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研發

研究開發(英語: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縮寫:R&D),或譯研究與開發,簡稱研發 ,是隸屬於企業、大學及國家的機構所開展的科學項目研究與技術開發活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4 | 綠學院

一間健康的儲能公司需要哪些人才?

在一間健康的儲能電池的組織架構設計裡,灰色底的是大部分儲能電池公司都已經配備的人才,橘色底的是未配備的人才,藍色底的則是同場加映儲能公司轉型或升級需要額外配備的人才。我們認為其中有三種人才最關鍵......

2023/05/24 | 綠學院

輝能科技投資法國喊出「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為何引發議論?

能夠研發出電芯不難,但公司文化也必須是專業領導,減少辦公室政治對工程師們的消耗,跟車廠或儲能系統廠密切合作,成為客戶的好朋友,才是最高段的技術。願我們不再因為聽到一間公司又去了海外,而感到憤怒或沮喪。

2022/11/20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台灣水龍頭故鄉,靠「打群架」翻轉3K產業

在水五金產業轉型過程,這群水五金廠家就像一個個小小的螺絲,每顆螺紋都截然不同,也不起眼,但透過新水五金軟硬翻轉產業生態系計畫組建起來,卻能成就一部翻轉傳統3K產業的偉大機器。

2022/07/22 | 廣編企劃

新戶限定!AWS概念驗證計畫引入機器學習技術應用,現正加入更可領取300美金

過去需高度專業才能運用的AI技術,現今已成為企業產品研發、優化時的關鍵技術。現在加入AWS概念驗證(POC)計畫並通過審核,就能與AWS攜手開啟機器學習之旅,並獲得300美金的專案啟動金!

2022/06/14 | 廣編企劃

迎接台灣黃金十年數位經濟熱!全球第三大網通商 Ubiquiti Inc. 入列護國群山艦隊,揭開研發總部落腳台灣的背後關鍵

到底台灣的優勢在哪裡,能夠讓世界第三大商用網通大廠 Ubiquiti(UI)2010 起就將全球研發總部佈局於台灣,更持續投資、重用在地人才呢?

2022/01/26 | 財訊

基辛格誤會了!Intel輸台積電並非「有一點傲慢」,而是因為他們睡太多

台積電的競爭力,是靠這種很強大的人力和時間的投資拚出來的,並進一步把強項再放大,而當你的老闆這樣review你,你就會這樣review底下的人,只要這樣的文化一直在,台積電就有機會一直領先。

2022/01/24 | 方格子vocus

台灣自製無人機「騰雲二型」,如果用中共的軍武宣傳模式包裝,會是多麼驚人?

由於中國媒體完全控制在政府手裡,外界很難獲得解放軍的內部資訊,因此只能選擇相信這些報導。如解放軍空軍的殲-10戰機與海軍的052系統驅逐艦,這樣的發展宣傳模式其實很常見。

2021/02/03 | 財訊

生技業多元創新,疫苗研發多頭並進,台灣還需迎頭趕上

除了現行的疫苗外,其實各家大廠都在積極研究口服藥鼻噴劑的疫苗,檢疫方面,有AI廠商設計出用咳嗽聲音判斷是否確診的系統,也有電腦自動檢驗插管是否確實的設計,但台灣在這些尖端研發中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呢?

2020/11/30 | 精選書摘

《專利戰略》:日本企業最大的弱點,就是在自己領域總能占有一片天

放眼全球,也很難看到日本這種在同一種行業中大小企業並存的產業環境。雖然同一業界的競爭對手很多,但到目前為止,日本企業都能鞏固自己的地盤、獲得一定的利潤。

2020/09/28 | TNL 編輯

武漢肺炎疫苗不買中國製,國產進度如何、何時打得到?陳時中:拚明年第3季達6成覆蓋率

陳時中指出,很多人擔心秋冬會有第2波疫情,但其實夏天已經第2波,台灣則都沒有,預計疫苗要打到6成人口,在一切順利的前提下,目標明年第3季可達到此涵蓋率。

2020/09/23 | 德國之聲

華為既有規模又有研發意願,這才是美國打擊華為的緣由?

一個考量高科技公司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就是它的研發投入。本文作者沈凌使用數據表明,中國的高科技公司無論從總量上還是從相對值上看,研發投入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020/04/24 | 李修慧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失敗?指揮中心:不懂WHO為何宣布「瞎子摸象」的情況

17年前的今天,正是台北市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封院的第一天,有記者詢問陳時中:17年過去,台灣的得到什麼啟示?陳時中呼籲:「在跟疫病戰爭,大家一定要明白,生病是沒有罪的、接觸者也沒有罪,他們都需要社會的支持。」

2019/03/06 | 智由博集

該如何判定「抄襲」?先認識何謂專利、商標和著作權

當所謂的「抄襲」發生時,要先確認以下幾件事:專利、商標與著作的權利主張。那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又差在哪裡呢?

2019/03/05 | 讀者投書

美國留學生誇讚健保,背後卻是台灣病患「沒好東西用」的隱憂

美國留學生博凱文(Kevin Bozeat)誇讚台灣醫療後,美國多家媒體報導,但這個「好體制」的背後除了醫護人員血汗工作,更凸顯台灣健保體制下國內藥廠不願研發、高級醫療器材出走,反而得不到最好的醫療照顧。

2018/06/01 | 讀者投書

三個面向分析台灣企業為何多半不能永續經營

和國外的企業相比,台灣企業除了相對不重視「研發」,對「名譽管理」也比較陌生,因此在危機發生時,台灣的企業往往無法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而使企業的名譽一落千丈。

2018/05/12 | 林冠任

「核能 vs 綠能」的辯論,都忽略了最根本性的專利權和技術問題

很多人都會覺得投資大把的金錢去研發很傻,因為投資的那麼多,卻不見得能有多少回饋,現成電力分給個人更是不成比例,但為什麼歐洲美國甚至中國,都拼命砸錢研發?

2017/09/21 | 羊正鈺

Google花330億買HTC手機代工部門,王雪紅:不裁員還要大量找人

宏達電成立20年,但近5年面臨轉型陣痛,業績已連9季虧損,今年8月營收腰斬僅剩新台幣30億元,創近13年新低。