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種文學作品,一般以1萬字為界限。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9 | 火苗文學工作室

【香港新文學】自己一個,做生活的見證——讀趙曉彤《一》

趙曉彤的《一》裏不少角色僅以「他」和「她」代稱,這或更能凸顯那份孤單、孤獨;在某幾篇作品中,作者還用了「你」作為主角的代稱(如〈同班同學〉、〈念〉)。《一》的每篇小說大約千多到二千餘字。作者把人際的旦夕禍福化為故事的起承轉合,像速寫,也像素描,看似輕快易讀,實則細膩可嚼。

2023/08/12 | 精選書摘

【小說】小川洋子《擅長吹口哨的白雪公主》選摘:阿姨是公共澡堂的一部分,和浴池一樣被視為必需品

澡堂裡藏著一座森林、瀑布、還有深潭。沒有人知道前往的路徑,阿姨的口哨聲是唯一的線索。但是,這世上,只有嬰孩聽得見阿姨的口哨聲,除非你有一去不返的決心⋯⋯

2023/05/20 | 精選書摘

【小說】《SEVEN》選摘:我想著那美麗的妻子自慰,並與那英俊的丈夫交歡

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色慾……但丁的《神曲》將人世惡行舉列為七原罪,後世依此界定人的品德與性格。現世裡,諸多影像文字對其之繪述,多屬男性的、陽剛的書寫,本書非男女平權論述、避免抑制、不談信仰而藉由故事傳達予讀者如何找到對自己的破壞、建設與信任;透過文字,照見女性內在深處美麗的「惡之花」。

2023/05/09 | 王偉雄

故事的餘韻——讀毛姆〈Mr Know-All〉

短篇小說在百忙中也可以抽點時間讀一兩篇,如果是佳作,讀後立即細想回味,那是文學享受。最近在讀英國作家毛姆(W. Somerset Maugham)的短篇小說,其中一篇餘音嫋嫋,讀後幾天我還不時在想那個故事。

2023/05/08 | 精選書摘

《春山文藝李登輝100年專輯》:鍾永豐〈哈金的眼神〉

哈金賦予讀者更大的閱讀自由與視野,使之能更整體性地省思促發歷史性苦難的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及其對人的價值觀及心理投下的深刻影響。如此,讀者更有可能進行批判與思辨。我們甚至可以說,哈金成就了一種具有民主素養的現實主義文學,為中國近現代苦難的書寫開創出更可與當代世界文學對話的道路。

2023/05/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京極夏彥《塗佛之宴─備宴》:倘若所有記憶都能被控制及扭曲,我們該如何分辨真假?

《備宴》除了是一則推理故事的前半部以外,其實本身亦具有另一種與推理小說不盡相同的怪談式樂趣,甚至更同樣在最後,使整本小說總算首尾相連,為讀者帶來「二度怪異」的那個驚愕瞬間——燈光驀然熄滅。

2022/12/13 | BBC News 中文

塔利班統治下,阿富汗女作家分享她們秘密寫下的故事

帕蘭達是一個筆名,它的字面意思是鳥。像她這樣的婦女,尤其是城市中受過教育的婦女,拒絕被關籠裡。許多人已經逃離國家了。許多人仍持有希望,還有一小群人勇敢地加入抗議。即使在這個國家的偏遠角落,我也遇到了一些文盲婦女對監獄般的生活感到憤怒。

2022/10/22 | 精選書摘

【小說】金草葉《行星語書店》選摘:那些在現實中兌現的事物構成了你,現在的你已經成為二○三○年本身了

充滿懸疑感的精巧之作:在有如壯闊地景的首部長篇作品《地球盡頭的溫室》之後,金草葉回到短篇故事的精巧花園,以懸疑的筆法切入故事,在短暫的時間線中一一解開故事設定之謎,簡潔卻已然完整的敘事,帶給讀者截然不同於長篇小說的後勁與韻味。

2022/10/09 | 精選書摘

【小說】橫山秀夫《動機》選摘:杜絕警察手冊遺失的新方案,反而招致了前所未有的失竊慘況

開場故事〈動機〉中,警察署內統一保管的30本警察手冊不見了。是自家人所為?亦或外部人士犯案?署內緊張感蔓延,一觸即發的狀態下,男人之間各自的堅持相互碰撞。警界鐵漢賭上自身的尊嚴,只為查明真相。

2022/09/04 | TNL特稿

【小說】朱宥勳《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自序:台海戰爭我們會贏嗎?我想探問的是「勝負以後」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從多種角度來說故事,透過多種參與戰事的角色觀點來描述其眼中的台海戰爭,有敵軍內應第五縱隊,有解放軍特種部隊,有創傷症候群的年輕人,有戰事雙方的祕密情報人員,以及民防部隊代表,組構成多樣的戰事眾生/眾聲樣貌。

2022/06/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我有結婚病》作者陳又津:什麼樣的女性適合往結婚紅毯直奔而去?

在陳又津看來,三十歲的女性,擁有創造自我社群的能力,「我慢慢發現,所謂多元成家,不是在身分證欄位上有連結,而是我們即使隔空,都能支撐、連結彼此的能力,」

2022/03/27 | 精選書摘

【小說】林文心《遊樂場所》選摘:一小股水流直直地奔向妳的兩腿之間,然後妳便學會了,妳的遊戲

開篇與小說集同名的短篇〈遊樂場所〉榮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二獎,聚焦狹窄浴廁空間,描述年輕女子在窺視與被窺視下,自從情慾甦醒之後,陷入狼狽且骯髒、羞愧而快感的屎尿大戰。

2022/02/26 | 精選書摘

【小說】朱西甯《小說家者流》選摘:快一個小時了,和你肚皮上的小蛇就一直這樣僵持着

本書收錄作者於一九六○至七○年代間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同時標示了作者往現代主義的轉向;更加著意於文字語言的試驗與嘗試,顛覆傳統小說書寫框架,呈現出與不同於以往的創作面貌。

2022/02/12 | 精選書摘

【小說】《湖骨》選摘:西吉嶼島沉靜了很多年,悲傷的山羊在一座廢棄的孤島,等他回來

「湖骨」的「湖」,以大水的匯集象徵我們的心靈;「湖骨」的「骨」,是生物的遺留,象徵著記憶的挖掘。關於心靈和記憶,有太多深奧的祕密是當代人類靠科學仍無法解開的。而小說,可能是最好的解題路徑。

2022/02/11 | 精選書摘

【散文】海明威《巴黎,不散的饗宴》:飢餓是一種心志鍛煉,我現在大大領先以致三餐不繼

我甚至猜想,塞尚畫畫的時候是否也在飢餓狀態?不過,我估計他是畫得太入神,忘了吃飯。人在失眠或飢餓狀態就會產生幻覺吧,雖不健康但頗有啟發性。後來我想,塞尚所感受的應該是另一種飢餓。

2022/01/24 | 精選書摘

《那些狂烈的安靜》:陳夏民X陳育萱——安靜的背後,是微型且複雜的校園試煉

擅於用故事側寫台灣當代社會議題與生活困境的陳育萱,除了小說家的身分,其實也是手執粉筆的高中老師。這一次她首度以創作者的距離,返身回看最貼近的教育現場,拆解看似水面寧靜,實則暗流洶湧的校園與家庭。

2022/01/08 | 精選書摘

【小說】《加減乘除》評介:探索朱西甯的現代主義根源,不能不從魯迅與張愛玲去聯想

本書收錄作者於一九六○至七○年代間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呈現出作者對現代小說的探索,在作品中嚐試多樣的敘事方式,構築出獨特迷人的小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