識分子的寒冬來了

清華大學知名法學教授許章潤被警方傳訊一事引爆輿論,今年以來,因文章和言論而被官方抓捕的公眾人物還有倡導新公民運動的許志永和房地產商人任志強。他們三人雖然身份不一,職業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標誌:為民代言和請命的公共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