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簡介叔本華《充足理由律之四大根據》與《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我們從叔本華主著《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初版序文不難窺知,他的根本思想可以說是揉合康德知識論、柏拉圖的形相論以及印度《奧義書》(The Upanishads)的汎神論而形成的哲學體系;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似亦影響過叔氏的厭世觀與解脫觀。
2020/04/28 |
《人生雖然有點煩,就靠哲學扭轉它》:康德由道德經驗預設了自我的自由、靈魂不死,以及上帝存在
康德每天下午準時出門散步,但是在收到盧梭的《愛彌兒》的那一天,他暫停這個習慣,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破例做法。康德急於知道一位無神論者如何談論「愛」。
2017/12/14 |
哲學、科學與藝術彼此並不矛盾,三者所探索的是相同的世界
這本書將告訴你哲學的故事。就像科學與藝術,哲學是文明產物中最迷人且最具價值的。而哲學的未來或許會比它的過去更為多采多姿。
2016/06/28 |
林鳳營X泛科學爭議:「科技與社會研究」觀點的思考
當科學成為組織現代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一部分時,科學家、科學知識傳播者固然必須肩負起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召喚,卻也同時必須體認到,每個抉擇都會產生一定的政治後果或社會影響。良善的科學意圖,未必能證成普遍的社會利益。這可能是一股無法化約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